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透明度探析
2012-12-29高静
中国市场 2012年40期
[摘要]财务报告透明度是保证投资者知情权的重要方面,在投资者权益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透明度普遍不高,投资者对财务报告的信任程度和利用程度较低,使投资者通过财务报告了解公司真实、完整情况的能力受到很大限制。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透明度的现状,总结了制约财务报告透明度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财务报告;透明度;上市公司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0-0089-02
财务报告作为投资者获取上市公司信息的最重要渠道,在保护投资者知情权、进而保护投资者权益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财务报告作为财务信息传递的媒介之一,是金融市场参与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是金融市场有效运行、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的基础。财务报告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占据较大比重,而且在可靠性、相关性等方面有着其他种类公开信息所不具有的优势。
财务报告的透明度是指上市公司通过财务报告这一工具向外部信息使用者传递公司真实经济状况能力的高低,是在上市公司面向外部信息使用者的信息传递过程中形成的。财务报告作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各类投资者为了了解上市公司经营情况,进而评判企业价值的一个重要渠道,而透明度这一概念则是以投资者的视角,综合地考察了财务报告所能实现的信息传递效果。通过高度透明的财务报告,投资者可以切实了解公司真实、完整的经营情况,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决策;而财务报告透明度低则意味着投资者通过财务报告了解公司情况的能力是有限的,从而将会在决策中处于不利地位。
1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透明度分析
1.1财务报告信息缺乏充分性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对全体投资者不得忽略或隐瞒任何重要的财务信息,它是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一条重要原则。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具体反映在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内容是否能让使用者获取有关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和经营风险水平等有利于投资决策的足够信息。
目前来说,上市公司对于关键信息的法定披露倾向明显,自愿披露动机不足,对于涉及重要关联交易事项的披露不够充分。主要表现在:涉及交易价格、结算方式、关联交易事项对公司利润的影响等重要信息未进行披露;对定价原则、资产的账面价值机遇以及评估价格等信息未进行披露;对或有事项特别是预计负债方面、偿债能力、预测性财务信息等方面的披露不充分;对公司重大担保事项披露不充分及关联方交易披露不充分;对影响企业经营发展的不利宏观因素不予涉及;对于环境问题、废原料回收等关于资源性信息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不充分。
1.2财务报告信息缺乏真实性和违规行为
信息披露的真实性是维护资本市场公平原则的基本要求,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的信息缺乏真实性和存在违规行为是最主要的问题,也是影响我国财务报告质量最主要的因素。主要表现为:信息披露不及时和存在重大遗漏;隐瞒交易事项;财务报告中虚假陈述比例较高,主要是虚构交易事项;利用会计政策的“专业判断权”对交易事项做出非公允的表达,使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严重不符,造成财务报表客观性不足。
1.3财务报告信息纰漏缺乏缺乏及时性
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与其股票的市场价格息息相关。及时的信息披露,有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判断;不及时的信息披露,却为内幕人员利用时间差进行内幕交易、牟取暴利或及时避险提供了条件。表现为:定期报告“补丁”现象层出不穷;大多数公司历年都是接近限定期才发布公告,而且临时信息披露时间严重滞后甚至隐瞒不报;未能及时披露公司重大事件公告书。公司信息披露(包括临时重大事项和定期报告)的及时性较大程度地对公司信息透明度造成了影响。
1.4财务报告信息披露手段的有效性不强
信息披露的手段是指上市公司进行信息披露的渠道和方式。根据我国规定,公司应当将年度报告刊登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的网站上,将年度报告摘要刊登在至少一种中国证监会指定报纸上,且只有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的媒介上披露之后,才可以在其他网络和报刊上进行公布。从国际上看,美国和英国的年报信息披露以网络和电子申报为主,且集中在相对独立的信息处理主体,信息披露的时效性较强,工作效率较高,我国的年报披露渠道兼顾网络和报刊,可以满足不同层次投资者的需求,但是申报的程序过于烦冗,信息披露的时效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综上所述,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透明度不容乐观,会计信息的整体质量不高,信息失真情况普遍存在,且缺乏一个有力的证券监管体系。
2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透明度问题解析
财务报告透明度水平,一方面取决于公司所选择的财务报告特征,如所执行的会计准则、财务报告的内容结构、披露形式和频率等;另一方面取决于上述因素与外部信息使用者这一群体的信息获取、处理能力以及其他相关特征之间的匹配程度。因此,要解决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透明度问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完善公司管理信用制度和内部治理结构
第一,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减少高层管理人员与董事的交叉任职,增强不同持股者及高层之间的相互制衡。同时完善监事会制度,建立监事的薪酬制度和监事会经费制度,提高监事会对公司监管的可行性和力度。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给予独立董事必要的行使职权的条件,建立适当的独立董事任职标准,建立独立董事的自律性机构。
第二,提高公司信息置信度。信息置信度指财务披露的可信程度。上市公司应采用多种方式对信息使用者施加影响,提高其财务披露的置信度。比如采用专业经理人制度,建立经理人信用档案并且对社会公开。通过经理人的信用评价体系对其信用进行评级,引入独立专家的鉴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独立财务顾问报告、律师的专业意见),选择更加权威的披露媒介等。
2.2完善监管体系
在现有的证券监管体系下,监管部门的职权设置存在不足。交易所作为一线监管部门,监管职权主要体现在持续披露阶段,对上市公司提供的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进行审查。但在实际操作中,受条件所困,往往对上市公司上报的信息披露材料进行形式上的审查,难以及时发现问题。即使发现问题,交易所也只能要求上市公司解释澄清疑问,不能对可疑问题做出实质性判断。由于交易所没有调查权,所以对信息披露真实性的监管能力有限。证监会有调查权和处罚权,但在持续披露阶段,证监会不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材料直接接触,同时证监会又缺乏充分有效的接触上市公司的途径,多从报刊和杂志等新闻媒体了解上市公司的各种公告以进一步发现问题。中注协只能调查和处罚会计师事务所及相应的注册会计师,没有对上市公司的调查权,无法接触到上市公司的原始资料,其监管重点也只能放在对流程的检查上,很难发现信息披露的真实问题。
因此,提高财务报告质量需要一个完善的监管体系。第一,监管部门要健全监管主体内部委托代理机制,加大对监管人员的激励和约束,形成一支高效、公正的监管人员队伍,建立起明确的监管目标,改变多头管理体制,明确职责,细化分工;第二,加强证券市场的自律监管,充分发挥证监会的作用,加强政府管制力度,做到政府监管和市场监管分工明确,相互协调,从而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完善证券市场监管的组织体系,使证券参与者不断增加信息监管的法治意识。
2.3健全法规制度
现行的法规制度缺乏对投资者进行保护的民事赔偿制度和违规问责机制。违法成本的低廉,导致造假收益大于造假损失,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在信息披露时往往会有法不依,监管执行者执法不严,使法律制裁难以落实。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的前提,就需要一个健全的游戏规则。第一,法规制度应清晰的界定财务报告公布的内容、频率和公共获取渠道,完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的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第二,要完善诉讼机制与法律责任,加大证监会的监督和执法力度;第三,加强对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增加违法成本,使相关人员具有自觉遵守法规制度的意识。
参考文献:
李进营财务报告透明度与投资者利益保护[M].天津:南开大学,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