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商教育:家长给孩子的一双“隐形翅膀”

2012-12-29李建华

家庭百事通 2012年12期

  【策划缘起】
  今年10月,随着各领域诺贝尔奖的陆续揭晓,最为聚焦人们眼球的莫过于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和获诺贝尔医学奖的英国医学教授约翰·格登。可是,约翰·格登中学时生物成绩曾垫底,被同学讥笑为“科学蠢材”,被老师断言绝不可能成为科学家;而作家莫言出身贫寒,也不可能有过人的智商遗传。然而,他们却获得了别人难以企及的成功。
  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涅尔·戈尔曼说:“孩子的未来20%取决于智商,80%取决于情商。”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而如今许多家长把成绩的好坏作为衡量孩子是否进步的唯一标准,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造成亲子之间感情冷漠,无法沟通,甚至水火不容。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在人际关系、情绪稳定等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有焦虑不安、恐惧和情绪抑郁等问题的人数占青少年总数的16%以上。其实,无论是“科学蠢材”,还是旷世奇才,父母都应该是孩子情绪管理的导师,而不是“驯兽师”。本期让我们共同关注——
  【读者来信】
  我的付出,
  为何孩子一点都不领情?
  编辑同志:
  你好!
  我和老公同是一家外企的职员,工作都比较忙。为了不影响工作,我们把老家的婆婆接来替我带孩子。其实,除了忙碌,不能在家陪孩子外,我和老公在瑶瑶身上所花的心力并不少。虽然收入不算高,但我和老公秉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为刚懂事的瑶瑶报了很多辅导班。瑶瑶从小就是个懂事的孩子,对于我们的安排,她从来没有表现出任何逆反的心理。
  一晃瑶瑶读初一了。瑶瑶变得越来越沉默,有时和她说话就像没听到一样。一天,我在家打扫卫生时,无意中看到瑶瑶忘记了上锁的日记本,打开来一看,吓了我一大跳,里面写满了:“他们只知道赚钱,从没真正关心过我……”“别的小朋友父母都在,只有我爸爸妈妈不在,好羡慕!”“不想与人说话,活着挺没意思的”“没有朋友,很孤独,想死!”一行行惊心动魄的话出现在我面前,看得我心惊肉跳。
  我打电话给瑶瑶的班主任,老师给了我一通批评,责怪我对孩子关心太少,并批评我平时瑶瑶的作业本上连个家长签字都没有,只有一个冷冰冰的图章。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我放下工作,打算安心来陪孩子,可是她却要把我推远,还动不动对我大吼大叫。我找到瑶瑶的同学,同学告诉我,前不久,瑶瑶还和几位同学在微博上相约自杀,幸好没酿成悲剧。我现在到底该怎么办?
  【故事汇】
  在孩子的心中洒下阳光
  口述/方 维 整理/一路枫尘
  有一段时间,女儿一回家就唉声叹气的,她的口头禅是“真烦人”。“真烦人,李青年有一本小说,却不肯借给我,真小气,可恶!”“真烦人,小丽想抄我的作业,我不让她抄,她就跟别人说我的坏话。”“真烦人,我今天本来想穿那条新裙子上学的,偏偏变天了”……听到她过多地说这类话,我有点担心起来,女儿还那么小,怎么就这么消极呢?
  一天晚上,女儿一边吃饭一边说:“真烦人,今天同桌把我的作业本弄脏了。交作业时,老师虽然没有说什么,但她看我的眼神明显不高兴。”我安慰她说:“没关系的,老师没说你表明老师对你的印象很好啊。”女儿不满地嘀咕:“妈妈,事情哪有你说的那么好。”看她冥顽不化的样子,我叹了口气:“唉,你这孩子,怎么就不能心态好一点呢?”听了我的话,女儿的脸色瞬间转阴,匆忙扒拉了几口饭就回自己的房间了。
  老公说:“其实,你也经常把‘烦人’之类的抱怨话挂在嘴上,在单位受了气,回到家就会给女儿和我脸色看,还总是义愤填膺地反复说单位里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有其母必有其女……”老公的话惊醒了我,我老公说得一点不假。我是一个情绪化的人,在单位里受了气,回到家就会不停地抱怨,好像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看来,女儿的情绪恰恰是受了我的影响。
  身教重于言传,假如我不能调控自己的情绪,不管我如何用语言激励女儿,她都不可能远离抱怨。认识到这一点后,我决定从自身做起。每天下班后,我都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带着明媚的笑脸回家。跟女儿聊天时,我也总是用一种欣赏的心态去谈论万事万物,家里的气氛就这样渐渐轻松起来。慢慢的,我家的餐桌上,女儿会讲述学校里有趣的人和事,而我也把单位里的事用一种豁达的态度讲给女儿听,并注意运用“真有意思”“真有趣”“太棒了”之类令人愉快的词语。渐渐地,我发现女儿说“真烦人”的时候越来越少,说“真开心”的时候越来越多。老公也积极地配合我,在家时,他跟我一起努力用乐观的态度去影响女儿;出差时,他也总会在晚上抽出空给我和女儿打个电话,告诉我们,他签下合同的经过,或者他看到了什么有趣的人,他发现了什么好玩的地方等等。孩子的眼睛好比照相机,我和老公在生活和工作中表现为积极乐观的态度,渐渐地,女儿也在潜意识中开始模仿。对于悄悄转变着的女儿,我和老公经常用激励和赞赏的语言给予鼓励和肯定。
  现在,女儿已经远离抱怨,成为一个开朗的孩子。我很庆幸,自己及时地发现了女儿的性格中的不足之处,并努力地在她的心中洒下了阳光。
  结伴出游,
  只为帮助孩子练“社交”
  口述/宣 子 整理/美 丽
  儿子林敏是个读初二的小少年。他长得帅气挺拔,性格也乖顺。但自从搬进新家之后,由于同学和朋友都离得远,课余时间他便成了不折不扣的“宅男”,体重也飙升了10多公斤。为了不让他总宅在家里,我和丈夫决定周末抽出时间陪儿子出去游玩。
  在去火车站的路上,儿子还积极地帮我们背这提那的。可是,一上火车,他就不再搭理我们了,眼睛只盯着手机,我们和他说话,他只是低着头“嗯”“啊”地应付,一会儿皱眉,一会儿又舒心地笑了。我知道,此时的他正沉浸在网络的世界里。怎样才能把他从虚拟的世界里拉出来呢?
  在游玩的过程中,我们尽量在林敏面前渲染我们高兴的心情。但我看得出来,他根本心不在焉。连拍照他都躲,说怕自己太胖了照得难看。老公有点沉不住气了,大声说:“林敏,我们可是专程为了你放下手上的许多事情来的啊,你玩得不开心真对不住我们!”老公还没说完,林敏抢白道:“我可没要求你们,下次你们出来可不要叫我。”最后,我们三人败兴而归。
  一天晚上,我打开电脑刚登上QQ,小区业主群里很热闹,大家都在说物业方面的各种不完善的情况。我突然灵机一动,何不通过这个QQ群,让孩子多认识几个同龄的朋友呢?于是,我在群里呼吁:“谁家有13岁左右的孩子,可以一起出来玩吗?”我刚说完,群友就七嘴八舌说到自己的孩子很“宅”。这时,有个叫“虎子他爸”的提议说:“要不哪个周末我们一起开车带着孩子出去玩,这样他们不就有伴玩了吗?”真是一呼百应,大家一致赞同,并推选“虎子他爸”为这次活动的组织者。
  为了方便,我们选择了离家只有20多公里的一个生态农庄。周六上午8时左右,我们就来到事先说好的小区里集合。呵,这次出游可不只是带13岁左右的孩子,更多的是10岁以下的,13岁左右的才三四个。车队到达农庄时,才上午9时。阳光和煦地照在身上,大家都显得心情格外轻松愉快。林敏先前还有点别扭,这时他已经完全放松了下来。孩子们兴奋地提着篮子摘着葡萄,大呼小叫。1个多小时下来,孩子们已知道了彼此的姓名。午饭在农庄吃,大人们在吃饭,孩子们却在树林里追着老母鸡到处跑。此时,林敏也和那几个同龄人成了朋友。
  从这以后,我们经常一起带着孩子去郊区钓鱼、爬山,去灵谷寺看桂花,费用都是AA制。而林敏那帮大点的孩子却渐渐脱离我们的活动,自成一个团体,很有规律地相邀一起打篮球、下围棋等。林敏再也不迷恋手机和电脑,变成一个优秀、阳光的大男孩了。
  【嘉宾谈】
  健全的人格,
  离不开父母那双“隐形的翅膀”
  李东风(华东交通大学女性研究中心副主任)
  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摇篮,是孩子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课堂。孩子从出生到成年,几乎2/3时间都生活在家庭之中,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学习态度等,其作用不可忽视。
  家庭系统论认为,家庭各个成员间借沟通行为形成彼此互动、相互影响的网络,所以生活在家庭系统中的个体,都会受到系统中各方面的影响。合格的家长应该与孩子之间建立互相理解、信任的、民主平等的关系,才能培养孩子优良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家长要懂得理解和尊重孩子,建立起感情的桥梁,这是实施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家长还应该对孩子因成长而出现的种种复杂的变化表示理解。同时,在家庭生活中养成民主风气,遇事多与孩子商量,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采纳其合理的意见,做到从生理上照顾他们,从心理上关心他们。家长要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提出合理要求,不断根据孩子的成长变化调整教育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家长把关注孩子成绩作为关心孩子的唯一标准。事实上,教育孩子不仅仅是智力的培养和知识的灌输,而更重要的是“做人”的教育。要为孩子塑造一个健全的人格,不能把成绩的好坏作为衡量孩子是否进步的唯一标准,更不能任意给孩子贴上不好的标签。家长在培养孩子的道德品格方面有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作为基础性教育的家庭教育的成功,还影响着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和提高。
  美国学者John Gottman博士观察大量亲子沟通发现,“情绪教导型”父母的特点是,自身表现出较多的积极情绪,能觉察到孩子的情绪,能接纳孩子的消极情绪;重视与孩子之间情绪沟通,引导孩子解决现实问题。这类父母所养育的孩子,一般具有爱心、责任心、宽容心。他们表现得诚实、勇敢而自信,而且善于交际。所以,无论工作多累,家长都要尽可能抽时间和孩子进行沟通。及时肯定孩子思维中的闪光点,不要粗暴地否定孩子的想法,而是讲道理让孩子明白错误。家长还要在日常交流中逐渐传授孩子为人处世的道理,不要等孩子长大了,“翅膀硬了”“不听父母话”的时候再强行灌输。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可爱的天使,他们需要的是一双“隐形的翅膀”,而不是一条“驯兽师的皮鞭”。
  【测试区】
  你是孩子合格的“情商老师”吗?
  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只有不懂教育方法的家长,做一做下面的测试,看看你在情商教育方面做得如何?
  1.你平时经常生气且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吗?
  A.是
  B.偶尔难以控情绪
  C.能够克制自己的坏情绪
  2.孩子心情不好时,你是如何做的?
  A.批评孩子
  B.顺其自然
  C.主动关心,引导孩子走出坏情绪
  3.如果发现你的孩子早恋了,你会?
  A. 极力阻止
  B. 好言相劝,委婉阻止
  C.仔细观察和分析,视情况而定解决方法
  4.孩子成绩不好时,你会?
  A.打孩子
  B.算了,叮嘱孩子下次考好
  C.帮助分析原因,尽可能地给予指导。
  5.你参加过教育孩子的知识讲座或经常看有关育儿书籍吗?
  A. 没看过
  B. 偶尔看过
  C.经常看,且一直比较关注
  6.当你看到孩子身上难以改掉的坏毛病时,你的态度?
  A. 相当生气
  B. 提醒孩子改变
  C.帮助分析原因,尽可能地给予指导。
  7.孩子在校遭受暴力侵害,你会?
  A.由老师处理
  B.给老师打电话告状
  C.去学校了解情况
  8.教育孩子时,父母是否有一致的原则?
  A.全听我的
  B.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C.一致坚持原则
  9.孩子提出过分要求时,你会?
  A.视当时心情而定
  B.批评之后再满足孩子
  C.安慰孩子,但拒绝其不合理要求
  10.当孩子犯了大人同样的错误时
  A.惩罚孩子
  B.作自我批评并原谅孩子
  C.和孩子一起接受惩罚
  计分方式:选A得0分 选B得1分 选C得2分
  测试结果
  15~20分:你是一位相当优秀的家长,你有良好的情商教育理念,注重言传身教的方法,是位非常受孩子喜欢的家长。你和孩子亲子关系融洽,孩子独立能力强,性格开朗、积极乐观向上。
  10~15分:你是位比较合格的情商老师,多数时候善于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掌握了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但由于自身缺乏对孩子言传身教的毅力,有时会事倍功半,难以起良好的教育效果。
  10分以下:你是典型的“驯兽师”,你的所谓的教育方法就是暴力加冷漠。由于你一味追求高分,孩子心理压力大,亲子关系冷淡甚至恶劣。
  (整理/雪儿)
  【海外课堂】
  国外家长的情商教育特色
  孩子不仅是家庭的希望,也是世界的未来,下面看看在国外父母是如何对孩子进行情商培养的吧。  英国:花钱“培养”孩子顽皮。在英国,每个周末都有活动,不是到某个朋友家吃饭,就是有某个小朋友的生日派对,或者是去游泳、踢球。总之,差不多就是父母和孩子的互动日,很少待在家里看电视之类的。
  美国:注重培养平等意识。父母很少用某一标准强行要求孩子的言行,大人也总是蹲下来跟孩子谈话。他们认为孩子脸对脸看着说话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同成年人是平等的,有利于培养孩子自尊、自信的人格。
  德国:格外重视对孩子善良品质的培养。爱护小动物是许多德国儿童接受“善良教育”的第一课。同情和帮助弱者以及宽容待人,也是德国人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的另一重要内容。
  法国:让孩子学会“等待”。法国人非常重视对孩子耐心的培养,常常有意让他们处在等待的状态。在孩子啼哭要抱抱时,都会有意识地等上五六分钟,让孩子习惯等待。正是因为这样从小的等待培养,法国孩子更为理性和能够自我控制。
  (整理/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