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验政治人物需要“既狠且辣”
2012-12-29刘洪波
南方人物周刊 2012年7期
特首选举临近,香港媒体热闹起来。
候选特首唐英年被曝住宅地下违建两百多平方米,房屋署上门检视,媒体租吊臂车拍摄。这件事还未落定,媒体又登唐英年与一名女子的“亲密合照”,且曝疑为唐英年与一女子的情书三封。
唐英年虽然继续参选,但感慨负面新闻“既狠且辣”,希望“特首选举重回正轨”,比拼经验、理念和政纲。而调查显示唐英年民望迅速下跌,他所称的“市民亦为过火、低劣的手法而感到心寒”,应该说未能得到香港民情的足够支持。
市民对唐英年寸缕不放的审视,显然超过了对选战的“手法”的关切。记者对私人庭院内部情形进行高空拍摄,并非常举,甚至有违限度,然而公众人物的隐私有限,一个志在成为特别行政区长官的公众人物,隐私更是降到了最低程度。既然当事人只作挤牙膏式的回应,吊车上场也就无人称为过当了。
2012年香港特首选战,是1997年以来第一次竞争性选举。虽然这次选举并非普选,而是由1200人组成的选举委员会投票,然而劲爆程度已经远远超过既往。
权力以竞争性方式产生,总能激发更多的公共事务讨论,总能使候任者得到更全面的审视,总能形成更大的全民政治热情,总能产生真正的凝聚力和基本共识。哪怕不是一人一票,竞争性选举也比程仪式投票要有活力得多。
深陷负面新闻的唐英年仍然斗志满怀,并获相当数量选举委员会委员的提名,得以成为正式候选人。而社会舆论方面,唐英年也面临市民、党团、媒体的失望之情,乃至讽刺奚落,劝告退选的声音也间而有之。
去年,唐英年陷入婚外情传闻,从“不予回应”到终于面对公众,表示“有过缺失,深感愧疚”,亲手“拆弹”,舆论平息,表明人们并非不能放过政治人物的过失,而是不能容许政治人物含混和隐瞒过失的行为。唐英年再陷不利舆论之中,固非选途之幸,但若能坦陈情由,获取谅解,无论选举结果如何,亦足以作为一个人格和品行可被接受的政治人物。
由此,就可以了解竞争性选举越是透明,候选人越是受到“既狠且辣”的挑剔,为何不会越是形成社会的“比滥”示范效应,反而增进了社会的道德是非感,塑造社会成员更加坦率和大度的人格气质。
反之,帷幕密张的权力拔擢模式,不管如何标举公道,总不免陷入台面上佳话频传、台面下阴招重重的局面,直至流入私门请谒和宦以贿成的不堪境地,导致整个社会流行阴柔取媚、倨傲凌虐、口不言衷、行违其言的人格,进而道德瓦解,是非颠覆,二丑得益,直道隐没。
对于唐英年、梁振英这样的公众人物、曾任官员来说,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舆论其实在基本面上不存在“友好”,而只存在挑剔。批评不自由,赞美无意义;没有挑剔公众人物的自由,赞美就沦为溜须,而体谅其辛劳或苦衷就是滥情。去年,现任特首曾荫权和教育局长孙明扬、环境局副局长潘洁已经陷入僭建风波;2007年港府广播处长朱培庆被拍到出入夜店,有美相伴,被港府要求“尽快离职”。近期,特首曾荫权又因深圳低价租楼和接受富豪款待被媒体报道,受到立法会质询。没有公众人物能够免于媒体的寻隙式追踪,没有官员能够免于媒体和体制吹毛求疵般的督责。
“既然走下去,要知蜀道难”,这是一家港媒对唐英年坚持参选所作的社评题目。这与其说针对现时的唐英年,不如说是针对所有的参选者。这甚至可以视为对一切政治人物的告示。在现代政治条件下,一个人的政治道路之难,不在于密室交易之难、私门干进之难、暗手杀器之难,而在于要面对责难、质询、挑剔和隐私无存的现实,而且没有苦衷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