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防心血管病:给腿量血压
2012-12-29胡大一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2年7期
新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约有26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年来中风和心肌梗塞的发病率已经增加了近两倍。血压升高是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现在30至50岁人群因“问题血压”导致的死亡危险最大。
游戏:谁离“死亡线”最近?
中央电视台做过一档节目,让不同年龄性别的人,谁有高血压就往前走一步,谁再有胸闷、失眠、生活无规律、晚上应酬多等再分别往前走几步,看谁离“死亡线”最近。结果,走到最前排的都是35~45岁的人,男性居多,其中有连下巴都肥胖的人。排名第二的是女性,离“死亡线”最远的是老年人。游戏调查显示,退休老人很在意自身健康生活,天天走路,烟也戒了,血压控制得很好。而30至50岁的中青年人很多有“问题血压”,患心肌梗塞几率高的也是这些人。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觉得无所谓,直到心梗发作才悔之晚矣。
致病主因:不良生活方式
现在30多岁的人群中,很多人忙于打拼事业,社交活动很多。很多人都有汽车,以车代步,不运动,吃得多,吸烟,精神紧张,大量饮酒,这些不良生活方式会增高血压。许多三十多岁的人明显肥胖,生活中,进门找电梯,出门就打的,路都不走了。尤其是35~40岁的男性办公族,生活状态是白天不活动,晚上不睡觉,天天去应酬。此外,现在青少年的平均血压也比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血压水平明显提高。
早期预防:没有症状不等于没有风险
防范心脑血管疾病,我们应该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继续推进卫生部制定的“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制度。早期预防最简单的方法是给腿量血压,算出踝臂指数,就可以知道你有没有动脉硬化,及时加以干预。
踝臂指数是下肢血压与上臂血压最高值之比。正常比值应高于1,若低于1,则说明腿上有动脉硬化,比值越小,情况越严重。因此项检查无创、准确、简单,病人无痛苦和危险,可准确地诊断下肢外周动脉病变,还可预报心脑血管病的发生,越来越受到医生的重视。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主要侵害大、中动脉,使血管内膜增厚、变硬、管腔变狭窄的疾病。它虽然进展缓慢,但最终会导致血管腔过分狭窄,局部供血不足或中断,或者在局部继发血栓而引起心肌梗塞、脑中风,远端肢体缺血坏死,甚至猝死。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各种恶性结果,而其本身是一个全身性的疾病,无论是腿上、身上,都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如果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以得到一石多鸟的效果。即使一个没有症状的下肢动脉硬化患者,实际存活率也比正常人明显下降。没有症状不等于没有风险,重要的是通过这类有效的方法在出现症状之前找到它们,并进行预防,建议糖尿病人和50岁以上人群都去做一下踝臂指数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