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会看病 少走弯路

2012-12-29吴志

大众健康 2012年9期

  看病,让患者烦恼多,一窝蜂地挤向大医院,又总盼着能早点排到,还希望医生能多听自己介绍病情。就诊时间有限,如何选择正确的科室和专家,并在短时间内向医生传达有效的内容,避免重复没用的信息呢?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肿瘤科主任欧阳学农主任医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部黄德华主任医师,总结了自己看诊时的经验,向患者介绍看病的小诀窍!
  逆向思维少走弯路
  1.晚点去——
  现象:医院一般都在早晨8:00开诊。一天之中,约有三分之二的病人会集中在上午看病,而在开诊之后的两个多小时内,病人最为集中。
  剖析:不少患者习惯一大早去看病,是想留有足够的时间做各项检查,免得多跑一趟。事实上,如果是新发疾病,且不是严重的急性病的话,第一次看病往往是为了明确病因,而绝大多数医院为了方便患者,全天都可以进行抽血、心电图、拍片和B超等常规检查。如果是慢性病患者,其就诊目的往往是定期复查,除了血常规、尿常规等少数检查,大多如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血脂、癌标志物、细菌和病毒检测等,很少能在当天出结果。
  对策:因此,看病可以避开高峰时间段,上午迟点去或者下午再去医院就诊。而且,避开上午看病高峰期,不仅看病快,取药也快。
  2.挑周末——
  现象:不少患者觉得,大专家们只有在上午和非周末时间看门诊。
  剖析:医院在周一的门诊量往往是最大的,如果能避开周一,看病会轻松一些。事实上,有些专家上午要查房或手术,下午反而有时间坐诊。现在许多大医院推行无假日门诊,周末或法定节假日,也可以找到专家。
  对策:根据自己的疾病和工作等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看病时间,就能做到最大限度地缩短停留在医院的时间,可谓事半功倍。尤其是上班族,如果偶感不适且不严重,最适合选择周末看病。
  3.找对路——
  现象:几乎所有的三甲综合大医院每天都是人满为患,即使是感冒咳嗽,患者也一定要到大医院找专家才觉得放心。还有许多患者习惯先通过网络搜索医生。
  剖析:对于突发严重外伤或急症的患者来说,应该选择就近医院抢救。而对许多常见病患者来说,完全没有必要“非大医院不去”。以最常见的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例,如果疾病控制得比较理想,在没有严重并发症的情况下,选择区二级医院或社区医院定期复查和拿药即可,完全没有必要到三级甲等医院排长队、挂专家号。
  对策:对于疑难杂症或者重危疾病患者而言,在选择医院时不仅要考虑医院的规模,更要关注医院的医疗特色。需特别提醒的是,在网络上搜索出的医生及医院信息,一定要注意信息来源,不要轻信虚假宣传。
  挂对号的“小学问”
  初诊病人第一次上医院,如果不明确该上哪个科室挂号就诊,可到门诊咨询台询问;就诊后应保留好在这家医院的检查、诊断资料。
  1.分缓急
  在挂号前病人首先要甄别自己病情的缓急,决定是该挂门诊还是挂急诊。门诊和急诊的处理程序和医生配备是不一样的,门诊医生的治疗过程比较系统和细致,医生对本科疾病的治疗具有更加丰富的经验。而急诊则擅长于处理紧急出现的症状,例如剧烈的疼痛、创伤、高热、休克、呼吸困难等。
  小医院分科比较简单,只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耳鼻喉科等五六个门诊科室。在大医院,仅内科就可能分为近十种不同的内科,例如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变态反应内科等。每一个专科又可以按照疾病的名称分出专病门诊,例如冠心病门诊、高血压门诊、糖尿病门诊、胃病门诊等。
  每个科室会按照医生水平的高低,分为普通门诊和专家门诊。如果不确定自己的疾病属于什么情况,可先挂普通门诊号,经检查后再看专病门诊或专家门诊。如果病情比较复杂或多次治疗效果不佳,应当挂专家门诊号,以得到更好的服务。如果需要多个科室的医生会诊或转诊,可找第一次挂号的医生,会诊通过他去进行,即“首诊责任制”。
  2.对症状
  ▲呼吸内科------发热、咯痰、流鼻涕、咽痛、咯血、呼吸困难、哮喘、胸痛等。
  ▲消化内科------恶心、呕吐、便秘、腹痛、腹泻、吞咽困难、食欲异常、胃肠胀气、呃逆、呕血便血、黄疸等。
  ▲心血管内科----心悸、胸闷气短、紫绀、心前驱疼痛、高血压、低血压、脉搏异常等。
  ▲肾内科--------尿常规检查异常、尿色异样、尿量异常、血尿、浮肿、肾区不适、尿频、尿急、尿痛等。
  ▲神经内科------头痛、失眠、面瘫、瘫痪、肌无力、昏迷、抽搐、眩晕、肌肉委琐、不自主运动、步态障碍、痴呆等。
  ▲内分泌科------肥胖、消瘦、生长发育异常、尿糖高、血糖高、甲状腺肿、突眼、易激动、闭经秘乳、垂体瘤、肥胖症等。
  ▲血液科--------出血(不含妇科出血)、贫血、紫癜、血常规异常、发热、淋巴结肿大等。
  ▲肿瘤科--------所有肿瘤患者应先到肿瘤专科就诊,并由专业医生针对各类检查提出治疗方案,包括分科手术治疗等。
  ▲普外科--------腹痛、腹胀、黑便、腹部包块、乳腺钟块、肛肠疾病、下肢静脉曲张等。
  ▲胸外科--------咯血、食道疾病、肋骨骨折、肋间神经痛等。
  ▲心血管外科---先天性心脏病、大血管畸形、心脏瓣膜病变等。
  ▲泌尿外科-----肾、输尿管、膀胱、外生殖器畸形、损伤、结石,男性不育、性功能损伤等。
  ▲骨科---------腰腿疼痛、骨外伤、四肢疾病、关节疾病、颈椎病、骨骼炎症、畸形等病变。
  ▲烧伤科-------各种物理、化学烧伤以及皮肤整形。
  ▲神经外科-----脑中风、头颅外伤、周围神经损伤、颈椎病等。
  ▲妇科---------外阴炎、白带异常、阴道炎症、出血、闭经、痛经、下腹部包块、盆腔炎、女性不孕、宫外孕等。
  ▲产科---------围产期保健、生育检查、分娩、产前产后疾病等。
  ▲儿科---------14周岁以下儿童除眼、鼻、耳、喉、皮肤、外科等的疾病,包括儿童脑瘫治疗。
  ▲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生殖感染科等,可以根据各自患病部位,及时就诊即可。中医科根据各医院自身特色定位。
  学会当聪明的病人
  在医院门诊,时常见到两类病人,要么在医生面前喋喋不休重复没用的信息,要么噤若寒蝉不敢发问。聪明的病人,要懂得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供给医生有用的信息,懂得如何提问。
  1.说清楚
  哪里不舒服?症状出现在身体的哪个部位?例如肚子痛,是上腹痛、下腹痛、左边痛、还是右边痛?不同部位的疼痛可能导致不同的诊断。
  怎样不舒服?痛、痒、麻,还是酸?痛是闷痛、绞痛、抽痛、刺痛,还是像刀割的痛?有没有合并其他的症状(例如发烧、呕吐)?尽量找出最贴切的形容词。
  不舒服多久了?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持续不舒服,还是一阵一阵间歇性地发作?有没有什么特定的时间(例如饭后、睡前、白天或晚上)?
  看医生前,曾经如何处理不舒服的症状? 例如自行先吃止痛药、冰敷、擦了药膏,还是接受过其他的治疗?处理后,症状是否好转?
  有没有其他的疾病?或正在做其他的治疗?有无家族遗传病史?是否有过敏史?女性是否正在怀孕或准备怀孕,是否在月经期?
  把以前的一些诊断结果和检验报告、影像图片等带上。上一次就诊用药的名称、剂量和效果,在复诊时需要及时和医生沟通。如果服用药品、保健品较多,可列一张清单带去,最好保留药物的包装盒。
  2。问明白
  建议事前列一张问题清单,可以避免因为紧张而忘了该问什么,也可节省思考的时间。
  造成疾病的原因?如何预防再发生?
  生活、饮食、活动等方面,有没有需要注意的事项?
  若有开药,应该要了解:为什么要吃这个药?如何才知道有没有效?有什么副作用?要吃多久?
  若需要检查,则应了解:检查的意义及程序?检查前、中、后应注意的事项?何时可以得知结果?
  3.多信任
  有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医生最不喜欢的患者类型依次为:不懂装懂型(29%);直接叫板型(28%);期望过高型(22%)。门诊中时常会发现一些喜欢充“专家”的病人,进门就摆出一副专家的摸样,甚至指导着医生该给自己做什么检查,用什么药。黄德华主任医师提醒您,聪明的病人在同医生沟通时,不妨记住这些技巧。
  别说自以为是的话。有些人还没听医生说完,便主动提要求,这样有可能导致误诊。因此一定要先听完大夫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如果觉得和自己的认识有差距,再提出疑问,然后听听大夫的意见,看有没有必要调整。
  别说装懂的话。千万别好面子,让大夫误认为你对疾病非常了解而没有过多嘱咐。结果,您该注意哪些细节,一句也没听到。
  别说指责大夫的话。看病和大夫说话,要学会谦和。说话时带些微笑,多说些感谢的话语,会让医生感到温暖,这对于患者的治疗有益无害。
  初次见了主管医生,不要一直强调你认识医院的好多人,特别是认识医院领导或当地政府官员。医生很容易理解为你是在炫耀自己,给医生施加压力,结果适得其反。
  看病前,如何“临阵磨枪”?
  做好心理准备,不要背思想包袱,不要喝酒熬夜,不要吃猪血之类的血制品,不做剧烈运动,注意充分休息。
  检查前一天最好洗个澡,如果第二天要做脑电图检查,还要洗个头。
  早晨最好不要吃早餐,以免一些需要空腹抽血检查的项目因进食而不能进行。
  出门前不要抹口红、搽粉、涂指甲油、贴假睫毛等,以免掩盖真实病情。
  看中医科前,不要吃容易影响舌苔颜色的食物,如辣椒、牛奶、豆浆、葡萄、杨梅、乌梅、橘子等。
  看口腔科、肛肠科、妇科等专科疾病时,最好先把局部清洗干净。
  衣服尽量宽松,女士不要穿连腿裤袜、紧身束身衣,也不要戴过多的首饰,以免给检查带来不便。
  如需做胃镜、钡餐,不要穿高领衣服,以免胃内容物反流,弄脏衣服。
  需要拍胸片或胸部透视的,不要穿胸部有金属、大纽扣或大印花的衣服,以免影响拍片结果,造成医生误诊。
  需要做CT或核磁共振的,不要穿有金属制品、金属纽扣的衣服,也不要携带各种磁卡、信用卡、手机,以免影响成像,或将银行卡、信用卡消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