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视业内忧外患?

2012-12-29隋晓琳

综艺报 2012年11期

  最近在饭局中见识了各种想要投资电视剧的人,个个表现得财大气粗,“钱不是问题,关键是项目,越大的制作越好”——仿佛随便撒下金银就能收获整片摇钱树森林。
  殊不知当城外的人想进来时,城内的人已萌生去意。导演高希希在电视剧《楚汉传奇》杀青后感叹,“六七个一线演员的片酬占2.2亿元花费的一半,很恐怖”“当下的电视剧市场就像飞蛾扑火”。他还对媒体表示,累了,未来将大量减少电视剧产量,希望在电影方面有所作为。
  那么,国内电影市场又是什么景象?内地电影正在好莱坞大片的汹涌攻势下,闪转腾挪夹缝中生存。最近又有来自《2012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发布会上的信息雪上加霜:去年虽然票房增长到130亿,但观众增速却远远低于票房增速。专家们也纷纷指出,中国电影业票房增速很快,但基础很差,且国产电影盈利能力明显下降⋯⋯
  回头看电视剧产业,演员价格疯涨是近几年影视业内的焦点话题,一些出品人、制片人、导演们抱怨起天价演员来就像面对的是当年人神共愤的足坛臭脚。
  不过话说回来,请不起一线演员,也可以找二线实力派呀,如能挖掘出海清这样的钻石更是意外之喜——当然,导演、编剧要有收视号召力这是一定的,作品品质是议价前提。对此,大多数的出品方倒是看得通透,他们也郁闷“很多电视台购剧只认大牌演员”。
  市场有需求,包括演员片酬等在内的制作成本自然水涨船高。最近,影视新媒体版权价格回落或可给电视台们提供些许借鉴。有视频网站表示,以前网站们彼此沟通不畅导致新媒体版权价格在竞买中飙升。将此经验推广之——买得起大剧的卫视毕竟不多,彼此加强沟通结成购剧的攻守同盟,似乎也是可以考虑的事情。
  相较电视剧产业,国产电影的境遇更为窘迫,进口片每年34部冲击国产片。保护国产电影,增加放映场次⋯⋯再度成为关乎“行业生死”“迫在眉睫”的热点议题。
  冷静下来思考:国产片还要休养生息多少年?在商言商,目前的好莱坞大片就是能让影院多赚钱,市场经济,人家凭啥有钱不赚?即便行政干预增加放映场次,有几部国产片能够抵御美片冲击?倒是给国产烂片徒增了票房乏力的借口而已。况且,一部稍事加工的15年前的老片《泰坦尼克号》,还能在中国狂敛9亿多元票房——观众对好莱坞的迷恋又岂是喊喊口号“推崇民族产品,抵制洋货”那么简单。
  电影业的“改革开放”已不可逆转,强敌压境,我们的优势似乎只有“地域接近性”,通俗点说就是“地头蛇”。“蛇”与“龙”固然无法一争短长,但往好处想不也有民谚“强龙不压地头蛇”?是否可以先不要急于“叫板”“抗衡”,文艺片另说,踏踏实实像冯小刚一样讲好咱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养“精”蓄“锐”,缺啥补啥,让观众认可才是硬道理。
  国人擅于“师夷长技以制夷”,有鉴于好莱坞对庞大的中国市场愈加重视,《孙子兵法》《封神天下》《特赦》《钢铁侠》等大片的合拍,目前来看更为现实的意义便是可以学习到世界领先的电影工业实操经验。毕竟出个把作品质素不稳定的“大导”不是整个产业上台阶的关键,培养全产业链的“精锐”之师才是振兴国产片的先决条件。
  而这精锐之师的养成的确不容易,如果说技术的门槛有望攻破,思想的解放尚需自上而下的努力。所幸,上上下下有相同希冀——国产影视业,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