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节目要有情怀

2012-12-29肖林

综艺报 2012年7期


  “22岁那年的我走出校门,曾向神祈祷:让我拥有一份新鲜刺激的生活,要有变化有激情,要超出想像要美妙无比。于是,神让我做了一个电视导演。感谢神的宠爱,我得到了期望的一切。”
  对深圳卫视副总监、制片人易骅来说,1994年7月加入湖南广电的那天,一个“美妙无比”的世界就向她敞开了大门。进入《快乐大本营》后,7年间从导演组组长成长为执行制片人,之后又被任命为大型活动中心副主任,操刀各种晚会、季播活动——包括“超女”的众多热门赛区活动⋯⋯“这之后进入瓶颈期,对以后的道路开始迷惘。在湖南卫视工作了17年之后,决定给自己一个机会,就是看一看自己还能做什么。于是2010年到了深圳卫视。”
  彼时深圳没有大型综艺节目,“而明星资源,如果能用一种好的方式释放,对深圳卫视这样一个迫切需要大众关注的平台来说,是一个方法。”易骅说,“当时的策划方向非常明确,就是要做一档吸引眼球的有一定话题性和参与度的大型综艺节目。”这时,模式引进节目Generation show《年代秀》进入她的视野。
  2011年5月27日《年代秀》开播。节目邀请各个年龄层的明星嘉宾10人,按照他们青少年时期生活的年代分为“60”“70”“80”“90”“00”五个组。内容不仅包含游戏、竞赛环节,在经过本土化改造后还结合影像、实物、歌舞、趣闻轶事讲述和时尚秀等环节呈现各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回忆青春岁月,向时代致敬。
  节目播出后,观众反响热烈。开播至今《年代秀》共播出45期,平均收视率为1.043%,收视千人为1454.6,同时段32卫视中位列第3,其中2011年12月2日收视率为1.363%,收视千人为2180.5,同时段32卫视中排名第1。很多观众通过短信、网络等平台表达情感共鸣,表示与年代嘉宾在节目中所说的、所经历的有共同的记忆,因此觉得节目令人感动,很有亲切感。国家广电总局《收听收看日报》专题点评:深圳卫视《年代秀》内容形式有新意。既是对中国近50年社会文化生活发展的温情回顾,也是不同时代人们对快乐记忆的共同追寻。观众在回味这些快乐与感动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对不同时代文化和不同时代精神的了解与理解。
  “做节目要有情怀”,这是易骅一直强调的。《年代秀》的如潮好评让易骅很开心,也让团队很振奋。她自豪地称自己的团队是有理想、有标准、有态度、有情感的“四有”电视人,“我们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做有趣的事情。我经常会对他们说:不要把自己当‘电视民工’,电视不是靠卖体力就可以的;电视是一个充满快乐、冒险、精彩的职业,我希望大家工作时是快乐的是自我陶醉的。我鼓励这样的态度。因为我自己就是这样。”
  狮子座的易骅积极乐观,小时曾是业余体校的游泳队员,每天要进行2000米仰泳或蛙泳训练,也曾有过每天4000米跑步的训练。这段经历对易骅日后的人生一直产生积极影响,“每次觉得快要不行的时候就对自己说,再坚持一圈,再多坚持一圈。现在,我依然用这样的方法,拼一天再拼一天。《年代秀》五天录四场是体力活!”
  虽然加班是常态,但这并不意味易骅是个不懂生活的“拼命三娘”。她会忙里偷闲烹饪美食、酿制葡萄酒,甚至在熬夜工作到凌晨4点时,犒劳自己蒸上两只大闸蟹。“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永远不缺失享受生活的心情。”
  微博的浮光掠影中,你会瞥见易骅“很有爱”的生活:她会亲自为上幼儿园的女儿和她的朋友们举办新年Party;热情地帮朋友征婚;假日里,她会带一家老小去菜园劳动,体验不一样的家庭生活;她会为孙女和奶奶牵手夕阳下的背影而感动,她会记录下爷爷默默为孙女付出的点点滴滴;她会与湖南广电的朋友一起怀念用“铁饭盒”吃饭时的青葱岁月,她会“悼念”爆破掉的浏阳河大桥,因为十余载上下班的日子,她都开车从那里经过⋯⋯
  她有“偏执”的浪漫情怀,龙年春节的一天,她喝下了“各种各样的酒”,使自己沉浸于微醺状态,并表示“这才是过年的态度。”
  她不吝惜赞美,无论是对朋友还是“对手”。在网上看到“从上海到德国,4万元两个人一辆摩托的旅程”(《中国梦想秀》宣传片)短视频时,别人讨论的是“这种生活方式是否能做到”。她却犯了“职业病”,来了句,“节目的宣传片这样做,值得学习。”
  锐意进取的易骅,非常理解观众的“喜新厌旧”,如何避免“审美疲劳”不被观众“抛弃”,是她经常思考的问题。“只能说《年代秀》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它是一档既需要沉淀,又需要不断自我颠覆和突破的节目,未来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在易骅今年的计划中还包括研发一档黄金时段播出的非娱乐节目,以及一个大型季播活动,预计上半年播出。
  
  对话易骅《年代秀》的内里乾坤
  《综艺》:湖南和深圳的创作环境有何不同?深圳卫视给你多大的自主权?压力主要来自哪里?
  易骅:湖南卫视是一个老台、大台,各部门的分工、合作都很默契。而深圳卫视是一个新卫视,自制节目不多,也没有湖南卫视近20个制作团队的规模。我来深圳卫视时,深圳卫视自制的综艺节目只有一个《饭没了秀》。所以,创新空间非常大。我是被深圳卫视以“独立制片人”方式引进的,除了担任频道副总监之外,在团队运作方面,有“三自定”的权限:人员自定、岗位自定、薪酬自定。集团专为独立制片人制进行了劳动人事分配的制度改革,这让我的关于团队建设的一些想法能够快速推进实施。而压力来自很多电视工作者都要面对的“创新和执行”。这一点,无论在湖南还是在深圳,都是一样的。
  
  《综艺》:《年代秀》主持人的确定依据是什么?嘉宾的选择有规律可循吗?
  易骅:选《年代秀》的主持人,我概括了一个关键词:熟男。我希望他有阅历有亲和力,最重要的是要有年代情怀。最终确定赵屹鸥的原因,是他有当过飞行员、做过演员和导演的经历,而且声音超级有魅力。
  《年代秀》邀请十位常规嘉宾主要考虑以下三点:一是按照他们青少年时期生活的年代划分“60”“70”“80”“90”“00”组别;二是嘉宾在观众中有较高知名度,有所熟悉的代表作或典型形象、典型贡献;三是嘉宾有积极向上的时代影响力,能给人带来温暖、感动等情绪。另外,每期节目中邀请的那位神秘嘉宾,标准只有一条:嘉宾本人或他的作品、成就、事迹对于一个时代来说都具有较大、积极的影响,是一代人共同的记忆。
  
  《综艺》:主持人台本有多细?彩排时是否有嘉宾参加?嘉宾有脚本吗?
  易骅:主持人的台本跟导演台本一致,包括节目的主体环节流程、相关的背景介绍以及重点内容设计。在录制前,导演与主持人会深入沟通两次、探讨节目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主持人意见和导演们的创作意图会有更清晰地对接。如果没有特别设计,嘉宾一般不需要参与彩排,因为《年代秀》的流程是现场答题,脚本的主体就是题目内容,所以嘉宾们不会有节目脚本。但在前期,导演会根据需要准备的表演内容或节目策划意图中的重点跟嘉宾一对一详细沟通,以确保信息准确传达、流程清晰。
  《综艺》:《年代秀》多长时间录一次节目,一次录几期?平均每期录制费用是多少?
  易骅:《年代秀》是深圳卫视的旗舰节目,成本相较一般的综艺节目算是比较高的。纵观全国卫视,像《年代秀》这样成本的节目应该不止一个,一些排名靠前的卫视都有明星阵容堪称“豪华”的综艺节目。但我自己之前没做过这么“贵”的电视节目,当初报预算时都有点打退堂鼓。集团领导跟我说:“易骅,在投入上我们不打折扣。但是,你要在节目上做到极致!”
  
  我原来习惯一周录一次节目,根据播出情况再做下一次的调整。为了节约成本,现在一个月录一次,一次录4期。
  
  《综艺》:《年代秀》团队多少人?具体是如何分工的?
  易骅:正式员工、试用员工、实习生共计50多人。8-10人的制片组、外联组、外宣组——这些同事负责的不仅仅是《年代秀》节目。《年代秀》组织架构分为总制片人、执行制片人、主编、导演组、公共组(负责服装、道具、音乐等工作)、后期编辑组。这其中很多人的分工是要经常轮换的。如《年代秀》的导演大部分是刚参加工作,我希望他们每一个岗位都能够轮换到。在此过程中,他们需要找到最合适的位置,我也需要观察每个人在各个岗位上的能力差异。
  
  《综艺》:《年代秀》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易骅:《年代秀》的核心竞争力是内容。《年代秀》是一个信息量很大的综艺节目,基本上是一分半到两分钟就有一个新信息点,这需要编导要有发散性思维、极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
  
  《综艺》:《年代秀》选题标准是什么?
  易骅:我经常说,做节目要有情怀。情怀是我们做节目的一个关键。有了情怀,才有共鸣,才有感动,才有精彩,才有驱动力。不纠结形式上的怀旧,而是要更深层次地表现某个时代人的情感和观念——这是《年代秀》最核心的部分。要围绕这个核心去选题、策划和执行,这样的《年代秀》才是真实的年代写照,而不仅仅是秀。
  
  《综艺》:《年代秀》和原版有何区别?创新具体体现在哪里?
  易骅:最大的变化就是我们拓展了很多原版“宝典”里没有的题型、表现形式。我们在保留原模式中最有特点的“人肉题版”(以舞蹈或短剧出题的环节)之外,加入了非常多的嘉宾互动。我们也在节目中设计一些代际话题让各个年代的观念交汇、碰撞。而且,除明星嘉宾之外,更多的时代人物会出现在节目中,比如说网络上最近非常热门的“花甲背包客”,发起台湾老兵回家运动的台湾老兵等。由他们讲述那个年代的真实故事,更加生动感人。这些都是原模式没有的。
  还有很多非常细的东西。比如原版主持人基本是站在主持台前说话的。但在我们节目中,鸥哥是非常自由的,他经常会走到嘉宾台的前面去跟某一组嘉宾沟通。还有,机位也根据情况做了一些调整。
  这些调整都是为了让节目更加丰富。这些变化,原版模式方也很欣赏。我们第一次录制时,模式方的制片人在现场看到了“时光隧道”的制作,觉得我们的工艺比他们更先进。还说,他们如果下次做的话会学习我们的方式。
  
  《综艺》:除了制片人,你现在还是深圳卫视的副总监,目前的工作范畴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对于“管理者”和“制片人”的角色你是如何界定的?
  易骅:作为频道副总监,需要从频道竞争和平台建设的方面去思考问题和推动工作,要整合各种力量和资源,要更开放地去学习和沟通。而作为一个制作人,相对频道,是一个更小单位的建设者。要做的是培养和选拔更多有能力有梦想的电视人,教给他们工作方法,指导他们的业务方向,与他们一起触碰最新的节目内容,把握节目的质量和导向。
  
  《综艺》:今年的规划有哪些?会着手新节目吗?是哪方面的新节目?
  易骅:除《年代秀》之外,正在研发一档新节目——黄金时段播出的有一定收视竞争力的非娱乐节目,这又是一个新的挑战,希望上半年能推出。另外,还有一个大型季播活动正在筹备中,大约6月播出。
  
  《综艺》:如何看待中国娱乐节目的发展?
  易骅:中国娱乐节目已经自觉地开始完成从娱乐方式到情感表达的转换。如果说以前的娱乐节目更注重的是“笑果”,那么现在的娱乐节目,需要回归到“内容为王”。
  国内的娱乐节目,如果能去除浮躁,将会迎来更广阔的天地。
  
  易骅
  1994年-2010年,先后主导、参与制作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名声大震》《金牌魔术团》《元宵喜乐会》等节目、活动。现任深圳卫视副总监,并担任代际互动节目《年代秀》总制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