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在饭局中迷失自己
2012-12-29李卫东
当代党员 2012年6期
张元同志:
你好!
应该说,你的来信道出了当下一些基层干部的共同感受与心声。
“自笑平生为口忙,朝朝事业总荒唐。许多世上辛酸味,都在车尘马足旁。”清末吾庐孺的这首《京华慷慨竹枝词·饭局》,多多少少刻画出那些“赶”局者的无奈和辛酸。
从信中来看,你似乎已经习惯于频繁周旋在饭局之中,可有时却不胜其烦。不过,一旦没有了饭局,你又感到无所适从,觉得自己被抛弃在了“圈子之外”。从这种状况来看,你很可能患上了“饭局焦虑症”。
事实上,饭局不仅是亲朋聚会、庆喜哀悲的载体,也是建立、巩固人际关系的重要桥梁。对于普通人来说,大家聚在一起吃吃饭,再正常不过。但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因为饭局而产生困惑,就需要引起重视了。
除开亲朋好友的聚会吃饭外,组织饭局者无非有两种情形:一是为利益“攒”饭局,二是为感情“拉”饭局。不管是“攒”利益,还是“拉”感情,说白了,就是有求于你。所以,饭局的背后其实是利益的博弈。俗话说:“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弄明白这点后,哪些饭局能去,哪些饭局不能去,相信大家自有分寸。再说严重点,一些干部之所以“阴沟里翻船”,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是一个重要原因。
认清饭局的实质后,我们就可以针对“饭局焦虑症”对症下药了。
首先,要正确认识饭局,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交方式。饭局是一种社交方式,但绝非唯一的方式。事实上,去不去吃饭,喝不喝酒,不应该成为衡量对人尊重与否的标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应该相应转变——可去可不去的饭局尽量不去,可喝可不喝的酒尽量不喝;应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交方式,比如,一起去打打球、爬爬山,一起去喝喝茶、钓钓鱼。
其次,要杜绝投机心理,以真才实干实绩赢得人心。从来信看,你有这样一种认识误区,似乎饭局越多,人缘就越好,社会地位和价值就越高,被人认可的程度就越高。其实,这种思想不光你有,相当一部分干部也有。你甚至把同事的调动升迁与自己的“原地踏步”也归结为自己不参加饭局之果。这就有点偏颇了。实际上,干部选任是特别注重公认度的。以黔江为例,我们对干部的选拔任用始终坚持“群众公认又不简单以票取人”。一方面,考准考实干部德的情况和工作实绩;另一方面,重要职务须经区委常委会研究后提交全委会票决。能够提拔的干部都是德才兼备、公认度高的优秀干部。近些年来,黔江广大干部凭着“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黔江精神”,通过苦干实干,走出了一条跨越式的发展路子。实践证明,干部只有实实在在地干事创业,真心诚意地为群众办实事,才能获得认同和肯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相反,任何投机取巧的人都不会有好结果。
再次,要不断自省自警,顶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从来信看,你在社交过程中缺乏清醒的认识和应有的警觉,因为你在饭局上听到别人的恭维之言,便会轻易答应别人的请托。这是非常不明智的。作为党员干部,应时时刻刻记住自己的身份,经常自省自警,要顶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切莫因小失大。建议你静下心来想想,坦诚地问问自己:这样的饭局,究竟有几分是真、几分是假,几分是情、几分是戏,几分必要、几分无用。想明白了,你就不会为饭局所困,自然也就会从失落中解脱出来。
总之,只要你分清主次、保持清醒,满怀激情、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就能收获在饭局中体验不到的喜悦和成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中共黔江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李卫东
2012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