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动产业的仔猪“期货试验”
2012-12-29黄海
当代党员 2012年6期
2012年3月20日,上午9:30,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荣昌交易中心。
“开盘了!”随着一声欢呼,电子大屏幕上显示了一排红色文字:今日仔猪竞拍起价18.80元/公斤。
“我加一角”,“我加两角”……报价声此起彼伏。
10:30,交易收盘。电子大屏幕显示:今日荣昌仔猪成交价22.80元/公斤。成交数量:2439头。
把仔猪放在网上买卖,这样的新鲜事,每天都在荣昌交易中心上演。
伤不起的怪圈
2011年5月23日,家住荣昌县的李秀娟在一肉摊前驻足,用手掂了掂案板上的猪肉。
“多少钱一斤?”
“瘦肉14块,里脊17块。”
“咋这么贵哟,吃不起了哟!”李秀娟咂舌道。
从2011年4月开始,人们发现,猪肉价格像坐过山车一样,不断上升。到2011年6月,猪肉价格同比上涨57.1%,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猪肉价暴涨,让市民很受伤。
在经历了2007年的猪肉价格暴涨后,自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猪肉价格持续下跌,并在2010年6月达到最低值。
猪肉与白菜同价,让养殖户备受煎熬。
“养头肥猪亏两三百块钱正常,要是养母猪,光卖猪崽就能卖得你心痛。”生猪养殖户贺泽树说。
“肉贵伤民,猪贱伤农。”荣昌县畜牧兽医局局长张彬说,“生猪行业的暴涨暴跌,让市民和养殖户都伤不起。”
荣昌是全国养猪大县,2011年养猪收入超JdtM8zeuaIgn9mabeZc77CFXzutRNKkaKHe6ahH3cSs=过百亿元,占全县农业比重的60%。生猪产业中,荣昌仔猪年外销量达到200万头,是全国最大的仔猪产地。
如何走出生猪价格暴涨暴跌的怪圈?
早在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就提出,“要发展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这句话让荣昌人看到了一线希望。
一波三折拿下“准生证”
2008年10月28日上午,山东寿光蔬菜电子交易市场大厅。数十位国内外蔬菜客商轻轻一点鼠标,就完成了当日或数月之后的蔬菜交易。这一幕深深触动了前来考察的荣昌县领导层。
亲自演示了蔬菜电子交易后,领导层达成共识:建立生猪电子期货交易市场。
荣昌人实现生猪期货交易的梦想分两步走:先建有形市场——畜产品现货交易市场,再搞无形市场——期货交易市场。
2008年12月30日,投资3亿元、占地200亩的全国最大畜牧产品交易市场在荣昌破土动工。2010年,该市场初步建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市场开设了无形市场——“畜产品远期交易中心”。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纸“准生证”。根据国家规定,这得由国家证监会审批。
“生猪期货?目前还行不通!国家尚未出台相关办法。”2010年12月的一天,当荣昌人到国家监管部门申请建设生猪期货市场时,一盆冷水让他们从头冷到脚。
事实上,在2007年国家发改委出台一系列抑制生猪价格过快上涨的政策时,曾专题研究过生猪期货课题,但因生猪属鲜活品,交割困难,不易储藏,最终“纸上描花无结果”。
期货不行,荣昌人退而求其次:建生猪远期现货交易,等条件成熟时变身期货交易。
“晚了,晚了。”工作人员告诉他们,“国家有一个前置限制,一个区域只能批一个电子交易市场,重庆已有了一个农畜产品交易所,你们可以找他们想想办法。”
早在2009年12月,重庆成立了农畜产品交易所,开设生猪、浓缩橙汁、金银花三个品种的远期现货交易业务。
由于独立建设计划受阻,荣昌遂采用迂回战术:引入重庆农交所设立分支机构,增设“仔猪竞价交易平台”,分支机构的结算业务则放在荣昌。
2011年7月14日,荣昌县政府和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荣昌交易中心,实现仔猪、生猪、畜牧产品网上交易。
历经近三年的运作,荣昌交易中心终于“顺产”。
电子现货交易的魅力
2011年11月20日,第五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在荣昌举行。100多位中外畜牧专家在荣昌交易中心现场观摩全国首例仔猪网上交易。
当天上午9:30,1436头荣昌仔猪开始拍卖,起拍价17元/公斤。经过一个小时的激烈竞拍,上午10:30,最终竞拍成交价格为17.6元/公斤。
清流镇龙井庙村的邓秀容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养殖户。七天前,她拿出30头仔猪参加拍卖,看到底能卖到什么价。当时现货市场价仅每斤7元,最终邓秀容以每斤8.8元的价格顺利成交。邓秀容的30头猪总重量为1405斤,比卖现货多赚了2910元。
重庆畜旺养殖公司的唐泽乾则是第一个“吃螃蟹”的贩运户。当天,他通过竞拍买到300头仔猪,第二天交割后,即装车运往青海省。
“电子交易听起来高深莫测,实际操作十分简便。”交易中心主任贺远勇说,“养殖户把生猪交易数量上报到镇街,镇街再统一向交易中心申报全镇交易的数量。然后,交易中心把生猪放到网络平台进行竞拍。贩运户只需打开电脑进入交易平台,就可看到仔猪供应数量和生长情况,点击鼠标,即可实现网上交易。”
根据规则,竞拍价格不得低于起拍价,每次最小的加价幅度为0.1元/公斤。同一贩运户可同时下多笔报单。交易系统自动按照“出价高者优先,相同价格的购买数量大者优先,相同价格和数量的下单时间靠前者优先”的原则,对报单进行排序,并予以显示。
交易完毕后的当天下午,贩运户就可前往指定地点交割。生意成交后,由交易中心指定的银行在三个工作日内把钱直接划给养殖户。
生猪期货撬动产业大局
荣昌仔猪远期现货交易,其实是“生猪期货”的一次试水,因而被业内称为“准生猪期货”。
荣昌交易中心董事长田先虎表示,荣昌的畜牧产品交易一直是中国畜牧产品价格的风向标,“交易中心收集了全市、全国的生猪供需信息和价格信息,可以提供一个月、两个月,甚至半年、一年的生猪价格,农户可以根据以后生猪的价格决定养不养猪、养多少猪”。
“先卖后养,让养殖户按订单养猪,防止猪价大起大落。”张彬解释说,比如,生猪养殖户在生猪出栏前四个月,提前以18元/公斤的远期合约价格,将1000头生猪卖出。四个月后,就算猪肉价格跌至16元/公斤,生猪养殖户仍然以18元/公斤的价格交货,这就保证了生猪价格的稳定性。
这样一来,会不会出现“炒生猪”的现象呢?张彬表示,由于生猪是活体,不便囤积储存,而且生猪属于大宗大型产品,所以,出现将生猪价格炒高炒热的可能性很小。
“从2011年11月到2012年4月仔猪价格分析情况来看,交易中心仔猪价格最低为15.8元/公斤,最高达22.8元/公斤,波动的幅度为7元/公斤,波动幅度比较小。可以说,价格调控的功能初显。”荣昌县畜牧局纪检组长贺远勇分析说。
“这种交易方式好处多。”荣昌县双河镇梅石坝村仔猪贩运户左家国说,“第一,价格要比原来的高,而且有保证。全国各地的贩运户在网上集中竞拍,贩运户只有出价高才能买到猪。第二,对养殖户来说,打破了猪霸对市场的垄断,减少了费用。第三,款项结算及时准确。以前是贩运户卖完猪后才给钱,如果猪生病死了,贩运户就不给钱。而现在贩运户必须先将钱打到交易中心,交货后三天,养殖户就可以领到钱。”
初尝远期现货交易的甜头,令荣昌人对建立远期交易充满了期待。
“对于企业而言,建立荣昌交易中心是一个利好消息。”荣昌某大型养猪场的负责人何泽伟一脸兴奋,“这是目前解决‘猪贵伤民、猪贱伤农’最有希望的一种模式。”
荣昌县对这一中心的打造和发展也寄予很大期望。“以后将适时开展期货交易,力争到2015年实现1000亿元的目标。”田先虎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