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熠佳:把梦想照进现实

2012-12-29张天彦龙远信杨西子

当代党员 2012年6期

  2012年2月27日,巴蜀中学礼堂。
  “获得重庆市‘首届十佳创新微企’的有重庆熠佳节能灯有限公司,这是十佳中唯一由在校大学生创办的微型企业。”
  台下,郝华、李宏明、王晓美兴奋不已。
  “没有政府的大力扶持,就没有熠佳!”郝华说。
  
  “偷师学艺”
  
  2010年10月的一天,广州一家LED节能灯生产企业门口。
  郝华不停地张望着——他打听了许久,这家企业拥有成熟的技术和稳定的市场。
  终于,一个气质不凡的中年人走了出来,郝华迎了上去。
  “请问,你们公司招人吗?”
  “招啊。”
  “我想来实习,想了解一下情况……”
  原来,中年人是该公司的工程师,郝华最终顺利进了公司。
  郝华抓住机会,开始了“地下工作”。他利用午休时间去车间“闲逛”,有发现,就偷偷地记下来。
  郝华骨子里向来有股敢于挑战的劲。
  2007年,郝华进入重庆文理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学习。然而,他始终觉得自己不适合做老师,便果断转入电子电气工程学院。
  转眼要毕业了,漫步校园,郝华开始思考将来。
  一则标语引起了他的注意——“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大学生创办微企。
  “政府扶持微企的政策太优厚了。”一了解,郝华的创业梦想就被“勾引”了出来。
  于是,上课之余,郝华开始寻找同自己专业相关的创业项目。
  偶然的一次上网,几个英文字母点亮了他的眼睛——LED!
  “LED灯耗电量是白炽灯的10%,是传统节能灯的40%。中国用于照明的灯若全部采用LED节能灯,每年可节电2000亿度以上。这个数字,是三峡年发电量的三倍……”
  郝华将与LED相关的信息一网打尽。
  “就做LED节能灯!”郝华敏锐地意识到LED节能灯具有巨大市场潜力。
  于是,有了“偷师学艺”这步棋。
  两个星期后,郝华胸有成竹地回到重庆。
  
  园区解困
  
  返渝后,郝华开始实施创业大计。
  第一步,寻找志同道合的同伴。
  郝华头脑里出现了两个同学——李宏明、王晓美。李宏明是电子电气专业的同学,是出了名的“电子高手”;王晓美是一个非常乐观、自信的女生。
  “我们一起干一个项目吧!”
  “好!”同样怀揣创业梦想的李宏明和王晓美伸出了手。
  于是,创业“铁三角”形成——郝华主持全面工作,主抓市场、融资及对外协调;李宏明负责技术创新及课题研究;王晓美负责生产及日常管理。
  不干不知道,一干吓一跳。
  踏进创业门,“铁三角”眉头立即锁了起来。
  “去写字楼租间办公室,月租要3000元;请一个会计,月薪要2000元;还要买办公桌、办公设备……”郝华按着计算器,眼中神采黯淡下来。
  “三四万元微企补助金,哪经得起花。”王晓美说。
  怎么办?
  “去找刘书记吧。”李宏明建议。
  作为学校党委副书记的刘灿国,正在参与创办大学生创业园——负责全力孵化大学生微企。
  “大学生创业园可以免费提供一间门面、1000平方米的厂房和相关的仪器设备、办公设备。”刘灿国说。
  “免费啊,太好了!”“铁三角”呵呵直乐。
  2010年12月22日,重庆熠佳节能灯有限公司在大学生创业园呱呱坠地。
  
  市场开拓
  
  2011年8月的一天晚上,重庆文理学院红河校区大学生创业园。
  窗外,电闪雷鸣,暴雨如注。
  窗内,郝华蹲在电脑前,正同客户洽谈业务。
  李宏明走进办公室,递上一个面包:“都几点了,你真hold得住!”
  “没办法啊,产品卖不出去啊!”郝华叹气。
  “实在不行,我们就找创业园的导师帮忙吧!”李宏明建议。
  “消费者认为价格偏高,所以买我们LED节能灯的很少……”郝华拨通电话。
  “你们可以推出‘先试用后购买’的营销策略……”刘灿国建议。
  一天傍晚,郝华在永川区西大街的璀璨灯光下徘徊。
  终于,一咬牙,他走进了一家服装店,跟店老板聊起来——从生意经、每月电费支出情况切入,话题逐渐转到LED节能灯上来。
  “我们使用的就是节能灯呢。”老板有些不屑。
  “我们的LED节能灯比传统节能灯省电60%。”郝华说,“你先试用,满意再付款。”
  软磨硬泡之下,老板答应了,但保留一盏传统节能灯——以防LED灯出现故障。
  一个月后,老板的电费从100多元降到20多元。
  老板掏出电话:“小郝,你什么时候把剩下那盏灯也换了。”
  就这样,市场大门被打开了。
  
  “光明事业”
  
  市场大门被打开,“铁三角”高兴得不得了。
  这时,永川区科委站了出来:“要想把产品推广得更远,就要在价格上做文章。”
  “怎么做文章?”郝华有点懵。
  “通过技术创新,把价格‘降’下来。”
  “可是技术创新需要投入啊,我们刚刚打开市场,没钱啊!”
  “只要你们敢于创新,政府就会大力扶持。”
  “我们一定努力。”
  2012年4月初,“铁三角”向永川区科委提交了《高精度数字恒流LED节能灯驱动电路设计与运用》的课题。
  “我们立马研究。”永川区科委说。
  “如果这一课题得到审批,我们将会得到一笔科研经费补贴,力争明年攻克,后年投入生产。”李宏明说,“我们的目标,不仅要让节能灯更节能,还要让节能灯更环保,让节能灯像电器一样可以维修。”
  这,仅仅只是开始。
  永川区科委和“铁三角”一道,为熠佳谋划了更宏伟的蓝图——通过多渠道融资,使公司注册资本达到100万元,扩大公司规模;与母校合作,利用学校引进的尖端电子装配生产设备,提高产品性能和产能;之后,将重点转向维修服务,布局维修网点……
  “我们要将这项‘光明事业’进行到底!”面对未来,三个年轻人的脸上熠熠生辉。?笊
  
  【数据】
  
  截至2012年3月,全市累计发展微型企业5.46万户。其中大中专毕业生7732人,占14.13%;返乡农民工19765人,占36.13%;注册资本达53.68亿元;实现产销值近200亿元;上缴税收6784.89万元;发放财政补助资金16.04亿元;返还微企税收奖励874万元;解决就业43.24万人。
  截至2012年3月,全市共建立市级和区县级微企特色孵化园、创业基地118个,入驻微型企业3645户。
  2012年,重庆将重点打造50个微企孵化园和50个微企发展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