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要练就“走”的功夫
2012-12-29袁媛
新闻爱好者 2012年16期
新闻记者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积极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呼声和愿望,是新闻记者的神圣职责。要做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必须持之以恒地练就“走”的功夫,通过多种途径,把人民群众正确的意见、合理的呼声,反映到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步伐。
新闻记者练就“走”的功夫,才能上情下达、下情上通,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走”,去伪存真,发挥耳目喉舌作用。新闻记者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这是对记者工作党性原则的一种鲜明、形象、科学的表达。因此,记者只有坚持“走”基层,在第一时间深入现场调查研究,才能真正做到了解和掌握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真相,透过复杂的表面现象和众说纷纭的猜测与舆论,去伪存真,发挥耳目喉舌的作用。比如,长期以来,广大干部群众对公款吃喝问题反映强烈,严重影响了党群关系。商丘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就这个问题在“走基层”时发现一桩新鲜事:过去按惯例在乡镇一些营利性酒店招待到基层检查的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人员,如今一律安排在乡镇开设的“公务灶”接待。据有关部门统计,商丘市120个老区乡镇全部建成了“公务灶”。如今老区乡镇来10名以下检查指导工作的人员,中午安排在乡镇政府“公务灶”就餐,能够节省招待费40%。该报道以《我市120个老区乡镇全部建成“公务灶”》为题播发后,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全省在商丘市召开了推行“公务灶”制度现场会,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尹晋华赞扬“公务灶”真正成了名副其实的“节约工程”和“民心工程”。
“走”,上情下达,发挥干群桥梁作用。记者“走基层”,坚持不懈地向广大群众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决不是简单机械地重复某些政治口号和党的政策条文,而是要通过新闻事实,准确生动地把党和政府政策的内容和精神体现出来,让群众在实践中去认真地贯彻执行。因此,记者坚持“走基层”是十分重要的。比如,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流转问题,是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也是当前政府工作的着力点。记者就此问题于2010年春节后,采访了商丘市土地流转成效显著的宁陵县后陈村。该村自2006年以来,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对1200亩耕地采取村庄规划、填补坑塘、平坟深埋、平整土地等措施进行合理流转,节约土地366亩。并将合理流转的土地,承包给种植大户,按照原来每户村民所承包地的亩数补贴小麦,国家的各种补贴归原承包户。该村因地制宜合理流转土地,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报道,在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播发后,引起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全市各级村委积极推广其新鲜经验,该村被评为“河南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走”,下情上通,发挥连心纽带作用。2010年春天,记者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七中全会发出的《关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精神,冒着早春的余寒,到商丘市地处黄河故道的民权县北关镇“中国画虎第一村”王公庄采访。该村是豫鲁交界处的一个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