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上海《文汇报》对弱势群体的关注状况

2012-12-29李小学

新闻世界 2012年3期

   【摘 要】《文汇报》作为上海三大纸质新闻媒介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为弱势群体构建了一个可信赖的话语空间,本文通过对其内容进行分析,试图探索《文汇报》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状况。
  【关键词】《文汇报》 弱势群体 内容分析
  
  一、概念界定、研究方法与意义
  1、概念界定
  本文采用维基百科中对弱势群体所做出的定义展开研究。
  弱势群体(英文:Social vulnerable gr-
  oups),又称弱势社群,指的是社会中的弱者群体,在财富、社会地位上处于不利地位或者无权、无势、无人脉关系、无投票权的人,在社会被卷标化及歧视的社群,例如被称为失业和下岗工人、上访民众、农民与农民工、部分妇女老人儿童、残障伤残儿、同性恋和双性恋者、艾滋病患者等。在本研究中,除了上文提到的所列举的诸如农民工等群体外,本文也把灾难中的求助者列为研究对象之一。
  2、研究方法
  媒体选择:《文汇报》由进步知识分子在1938年1月25日创刊于上海,现由中共上海市委直接领导,在上海出版,立足长三角,面向全国;主流、高端、权威、亲和,是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大型综合性日报。因而本文选择探讨《文汇报》对弱势群体的关注状况。
  抽样方法:日期抽样,抽取《文汇报》2011年1月1日到6月30日中每个月的1、5、10、15、20、25日,共36天的报纸作为样本进行内容分析。
  分析单位:以对弱势群体的相关报道为对象,关键词的选取以上文所界定的弱势群体类别为依据,将抽样获得的每一条新闻作为一个分析单位,共有86篇。
  类目建构:根据本文的研究主题,共建立以下类目
  (1)报道数量及日期,报道数量是指每一期报纸中涉及弱势群体报道的文章,体裁不限。报道日期是指有关弱势群体的报道文章所处的日期。
  (2)文章篇幅,按照《文汇报》电子版的排版规则,用500字以下、500-1000字、1000-1500字、1500-2000字及以上来测量该篇报道的长短。
  (3)报道的主题,主要是针对该篇报道的内容,即是反映弱势群体的生存现状,还是针对性地进行批评,或是为解决问题提出建议等。
  (4)版面安排,《文汇报》目前有要闻、综合新闻、通信新干线、专版、时评点击、国际新闻、国内新闻 社会生活、教科卫新闻 财经新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社会建设十大板块。
  (5)报道的对象,主要是指该篇弱势群体的报道关注的是哪些人群,是农民群体还是病残群体等。
  3、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地新闻媒体对弱势群体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刊发了大量相关报道,继而引起全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相关新闻报道的分析,探究《文汇报》对弱势群体的关注状况,努力为弱势群体构建一个可以信赖的话语空间。
  二、《文汇报》对弱势群体的关注状况
  1、报道数量及日期分布
  由图1可以发现《文汇报》所收集的数据中关于弱势群体的报道共86 篇,平均每天2-3篇,说明其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度较高。
  根据统计,发现《文汇报》每月有关弱势群体的报道篇幅如下:1月份共有25篇(占总量的29.2%)、2月份共有21篇(占总量的24.4%)、3月份共有12篇(占总量的14.0%)、4月份共有6篇(占总量的7.0%)、5月份共有12篇(占总量的14.0%)、6月份共有10篇占总量的11.4%)。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文汇报》在1、2月份有关弱势群体的报道最多,共46篇(占总量的53.6%),而在这些报道中又以政府慰问(29篇,占1、2月份总量的63.0%)、农民工(15篇,占1、2月份总量的32.0%)为主,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1、2月份是农民工春节回家及年后外出打工的时节;然后是6月份,共有10篇,以关注儿童的文章为主(8篇,占6月份总量的75.0%),而其他各月关于弱势群体的报道也不会低于6篇。由此可见,《文汇报》在1、2月份对弱势群体的报道要高于其他各月,在时间选择上具有一定的倾向性。
  2、报道对象
  如图2所示,在所有的86篇文章中《文汇报》对农民、农民工的关注最多,共有25篇(占总量的29.1%);其次则是对儿童与灾难中弱势群体的关注,分别有19篇(各占总量的22.1%),而其中又以关注儿童身体健康和农民工子女为主要内容,在对灾难中弱势群体的关注则是以关注国内为主(国内12篇、国外7篇),例如“甘肃中部夏旱严重饮水难”“贵州局部遭洪涝风雹灾害”“莫斯科机场遭恐怖袭击至少35人遇难百余人伤”等。
  另外,《文汇报》还给予病残(不包括儿童)、失业群体一定的关注,总计9篇(占总量的10.5%),如《工伤人员伤残津贴今起提高》等。
  此外,《文汇报》还对贫困大学生、受害者维权等弱势群体给予了一定的关注。
  3、文章篇幅
  文章篇幅在500字以下的共31篇,占样本总量的36. 0%;500—1000字的报道有34篇,占样本总量的的39.5%;1000—1500字的报道数量为20篇,占样本总量的23.3%;1500—2000字的报道仅1篇,占总体比例为1.2%;超过2000字的大型报道在样本中数量为零。由此可见,关于报道的文章篇幅主要以中短篇的事实性描述为主,字数在1000字以内的文章,占总量的75.5%,但是仍有20篇1000—1500字的报道,这说明对弱势群体的深度报道也占一定比重。
  4、报道主题
   通过统计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1000字以内的中短篇的对弱势群体事实性描述为主65篇文章中,关于弱势群体生活现状描写的文章共有46篇(占中短篇总量的70.8%),这些文章主要是针对某个弱势群体的生活状态、居住环境、精神心理状况等事实进行描述,希望通过媒介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引起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对该群体的关注,进而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比如《“微博打拐”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①就是通过描述微博在打拐中的作用,以其引起社会公众和相关部门对被拐卖儿童的重视,同时也呼吁社会要多给处于弱势群体的儿童些许关爱。
  样本中关于批评抨击类报道共有12篇(占总量的14.0%),而这些文章中所涉及的主要是对造成弱势群体的政策或制度进行批评,或是对有关部门对弱势群体的不重视进行批评,希望政府部门或相关单位能够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比如《盲童学校维权4年终获成功》②就是通过描述盲童学校维权的艰辛来表达相关制度和政策的不健全,使得本来就已经处于弱势群体地位的盲童在维权的路上变得更加的艰辛。
  建言建议类的文章共有22篇(占总量的25.6%),这些文章主要是对当前弱势群体所处的比较困难的环境进行改进所提出的意见或是在一定程度上对一些弱势群体在某方面给予一定的指导等。比如《企业裁员工需提前三十天通知》③就提出为保障被裁员工的基本生活保障,企业应在员工被裁之前三十天提前通知员工。
  5、版面安排
  在这86篇新闻报道中,占据头版“要闻”版面的有12篇,占全部报道的14.0% ;“综合新闻”版面的共有27篇,占全部报道的31.4%;“时评点击”版面的共有10篇,占全部报道的11.6%;“国际新闻”版面的有5篇,占全部报道的5.8%;“教科卫新闻 财经新闻”版面有13篇,占全部报道的15.1%;“国内新闻 社会生活”版面有10篇,占全部报道的11.6%。总体上来看,关于弱势群体的报道在版面安排上主要集中于“综合新闻”,其余版面分布则相对比较平均。
  
  《文汇报》的“综合新闻”和“国内新闻 社会生活”版块主要是关注最近发生的社会性问题,实时性比较强,大量关于弱势群体的报道集中于这个版块说明了该报对于弱势群体关注比较及时,但是篇幅相对都较短,事件性比较强。比如《两类老人获节日补助》等。
  “教科卫新闻 财经新闻”版面所关注的弱势群体主要以儿童的教育、卫生为主,在所有的13篇文章中,共有7篇涉及此类问题,比如《华师大二附中关爱农民工子女》等,说明了《文汇报》对弱势群体的教育、卫生给予了很大的关注。
  “时评点击”版面也给予弱势群体以较多地关注,这些文章主要是一些专家学者对当前一些有关弱势群体问题的评论,或者呼吁社会公众的关注,或者为政府建言献策,谋求改变弱势群体的弱势状况,比如《“微博打拐”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
  而出现在头版“要闻”的12篇和“国际新闻”中的5篇有关弱势群体的文章则是发生在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比如《推进郊区城镇棚户简屋改造》《龙卷风何以让美损失惨重》等,从这个数字对比中,我们还可以看出《文汇报》对国内有关弱势群体的报道要远高于对国外此问题的报道。
  三、研究结果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本文认为《文汇报》对弱势群体关注主要表现出了以下特点:
  1、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文汇报》在1、2月份对于弱势群体的报道数量要高于其他月份,而且报道的内容也都是以农民工返乡、政府慰问为主(二者占总量的47.6%),可见,《文汇报》对弱势群体的关注还没有成为自觉意识,而只是在问题比较突出的时候才予以特别关注。
  2、从《文汇报》对弱势群体的报道数量、文章篇幅、所占版面及其关注对象等方面,可以看出《文汇报》对弱势群体中各个群体几乎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但是它给予农民与农民工群体、灾民难民、儿童的关注度要高于其它群体,而其中又以对经济、教育、医疗保障方面的关注最为显著。
  3、《文汇报》在对弱势群体进行的报道中侧重于对事实的描述,特别是对其生活现状的描述,很少涉及针对弱势群体的负面报道,可见《文汇报》在报道弱势群体、引导受众舆论方面还是比较谨慎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文汇报》区别于一般新闻报纸的自身性质有很大关系。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上海《文汇报》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在时间选择、群体选择以及报道方式上具有一定的倾向性。
  
  参考文献
  ①《文汇报》,2011年2月15日
  ②《文汇报》,2011年6月15日
  ③《文汇报》,2011年5月20日
  (作者:上海理工大学学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