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手机报——新时期下构建和谐校园的新平台
2012-12-29胡超
新闻世界 2012年3期
【摘 要】发展校园文化、应对校园突发事件与有效引导舆论是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三个重要方面,新时期下,随着手机媒体的发展与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加快,校园手机报业务应运而生。近年来,经过众多高校的尝试与改进,校园手机报的业务模式已趋于完善,并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关键字】校园手机报 和谐校园 舆论引导
近年来,高校在发展校园文化,提高舆论引导力及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探索出手机媒体与校园信息化建设相结合的全新模式。随着尝试的高校不断增多,校园手机报的业务模式逐渐趋于完善,并发展成型,现今,创办本校的校园手机报已成为高校发展校园文化的新趋势。
据统计,截止2011年8月,中国手机用户总数达9.27亿,手机媒体由于具有贴身性、互动性、多媒体传播、传播有效性高等特性,应用日趋广泛。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中国手机报用户达1.5亿,而据业内人士预计,目前我国手机阅读市场用户已超2亿。
手机报业务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并已具备日趋完善的产业模式。校园手机报业务在此基础上产生,以促进高校和谐发展为落脚点,结合时下前沿技术与时尚元素,将预先编辑好的新闻讯息发送到用户的手机终端,节省了传播时间,提高了传播效率。
校园手机报是一份为在校大学生提供的顺应新媒体发展潮流、符合受众阅读习惯,具有较高认知度的手机报纸。校园手机报以彩信手机为媒介依托,及时、准确地传递时事新闻、教务通知、社团活动、校园资讯、就业考证等服务资讯内容,展现大学生独特视角的手机报,是高校校园网之外的另一个高效的信息传播载体,逐渐取代传统的黑板报和通知栏,成为学生了解校园信息的新选择。本文从校园手机报业务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效应、在应对校园突发事件中的功能及高校如何利用校园手机报进行舆论引导三个方面论述校园手机报业务的优势与作用。
一、校园手机报——高校文化建设的新平台
高校要发展,良好的校园文化与学习氛围必不可少。2008年,北京科技大学等几所高校联合创办大学生校园手机报,得到了在校学子的积极响应与师生的众多好评,与此同时,也在国内高校中引起广泛关注。如今,创办校园手机报的高校已不胜枚举,并呈上升趋势。
高校能否成功创办本校的校园手机报业务,需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来选择其相应的创办模式。目前高校针对本校师生所发行的大学生校园手机报大都采取免费形式,因此学校方面将成为项目费用的主要承担者。校园手机报业务立足于本校实际,其编辑团队也由本校师生构成,因此发送的信息更能符合本校师生的阅读习惯。此外,校园手机报业务在信息的筛选与重大事件的发布上,也能更好地与本校的宣传理念相结合,大大缩短了传播的时间,促进了学生工作的扁平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因此成为推进新时期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选择。
1、校园手机报业务能满足本校师生对信息的需求
高校师生在校园中的生活态度与学习方式是构成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满足师生的求知欲,建立起师生获取讯息的信息化渠道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大学生是一个信息需求量较大的群体,由于学校无法提供通过电视媒介获取信息的途径,因此更加突出了校园手机报业务的作用。校园手机报业务内容丰富,可涵盖时事新闻、教务通知、校园新闻、就业信息、考研资讯、心理咨询等版块,以满足本校师生的信息需求为落脚点,加强高校信息化建设,建立起学习型校园环境。
2、校园手机报业务能够拓展学生的思想教育渠道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通过阅读校园手机报能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信息的良好习惯,培养与巩固受众的公民意识,拓展学生的思想教育渠道。此外,手机阅读是一种时尚的阅读方式,顺应了新生代大学生的阅读习惯,能给读者带来与其他媒体完全不同的阅读快感,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拓了新的渠道。据了解,校园手机报的容量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