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时代新闻线人的新特征

2012-12-29王水勤

新闻世界 2012年3期

  【摘 要】2011年被称为“微博应用元年”,开启了“人人都是记者”的自媒体时代,一些报纸纷纷打造微博爆料平台,让微博网友过足“新闻线人”瘾,“新闻线人”在微博的推动下,呈现出新的特征。
  【关键词】自媒体 微博爆料 新闻线人
  
  “新鲜事、有趣事、不平事、离奇事、为难事,欢迎第一时间告诉我们,线索和图片一经采用,即付报酬。”这是《扬子晚报》新浪官方微博“在线爆料”的推广语。2011年12月7日,扬子晚报新浪微博“在线爆料”正式运行,在腾讯微博推出的“扬子晚报微博爆料台”也正式开通。在此之前,南京另外两大报纸《现代快报》和《金陵晚报》分别于11月29日和11月21日在微博上正式开通爆料台。微博爆料台、微博在线爆料、超级QQ群和传统的新闻热线共同构成新闻线索爆料平台。“新闻线人”在自媒体时代呈现出新的特征。
  一、微博爆料更加专业和有效
  他们最先出现在事发第一现场,他们是事件的直接目击者甚至是当事人,他们拍照、录像,第一个打进新闻热线电话,他们是距离新闻最近的人,被称为“新闻线人”。据调查,全国各主要都市报的热线版新闻有60%来自线人爆料。新闻线人有别于专职新闻从业人员,他们活跃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和行业,发现新闻线索主动提供给媒体,并从中获得酬劳。
  《华西都市报》曾做过调查,每天新闻热线人员会接到上千个电话,但70%以上的电话要么与新闻线索无关,要么就是假线索,真正见报的不到10%,而微博爆料相比较电话爆料而言,爆料人的身份首先经过了筛选,爆料的内容公布于众(除私信外),新闻线索更加专业和有效。
  该报在2010年围绕“成都地铁站牌该不该设数字编号”策划了一组报道,读者积极参与讨论,这一系列报道促使地铁公司最终增加了站台数字编号标牌。这一新闻线索就是来自于一位网友的微博爆料,他发现即将开通的成都地铁居然只有站名,没有数字编号,这一缺失有失国际水准。发达国家的地铁,早就采取数字编号了,因为数字编号相比较站名更易让人甚至文盲一目了然①。这些爆料内容显示了新闻线人的专业性,更易被记者采纳。在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时统宇看来,微博爆料人具备传统媒体记者不具备的优势,传统媒体有其局限性,不能涉及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但微博爆料人有自己的职业和圈子,他掌握了很多自己领域内深层次的内幕②,娱乐圈中的一些“猛料”大多就是明星在微博上晒出来的,无形之中明星也过了一把新闻线人的瘾,甚至还有一些明星、名人们热衷于微博爆料,乐此不疲。
  一般情况下,新闻线人的爆料内容会公开在网上,线人在爆料时也会考虑到新闻线索的真实性、可信性,会尽可能用图片、视频等元素来反映新闻真相。
  二、微博有偿爆料,新闻线人成新职业
  “只要是您觉得可以出现在我们报纸上的,都可以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告诉我们,相关线索一经采用,即付报酬,重大新闻线索300元起步,上不封顶,多报多得,见报即有,欢迎读者积极参与。见报奖励既可以本人来领,也可以充手机话费”。这是《金陵晚报》微博爆料的宣传语, “爆料有偿”似乎进一步深入人心。
  新闻线人作为松散的新闻源提供者,身份和目的迥异,有学者把他们分为五类:职业新闻线人、兼职新闻线人、客串新闻线人、举报新闻线人、专业新闻线索提供公司③,有媒体把“新闻线人”列为十大新兴职业之一,这些线人大多以获得报酬或解决问题为目的,各大报纸媒体也常常以“高额线索费”来吸引大家爆料,在发达地区做新闻线人月收入甚至超过万元。
  新闻线人在西方新闻界司空见惯,著名的“水门事件”就是来自线人的爆料,西方国家新闻线人要比新闻记者的数量还多,在我国,直至上个世纪90年代才出现。在这之前,各大媒体把提供新闻信息源这一劳动理所当然视为无偿,可当媒体进入市场后,才意识到付出一些代价获得新闻线索是值得的,特别是独家线索。“北京最早掀起这股风气的是新闻晨报,上海则是新闻午报”④,报纸相继打出了“重奖征集新闻线索”的口号,设置新闻热线等方式为新闻线人开辟绿色通道。
  如今,媒体竞争日趋激烈,报业能否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还有待时间的考量,但无论如何,“内容为王,渠道制胜”是当前的最好出路,后一句话更为重要,好的内容没有好的渠道,就无法产生影响力,无法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微博,显然已成为传统媒体不可忽视的渠道。于是各大报纸相继开官方微博,精心维护。
  报纸为了增强新闻的时效性,缩小报纸“每天新闻”与微博“每秒新闻”的之间差距,报纸纷纷开辟微博爆料平台,想方设法开辟新闻来源。2011年10月10日,一组照片在腾讯微博上流传,在南京街头,一个老者,手上拿着一本语文书,教身旁一个同样衣衫褴褛的少年认字,网友帮助记者们从茫茫微博中筛选出这条新闻线索,向“金陵晚报慢新闻”微博爆料,记者随后采访了当事人并对事件的细节进行修正,第二天就发了半版题为《9年了边乞讨边学认字》的报道,报社也支付给这位线人相应的报酬。
  三、全民皆“线人”,人人都有麦克风
  微博用140个字改变了世界,也给人类传播带来了一场变革,如今人人都有麦克风,每个人都能是新闻源,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发布者,老百姓在微博这个平台上,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关系研究中心、舆情研究实验室联合发布的《2011中国微博年度报告》称2011年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之为“微博应用元年”,真正开启了“人人都是记者”的自媒体时代。
  全民皆“线人”,人人都有麦克风,每个掌握新闻线索的微博网友都有可能成为消息来源,吵得沸沸扬扬的“郭美美事件”,让爆料人姜鹏勇成了“风云人物”,他提供了大量的线索,不断补充新的爆料,媒体经过查证后进行系列报道,真相慢慢浮出水面。在这之前,姜鹏勇只是一个普通人,他通过朋友认识郭美美,后来知道郭美美在微博上出名了,他才去关注,出于正义感他成为了积极的爆料人。时统宇认为应该鼓励并支持这个群体。
  再快的专职记者也快不过在现场的爆料人“郭美美事件”、“7·23动车事故”、“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南京护树绿丝带”等热门事件,微博呈现出 “我在现场”的直播魅力,当一个新闻事件发生后,或当事人或目击者几分钟内就能将新闻事件传播出去,有图有视频有文字,相比较传统的新闻线人,微博线人给受众带来了更多的身临其境的体验。
  微博线人弥补了传统新闻线人的诸多不足,在传播新闻上的作用更加明显,关注与被关注、互相关注、转发、评论,各自思想观点的传播,给传统媒体以集结各家之言的思维角度,为报纸多层次挖掘新闻真相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四、促进报纸采编方法的创新
  新闻线人在微博上发布线索后,记者只要拥有一部电脑或手机,跟受访者(很多时候记者会采访新闻线人)约好,可以随时随地利用微博采访,微博140个字符的容量也能够准确而清晰地提问和回答。
  微博采访的优点除了方便突破空间的限制,还不会使受访者感到紧张,便于受访者畅所欲言,还因为微博的内容发布在网上,有据可查,不担心内容丢失,而采访对象也会顾虑到自己所发表言论的公开性,在回答问题时更加负责。
  媒体从业者已广泛关注微博,一方面锁定官方微博的爆料平台,另一方面从海量的微博信息中寻找新闻线索,尤其是一些突发事件的线索,在“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中,最早的信息就来源于微博,比国内媒体在互联网上的第一条关于“列车脱轨”报道早了两个多小时。此后网友持续在微博上发表对事故救援、事故现场处理的最新消息。
  同时,一些报纸增设“微新闻”版、“网络头条”版等,从微博中选取精华,汇聚在一个版中,一个版有几十条信息,成为信息超市。记者在新闻写作中也借鉴微博写作特点,满足受众的“浅阅读”需求。
  纸媒借助微博的强大爆料功能,对爆料中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进行深入采访,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通过重新采访见诸报端,挖掘新闻的“深度”,同时保持新闻的“温度”⑤。
  当然,微博爆料是把“双刃剑”,它丰富了报社获取线索的渠道,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比如微博爆料更易威胁个人隐私、虚假新闻扩大化、新闻价值难以保证、线人的安全面临着威胁等,这些问题使报纸记者面临新的考验,要利用好“微博爆料”平台,就要牢牢守住新闻真实性的准则,强化传统媒体的“把关”职责,规范对“微博线人”的管理和保护。
  
  参考文献
  ①⑤赵晓梦,《一条微博引发纸媒变革的四点思考》,《中国记者》,2010(10)
  ②孙夏力,《质疑声中的微博爆料人》,《环球人物》,第158期
  ③张栋,《“新闻线人”:新兴的传媒职业》,《新闻天地》,2004(2)
  ④胡春阳,《报料的缘起和价值》《新闻爱好者》,2004(4)
  (作者:南京正德职业技术学院传媒专业讲师)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