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安国纪:巧钻信批漏洞 刻意隐瞒风险
2012-12-29王剑
股市动态分析 2012年17期
通过“返程投资”而取得外商投资企业身份的金安国纪(002636)日前公布了2011年年报,公司去年净利润同比下滑23.88%;而随后公布的2012年一季报显示,金安国纪今年一季度净利润继续同比下滑29.53%,连续两个公告期均呈现负增长。对此,金安国纪称,业绩下滑系下游电子行业不景气所致且表示今年二季度仍不容乐观。
然而半年前,金安国纪称经济复苏将推动电子工业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并抛出新增50%产能计划的募投项目。当时,曾有业内人士认为金安国纪产能利用率呈趋减态势,规模释放或难以转化成业绩。现在看来,这种担忧已经成为事实,而二级市场上,金安国纪近半年来一直处于破发状态,且仍处于下降通道,投资者对金安国纪的不信任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业绩将继续下滑
金安国纪是返程投资的产物,所谓“返程投资”,是指金安国纪的实际控制人、浙商韩涛先在境外注册空壳公司,然后通过一些列的资本运作最终收购金安国纪前身国纪电子,自此,金安国纪摇身变成外商投资企业。凭借这样的身份,金安国纪仅2008年即获得了不低于1000万元的税收优惠,在金安国纪上市之前的几年中,前述优惠在公司的净利润中占据了重要一席。而资料显示,金安国纪的子公司珠海国纪和上海国纪在2013年之前将继续享受该优惠。
尽管不乏税收政策的扶持,但金安国纪在经营方面却乏善可陈以致净利润持续下滑,上市以来的首份年报及季报双双“告急”。2011年上半年,金安国纪净利润同比增长7.67%,净利增速远不如2010年的72.80%,实际上已经出现了见顶迹象。数据进一步显示,2011年下半年,金安国纪颓势尽显,营业收入较上半年零增长,而净利润则仅为上半年的17.39%,盈利拐点已然呈现。今年一季度,金安国纪业绩加速下滑,同比降幅近三成,印证了盈利拐点一说。
在今年的一季报中,金安国纪更是指出,受制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下游需求不振的影响,公司二季度经营仍不容乐观,预计上半年净利将同比下滑。记者也注意到,金安国纪上市近五个月,鲜有券商对其作出置评,依据业内规则,券商对金安国纪一致不看好,而在上市之前,海通证券曾发表研报提示投资者谨慎申购金安国纪。事实上,金安国纪自上市以来,迅速跌破发行价,至今仍处于破发状态,剔除市场原因之外,金安国纪业绩的变脸则是主要原因。
巧钻信批漏洞 刻意隐瞒风险
金安国纪位于电子信息产业的中端,主要为下游电子行业提供覆铜板,公司于去年11月下旬上市。在金安国纪的招股说明书中,除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之外,金安国纪的业绩基本维持稳健增长态势,但日前发布的2011年年报却清晰的表明,金安国纪至少于去年下半年便开始负增长,是不折不扣的“带伤上市”。然而在此期间,金安国纪并未就此作出风险提示,相反,金安国纪还称,电子行业将迎来长景气周期,公司的生产经营亦将进入新一轮的增长,表面上,金安国纪一片繁荣。
业内人士指出,上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的报告期与最终上市之间尚有一段不短的时间,可称之为信息披露的空白期,在实务操作中,这段空白期间往往会成为投机分子常钻的漏洞。其中一些公司的业绩在此期间内实际上出现了负增长,但这些公司却充分利用该空白期,对业绩下滑的事实隐而不报。如金安国纪招股说明书报告期截至2011年6月30日,与上市日有近5个月的时间差,金安国纪正是利用了这5个月的空白期,隐瞒了负增长的事实,直到金安国纪于今年2月末发布业绩预减的公告时,投资者才知晓。
另据了解,保荐人在公司上市之前的尽职调查也仅限于招股说明书的报告期,尽管保荐人极有可能对所服务的公司经营情况了如指掌,但由于该保荐人与公司是“一致利益人”,因此,保荐人也不会主动对公司上市空白期间的业绩下滑予以足够的风险提示。金安国纪的保荐人华泰联合证券正是如此。
很显然,如果金安国纪在上市前明确指出公司业绩下滑逾两成,则金安国纪未必能顺利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