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健康事件大盘点
2012-12-29王艳
健康博览 2012年1期
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2011渐行渐远。然而,在健康领域,2011年也留给了我们太多的问题和思考。瘦肉精猪肉、地沟油、毒燕窝、核辐射、塑化剂、校车事故……我们一起见证了身边的健康大事,事件中汲取经验,改变健康理念。2012,我们仍将和您携手走过,为您提供更多的健康知识和养生理念,希望您更加健康、快乐地生活。
瘦肉精
事件回放
2011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报道称,河南当地的一些养猪场都在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瘦肉精”喂猪,和普通猪肉相比,这种几乎没有肥肉的“健美猪”猪肉在江苏南京市场上非常受欢迎。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服用了禁药的猪肉,竟然有许多进入了著名肉食品加工企业双汇集团。养殖、收购、贩运、屠宰、销售,一头猪从成长到进入市场要经历多层环节,层层有监管,层层监管最后却形同虚设。
【热词点击】
瘦肉精
通常是指盐酸克伦特罗,是一种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类似药物还有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等,同样能起到“瘦肉”作用。将这一类“瘦肉精”添加于饲料中,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减少饲料使用,使肉品提早上市,从而降低成本。人食用含“瘦肉精”的猪肝0.25千克以上者,常见有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
有研究表明,如果长期食用的话,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还会诱发恶性肿瘤,对心律失常、高血压、青光眼、糖尿病和甲状腺机能亢进等患者有极大危害。
应对之策
一看:看猪肉脂肪(猪油)。一般含瘦肉精的猪肉,肉色异常鲜艳;生猪吃“药”生长后,其皮下脂肪层明显较薄,通常不足1厘米,切成二三指宽的猪肉比较软,不能立于案;瘦肉与脂肪间有黄色液体流出,脂肪特别薄。
二察:观察瘦肉的色泽。含有“瘦肉精”的猪肉肉色较深,肉质鲜艳,颜色为鲜红色,纤维比较疏松,时有少量“汗水”渗出肉面。而一般健康的瘦猪肉是淡红色,肉质弹性好,肉上没有“出汗”现象。
三测:用Ph值试纸检测。正常新鲜肉多呈中性和弱碱性,宰后1小时Ph值为6.2-6.3;自然条件下冷却6小时以上Ph值为5.6-6.0,而含有“瘦肉精”的猪肉则偏酸性,Ph值明显小于正常范围。
四找:找检疫合格证明。购买时,一定要看清该猪肉是否盖有检疫印章和检疫合格证明。
地沟油
事件回放
2011年3月,浙江宁海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接到群众举报,有一伙人在各饭店高价收集餐厨废弃油脂,疑为炼制生产食用油。浙江省公安厅立即组织专门力量,先后5次赴山东、河南等地进行深入侦查,初步查明具有重大犯罪嫌疑。7月中旬,公安部统一部署,先后组织浙江、山东、河南公安机关开展集中行动,成功捣毁济南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河南郑州宏大粮油商行等利用地沟油生产、销售食用油黑窝点6个,查获非法生产线2条、地沟油炼制的食用油100余吨、已灌装假冒品牌食用油100余箱,抓获主要犯罪嫌疑人32名。
【热词点击】
地沟油
地沟油,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如从酒店、餐馆收来潲水(泔水、残菜剩饭等)和地沟油进行加工提炼,去除臭味而流到食用油市场的成品油等。
在炼制地沟油的过程中,动植物油经污染后发生酸败、氧化和分解等一系列化学变化,产生对人体有重毒性的物质;砷,就是其中的一种,人一旦使用砷量巨大的地沟油后,会引起消化不良、头痛、头晕、失眠、乏力、肝区不适等症状。
地沟油中混有大量污水、垃圾和洗涤剂,经过地下作坊的露天提炼,根本无法除去细菌和有害化学成分。而食用了含铅量超标的地沟油做成的食品,则会引起剧烈腹绞痛、贫血、中毒性肝病等症状。
地沟油中含有黄曲霉素、苯并芘,这两种毒素都是致癌物质,可以导致胃癌、肠癌、肾癌及乳腺、卵巢、小肠等部位癌肿。
应对之策
针对地沟油问题,2010年3月1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发布了《关于严防“地沟油”流入餐饮服务环节的紧急通知》(食药监办食[2010]25号)。《紧急通知》指出:如发现餐饮服务单位采购的食用油脂来源不明,或者采购和使用地沟油的,应监督餐饮服务单位立即停止使用并销毁,同时依法严肃查处,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地沟油一旦流入市场,消费者要学会感官鉴别。根据经验,食用植物油一般通过看、闻、尝、听、问五个方面即可鉴别。
★看
看透明度,纯净的植物油呈透明状,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混入了碱脂、蜡质、杂质等物,透明度会下降;看色泽,纯净的油为无色,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油料中的色素溶于油中,油才会带色;看沉淀物,其主要成分是杂质。
★闻
每种油都有各自独特的气味。可以在手掌上滴一两滴油,双手合拢摩擦,发热时仔细闻其气味。有异味的油,可能是地沟油。
★尝
用筷子取一滴油,仔细品尝其味道。口感带酸味的油是不合格产品,有焦苦味的油已发生酸败,有异味的油可能是地沟油。
★听
取油层底部的油一两滴,涂在易燃的纸片上,点燃并听其响声。燃烧正常无响声的是合格产品;燃烧不正常且发出“吱吱”声音的,水分超标,是不合格产品:燃烧时发出“噼叭”爆炸声,表明油的含水量严重超标,而且有可能是掺假产品,绝对不能购买。
★问
问商家的进货渠道,必要时索要进货发票或查看当地食品卫生监督部门抽样检测报告。
塑化剂
事件回放
2011年5月23日开始,台湾曝出食品添加有毒塑化剂的事件:多种食品的上游生产厂商在向食品中添加一种“起云剂”的时候,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了更廉价的塑化剂DEHP。作为一种塑化剂,DEHP只能在工业上使用,根本不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
据统计,受这一事件牵连的厂商已经接近200家,受污染的食品可能接近了500种。这些产品不仅涉及到运动饮料,水果饮料、茶饮料,就连水果糖浆、儿童钙片、乳酸菌咀嚼片等都统统卷入了其中。除此之外,指甲油、香水、口红等女性化妆品也未幸免。
继中国台湾因塑化剂引起风波之后,中国大陆产部分食品也被检出含有塑化剂(大陆地区称增塑剂),甚至部分药品也检出含有塑化剂。
【热词点击】
塑化剂
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DEHP是塑化剂的一种,其代替棕榈油配制的有毒起云剂也能产生和乳化剂相似的增稠效果。DEHP作为增塑剂并不属于食品香料原料,因此,其不仅不能被添加在食物中,甚至不允许使用在食品包装上。
塑化剂的分子结构类似荷尔蒙,被称为“环境荷尔蒙”,如由食物链进入体内,形成假性荷尔蒙,干扰体内分泌,造成内分泌失调。若长期食用可能引起生殖系统异常,可能导致儿童性别特征不明显及性早熟,长期大量摄入将影响生殖和发育。目前尚无证据表明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对人类具有致癌性。
应对之策
塑化剂无处不在,穿的、用的物品,很多都会用到。按照我们已经形成的现代生活方式,完全躲开塑化剂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也没必要过度紧张,因为正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塑化剂并不会伤害人体。
人体有自然代谢功能,塑化剂DEHP如果进入人体,大部分的DEHP及其代谢物会于24-48小时内由尿液或粪便排出,消费者可多饮水、多吃蔬果来排毒,不必太恐慌。目前,国家正对问题添加剂追本溯源,并对相关食品进行排查检测,消费者要掌握国家已公布的问题食品品牌信息,不要饮用。
人们平时也应尽可能少接触含有塑化剂的塑料制品。少用保鲜膜、塑料袋,多用玻璃、陶瓷容器,尽量避免用塑料容器盛放热水、热汤、茶和咖啡等。
毒燕窝
事件回放
2011年8月15日,浙江省工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历时两个多月的燕窝市场血燕产品专项清查行动执法检查结果:此次抽检涉及全省各零售店问题血燕达20万克,约3万多盏,平均亚硝酸盐含量达4400毫克/千克,亚硝酸盐含量最高达11000毫克/千克。亚硝酸盐全部严重超标,最高超标350倍!
10月份血燕事件再一次闹的沸沸扬扬,马来西亚农业部副部长蔡智勇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燕窝只有屋燕与洞燕之分。他说,没有燕子吐血这回事,“血燕”只是商家为了获取更高利润而制造的噱头。所谓的“血燕”其实是无良商家以燕子粪便或将廉价燕窝染熏至血红色,当作“血燕”出售牟取暴利,而这种燕窝含有超标的亚硝酸盐。
【热词点击】
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具有毒性,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致癌物质,国家强制性标准对其有严格限制,仅允许生产腌熏肉等制品有微量残留,限量为30毫克每千克。
另外,人食入亚硝酸盐后,其氧化作用可导致血红蛋白被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失去了携氧能力。如果摄入量达到0.2-0.5克,即可出现以缺氧为特征的中毒现象,表现为心慌、气短、口唇青紫,并伴有头晕、乏力等症状。若摄入量大于3克,可因严重缺氧导致死亡。
亚硝酸盐几十年前就被科学研究证实是一类致癌物质,经常食用亚硝酸盐含量超标的食品,肯定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最突出的就是胃癌和食道癌。
应对之策
从营养价值上看,燕窝的营养价值并不高。燕窝蛋白质含量为50%~60%,从数字上看起来比肉类的蛋白质(17%~21%)含量高。但燕窝的蛋白质含量是指干燕窝的含量,而通常所说的肉类蛋白质含量是指湿重的含量,扣除水分的影响,其含量并不比肉类高。燕窝中含有一些具有保健作用的成分,但其作用远低于其市场价值。因此,消费者没有必要食用燕窝,更无需购买价格昂贵的血燕。因此对读者而言,重要的是不能迷信燕窝、鱼翅等高档食品。
患者打医生
事件回放
2011年,医患暴力冲突恶性事件频频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忧虑。9月15日,北京同仁医院发生一起惨烈血案,43岁的女医生徐文被一名患者连刺17刀,倒在血泊中。此后一周,又有一名眼科医生被患者打伤。9月21日,湖北武汉协和医院发生一起暴力冲突。一名七旬患者因病情复杂,抢救无效死亡,家属因不认同医院的结论,纠集数十人持械冲击医院。8月23日,江西南昌市第一医院发生一起血腥械斗。上百人手持棍棒、渔叉、钢管到医院闹事,与保安发生冲突。10月16日,青岛市一男子撒酒疯打完了老婆又打急救医生,据介绍该院急救中心医生挨打的事情并不是个例,去年急救中心的两名医护人员在抢救病人时也曾被无理殴打。
【热词点击】
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是指“医”与“患”之间的关系。“医”包括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包括病人、病人的家属以及除家属以外的病人的监护人(有时称作“患者方面”)。
医患关系的实质是“利益共同体”。因为“医”和“患”不仅有着“战胜病魔、早日康复”的共同目标,而且战胜病魔既要靠医生精湛的医术,又要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积极配合。对抗疾病是医患双方的共同责任,只有医患双方共同配合,积极治疗,才能求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应对之策
医疗纠纷频频上升为暴力事件的事实,逼迫我们不得不深思,医患关系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目前的医生和患者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不论是患者还是医护人员都不同程度的认为医患关系不和谐。患者对医生诊治过程或治疗结果的不满,信息的不对称又让他们在知情权方面处于弱势,若是再没有合理的诉求渠道,就很可能让事情走向极端。
维护医患这对利益共同体的良好关系,需要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医患之间信任的建立非一朝一夕之事,医生需要自律,患者也需要体谅,医疗体制改革仍任重道远,如何保证患者和医生双方的基本权益,将是核心的话题。因此避免医患纠纷不但需要患者家属们的理解和理智,医疗卫生部门加快改革步伐,为百姓提供公平的就医机会、合理的卫生服务才更为关键。
校车事故频发
事件回放
2011年12月21日中午12:45文山州丘北县大厂村猫猫冲小学24名小学生乘马车上学途中与一辆货车相撞,当场死亡2人,受伤22人,伤者已分送县州医院治疗。
2011年12月12日18时许,徐州市丰县首羡镇张后屯村发生一起校车侧翻事故,15人在此次事故中死亡。
2011年11月16日,甘肃正宁县某幼儿园荷载9人实乘64人的校车,途中与一辆大翻斗相撞,21人遇难,18人重伤。
2011年9月,山西介休,一辆接送学生的微型面包车与一辆大货车相撞。导致7名初中生死亡、2人重伤、3人轻伤。
2011年7月,辽宁大连,一辆载着17个孩子的轻型封闭货车与迎面而来的奔驰车相撞,车上的17个孩子均不同程度受伤。此车是幼儿园园长雇来的“黑校车”。
2011年4月,乌鲁木齐,维吾尔自治区化肥厂厂区外1公里处,1辆搭载着6名学生、1名教师、1名学龄前女童的微型面包车,在31 2国道发生车祸,两人当场身亡。
2011年3月,北京门头沟,一辆核载49人,实载81人(其中76名幼儿)的大客车超速行驶,途中发生事故。造成幼儿园院长和一名5岁幼儿死亡,司机有吸毒史。
【热词点击】
校车
校车是指运送学生的车辆,要求安全,上下车便捷。为确保小学生的安全,专用校车标准要求每个小学生座位必须安装安全带,如果车上装有能开启每个座位安全带的集中控制装置,其操纵件应在驾驶员可操控范围内,并且该装置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影响每个安全带的正常操作功能。
专用校车标准还要求每辆校车上至少应安装一个照管人员座位,当座位数超过40个时,应至少安装两个照管人员座位。此外,还必须安装汽车行驶记录仪,该装置俗称“汽车黑匣子”,对车辆行驶速度、时间、里程以及有关车辆行驶的其他状态信息进行记录、存储,并可以通过接口实现数据输出。
应对之策
最近发生的这些校车事故,车况差、超载,是事故最重要的原因。在甘肃幼儿园校车惨剧发生后,全社会都将目光聚焦在校车安全的问题上,呼吁加强校车安全管理,保障乘车幼儿、学生的人身安全。国务院法制办2011年12月11日公布《校车安全条例(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对校车享有的优先权作了规定,校车将享受在公交专用车道以及其他禁止社会车辆通行但允许公交车辆通行的路段行驶等三大优先权,校车将真正地成为“特权车”,为孩子们保驾护航。
其实,在一些发达国家,校车已经被政府纳入了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比如在美国,已通过了校车安全立法、校车安全管理法律、校车制造安全技术强制性标准,规定校车拥有的路权高于消防车、救护车等。
要想做好校车安全工作,还需要加大法律监管力度。近年来,全国各地校车交通事故频发,这些悲剧的发生,让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刻不容缓。
双酚A奶瓶
事件回放
六部委发出通知,2011年6月1日起,禁止生产含双酚A的婴幼儿奶瓶,9月1日起,禁止进口和销售含双酚A的婴幼儿奶瓶。卫生部文件称,尚未发现双酚A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但是鉴于婴幼儿属于敏感人群,为防范食品安全风险,决定禁止双酚A用于婴幼儿奶瓶。
【热词点击】
双酚A
双酚A简称双酚基丙烷(BPA),双酚A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工业化合物之一,主要用于生产聚碳酸酯、环氧树脂、聚砜树脂、聚苯醚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等多种高分子材料。也可用于生产增塑剂、阻燃剂、抗氧剂、热稳定剂、橡胶防老剂、农药、涂料等精细化工产品。
在塑料制品的制造过程中,添加双酚A可以使其具有无色透明、耐用、轻巧和突出的防冲击性等特性,尤其能防止酸性蔬菜和水果从内部侵蚀金属容器,因此广泛用于罐头食品和饮料的包装、奶瓶、水瓶等日用品的制造过程中。
欧盟认为双酚A在加热时能析出到食物和饮料当中,它可能扰乱人体代谢过程,对婴儿发育、免疫力有影响,甚至致癌。
应对之策
除了PC奶瓶以外,还有玻璃、PP、PPSU等奶瓶可以选,而这些都是不含双酚A的安全材质。
奶瓶材质以金属为最好,其次是玻璃,再次为塑料。塑料中PP、PPSU和PES都属于安全性较高的塑料材质奶瓶。买塑料奶瓶时,留意奶瓶底部三角形里的数字,选1、2、4、5的塑料制品较安全。
核辐射
事件回放
日本东北部海域2011年3月11日发生9级强烈地震,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爆炸与核泄漏事故。
【热词点击】
核辐射
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内辐射,外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员受到外照射伤害。内外照射形成放射病的症状有: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一般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
应对之策
避免吃到被污染的海鲜,不要饮用海水淡化水。多吃海带、紫菜等有明显抗辐射作用的食物,但不要随意服用碘片,只有政府发放碘片时才要按要求服用!处于污染区的人要尽量避免外出,关闭门窗。如果一定要出门,尽量避免长时间停留,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或带口罩。尽量减少裸露部位,穿长衣、脖子(甲状腺)部位尤其重要。
速冻食品陷入“细菌门”
事件回放
继思念和三全之后,2011年11月17日,南京市工商局通报称,“湾仔码头”某批次“上汤小云吞(荠菜猪肉)”又被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超标。至此,国内速冻食品市场上的三大著名品牌全部陷入“细菌门”。
【热词点击】
金葡菌
就速冻面米制品(包括速冻饺子、云吞等)而言,“金葡菌”可能主要有两大污染途径,一是由原料肉在切割加工过程中带入;二是食品操作人员带菌导致。如果人们吃下“金葡菌”达到一定数量,会出现剧烈恶心、呕吐等,同时伴有上腹部绞痛、腹泻。严重者还可能导致虚脱、肠痉挛和严重失水。但病程较短,1~2天内可恢复。如果速冻食品中“金葡菌”菌量少,并不会导致中毒。
速冻食品零下18℃保存,在这种冷链条件下,菌量不能够再继续繁殖,也没有条件产毒。在这种情况下,在一定量的范围当中对人体是安全的。
除了“金葡菌”外,速冻食品还可能出现三大安全隐患。
菌落总数超标。
氧化。
维生素等营养素的流失。
安全选购速冻食品有五大诀窍
1、挑独立包装、冰柜底部的。购买时要到有低温冷柜的大中型超市购买。位于冰柜底部的温度比上层的更稳定,存储条件更好,质量更有保证。
2、在超市最后再买速冻食品。建议到离家最近的超市购买,并最后买速冻食品。
3、“察颜观色”很重要。若发现速冻水饺、鱼虾丸制品等食品变软、个体间相互粘连,可能说明储存温度过高,有细菌繁殖的风险。
4、挑生产日期最近的。尽量选择刚出厂的速冻食品,最好是一个月之内的产品。
5、务必按包装说明蒸煮。生的速冻食品,吃时应按照包装说明蒸煮。若要彻底杀死“金葡菌”,可以高温蒸煮30分钟。
丙肝疫情局部暴发
事件回放
从2011年11月中旬开始,位于豫皖交界的安徽省涡阳县和河南省永城市相继暴发丙肝疫情,以儿童为主的感染人数不断增加。这些丙肝患者曾经集中在一家农村卫生室看病,疫情可能与注射器针头重复使用有关。
从11月17日至12月1日,该县累计初步筛查1758人,发现丙肝抗体阳性105人。于此次感染的人以儿童居多,确诊患者已经分别被送往合肥、南京等地接受治疗。
【热词点击】
丙肝
丙肝主要是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途径传播。其中,血液是最为主要的传播途径,但是丙肝不会通过日常接触传播。如和丙肝感染者握手、拥抱、共用餐具、水杯、办公用品,以及其他无皮肤破损或者无血液暴露的接触,都是不会被传染的。
丙肝的流行性很强,在全球各地都有分布。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拥有1.7亿丙肝病毒感染者,每年有300万-400万的新感染者,每年有35万多人死于与丙型肝炎相关的肝脏疾病,死亡率居各种传染病的第10位。
在我国,据卫生部《2010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死亡统计表》显示,我国丙肝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正在急速上升,2010年我国丙肝报告发病人数为153039例,与2003年相比,7年时间,报告病例增加了7倍。预计2011年,我国丙肝的报告病例数将达到18万人。
丙肝有一个称号叫“低调杀手”。它症状隐匿,潜伏期长,有时可长到二三十年。在感染病毒的初期,症状不典型,甚至没有症状,也不会出现转氨酶异常。即使已经转为慢性丙肝,很多人在很长时间内也不会有任何症状,以至于很多患者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当患者一旦发现患病,往往已经很严重了,因此死亡率越来越高。
应对之策
甲肝、乙肝目前都已经有专门的疫苗可以预防,但丙肝疫苗目前还没有。每年,花几十块钱抽血化验一下,是目前能及早发现该病的唯一办法。
“如果丙肝抗体呈阴性,就说明没有感染丙肝;如果呈阳性,则建议再查一查HCV-RNA。当HCV-RNA结果呈阳性,不管转氨酶是否升高,都应及时进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