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祥的寻根之旅
2012-12-29刘珏欣
南方人物周刊 2012年19期
为什么你的皮蛋黄在正中间,我们的就是歪歪的?”台湾的任祥飞到香港,向皮蛋做得最好吃的镛记老板请教这个问题,终于得到答案:得按古书记载腌35天,要在初一或十五做,以配合月亮潮汐。
有时候她飞到福州,寻访当地的老师傅,按她小时候的样子做出元宵节纸灯笼。有时候她复原从春秋战国到清朝的23款古典女装,请大学服装设计系的师生以林志玲尺寸做出来。有时候她去大街小巷寻找近百种蜜饯,一一拍照。
各种各样的大费周章,只为最后成为《传家:中国人的生活智慧》书里的几行字或一幅图。
这部27万字的四卷本大书野心十足,要讲述中国人生活中的美与智慧来“噎死外国人,血洗他们对粗糙劣质中国城的差印象”。任祥称它是“有感情的百科全书”。
此前,任祥是前台湾省政府财政厅长任显群和梅兰芳徒弟、京剧名伶顾正秋的女儿,国际知名建筑师姚仁喜的妻子,16岁就出道的台湾第一代民歌手,以珠宝设计、礼物设计等等“有的没的”闻名台北的“第一才女”。此后,年过五十岁的任祥又多了作家的新身份。
台湾繁体版一套书2万台币(约4500元人民币),贵得令人咋舌。不做宣传,不铺书店,只在自己网站出售,却一个半月内卖光初版2000套,收入不扣除成本全部捐给圣严法师的法鼓大学。
龙应台说:“这套书有两个实相:表面那一层是衣食住行育乐、春夏秋冬五行,里头那一层,其实是生活的态度,是文化的承载,是时代最深刻,最鲜活,最摸得着、闻得到的声音、气息和面貌。一粒芝麻,一个时代。”
有感情的百科全书
在想象中,这位名门之后、大家闺秀、以一己之力编写传统文化百科全书的奇女子,一定是端庄娴雅,再透着些坚韧。
初见也确实和煦,亲切温婉地笑,可说不到几句她便蹦出小孩子手舞足蹈的样子:“牛肉面!照我的7个步骤做,绝对开店!只要温度控制在88度,时间控制在88分钟,就会炖得汁很好,又不会老。”
拍照片时她也静不下来,眼睛总是斜斜飘向旁边饰满古字的玻璃幕墙,不住赞叹:“这个很难耶,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大块玻璃整个烧出来啊!”摄影师一停,她就寻到宝似地去摸玻璃。
先生姚仁喜最知道她天马行空的好奇心。年轻时两人去国外旅行,看到很大的木门,或者不值钱的大铁器,哪怕在欧洲,任祥都会很动心地说:“我们把它带回去好不好?”本来就甜脆好听的声音再配上撒娇的尾调。
当上妈妈的任祥把这种“大海捞针”的做事方式发挥到极致:孩子读幼儿园,她自己去学全套课程,在家里做全套教具,做得比幼儿园还要多;孩子大一点,一到放寒暑假,不是第二天,当天下午就开始安排所有日程;最后孩子上了大学要出国,她就要把全中国的文化写出来交给他们。
所有身份中,任祥最喜欢的是“母亲”。“写这本书的初衷,就是觉得糟糕了,我女儿要去美国了,她要是变成一个美国女人回来,我怎么办?完蛋了。”她陪女儿从美国加州西岸一路开车到德州,讲了四天三夜中国的好,没讲完,觉得这本书必须得写了。
喜好空的空间和极简主义的姚仁喜渐渐发现,阳明山上300平方米的家里,空间一寸一寸在减少,极简也越来越繁复。5年成书后,家里的东西已经塞到走路都快过不去了。
要写蘑菇,任祥就要种蘑菇。要写有机,她就催先生多喝红酒,用红酒箱在屋顶阳台上种蔬菜。要写鸡蛋,就养土鸡和蛋鸡各两只,对比看看土鸡蛋到底有什么好。姚仁喜说:“她还心肠特别好,怕母鸡寂寞,连公鸡一起养,公鸡每天早晨4点37分打鸣。我开始担心,她说不定要写牛奶?我们家没那么大啊。”旁边的任祥大笑:“真不好意思啊,我没想过养牛,但我真的想过养羊。有个承德菜,要新鲜羊奶。”
为什么要搞这么麻烦呢?任祥觉得,留给儿女的东西,不能只是剪贴。“剪贴是很匠气的,妈妈对孩子的口吻,一定要活过来,有自己的生活。比如讲岁时节庆,前面会说些为什么要过这个节,后面一定要拉回来说我以前怎么吃怎么玩,比较有人的痕迹。这是一个有感情的百科全书。”
资料越撒越多,要把任祥压崩溃了。快过生日时,任祥对逻辑思维强的姚仁喜说:“帮我把这本书组合起来作生日礼物吧!”姚仁喜坐下来,二话不说开始打格子,一天时间就画出了春夏秋冬四季,每季有“气氛生活”、“岁时节庆”、“以食为天”、“匠心手艺”、“齐家心语”、“生活札记”6部分。
字典无“难”字
任祥长大的“金山农场”在台北郊区。半山腰孤零零的四五间砖砌房子,没有邻居没有电。屋顶盖茅草,晚上点马灯,吃用明矾沉淀过的溪水。
记忆中,父亲总是穿着长筒胶鞋在金山荒野间开垦农场。长大后,任祥才听人说起官场父亲的模样。作为台湾著名政治人物,任显群发行“爱国奖券”,实行统一发票制度,至今被人纪念夸赞。母亲一代青衣顾正秋每次演出一票难求,蒋经国也是她的追求者。但结婚后母亲便停止了演出。任祥看到的父母,是起台风时,共守在窗口担心屋顶被刮下来的模样。
上初中时,父亲送任祥一本《中文字典》,说:“我的字典里可没有‘难’这个字哟!”1955年,任显群因族叔以匪谍罪被判刑而受牵连,入狱两年9个月。字典就是入狱后编的。
长大后任祥才知道,父母去开荒金山农场,是因为被要求“不可在闹市行走”,“不可在公共场合露面”,“不可在台北市区做生意”……任祥记得:“哪怕这样,父亲也觉得没有难字,还常逗我们说,你们的妈妈是一条蛇,我们住在《白蛇传》中的金山寺。”
学会不知道“难”字的任祥长成了母亲眼中“花头多的孩子”——刚要学戏吊嗓子,又急着换成古筝,过几天又换成吉他。16岁,她主持一个电视节目,灌了两张唱片,把古筝曲子改用吉他弹唱,成了台湾第一代民歌手。“之前台湾每个人都在唱美国歌曲。有场演唱会,一个刚从美国回来的人(李双泽,台湾民歌运动发起者之一)拿着可口可乐上台,说‘我在美国喝可口可乐,听这些歌。我现在终于回到台湾,好高兴,可你们也是拿着可口可乐,唱美国歌,我们自己的歌在哪里呢?’当场全部安静。之后才有了第一代民歌。然后有罗大佑等等。”
主持和唱歌的路很快停下来,因为妈妈实在不喜欢她走进名利圈。任祥家规矩严格,走路出声都会罚跪挨打。“我现在可不敢这样对孩子的!只能诱导他们:你看前面那人走路出声多难看。”任祥说。
你要知道你与生俱来的东西
任祥拍拍手说我们不种菜了吧,书已经写完了。先生急起来:“那怎么行!”任祥大笑。当年她霸占下家里所有见得到光的地盘种菜时,被先生“念叨得要死”。现在,水开才去摘菜的新鲜享受让先生欲罢不能。任祥也种上瘾了,“现在看到大楼屋顶之类能见到光的地方空着,口水都要流下来。”吃不完的菜就装在自己做的漂亮篮子里送人,“像个装置艺术”。
写书让任祥学到了很多老天爷教的东西。“比如大家可能想吃到很肥的菜,这是个错误概念,因为这会让你用不对的方式让它肥,你应该尊敬自然,自然给的养分是够的,你不给它轮作和休息,土壤就会反抗。”
她养的土鸡每天蹦上跳下,跟狗隔栏对望,随时摆出交战姿态。一周下蛋三四枚,牙签插到蛋黄上都会站着,粘度非常高。而蛋鸡得冷了盖被子,热了掀出来,维持常温24度,每天4点准时下枚蛋。“有一段时间我给蛋鸡吃土鸡的天然饲料,它们不爱吃,下蛋时间也不准了,还容易破壳。就像我们的小孩子,吃麦当劳成习惯。那些香酥脆软油炸的东西吃过,就不会再回去吃真实的东西。”
《传家》在大陆出版时,任祥放弃了版税,来参加演讲的路费也不要。“我先生要来这边,我就搭他便车,跟这边的出版方说,快快,可以给我排日程了。南怀瑾先生跟我说过,这本书应该便宜些,让中国学生买得起。”
出第一版时,任祥要求软的封面,为了让有十多张双开页的书轻松摊平,花了无数钱和工。“因为这书应该是经常翻的,不是束之高阁的。”任祥本来打算去日本印刷,却被台湾一家印刷厂的老板找去说:“这么中国的书,怎么可以拿到日本印刷呢?”老板一点点研究摊平方法,要半线缝半胶粘,用某种德国胶,多少的量,才会既牢固又不溢出。最后第一版印刷没有收钱。
书编完以后,任祥把3个小孩一个个叫到房间里锁起来,1200页,一页页翻给他们看。“这是太重要的教育机会,他们被噎到,我自己也是。中国好东西太多,有时候我发现点什么,半夜三更就自己在那跳着说好棒好棒!如果现在有美国大学请我演讲,我二话不说,马上就拎包去。美国太容易让你照单全收,但你要有一个人生上的比对,你要知道你与生俱来的东西。”
北京发布会的请帖,任祥用缝纫机一个个车出“人”字型作装订线。她笑盈盈指着说:“正好是中国‘人’。”也许没人读到这么细,只有她明白这个小心思小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