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服药有益健康
2012-12-29江南
大众科学 2012年11期
掌握人体“生物钟”规律,选择“良辰吉时”用药,并使用恰到好处的剂量,不仅可事半功倍,而且可以减少不良反应
大千世界,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有一种时间节律,犹如有一个时钟的控制,这种现象被称为“生物钟”。人作为万物之灵,其生命活动也都具有生物钟节律,无论是体温、血压、脉搏、呼吸、血糖及内分泌激素,在一天24小时内都有一定的规律。一旦这种生物规律被打乱,便会发生疾病,或使病情加重。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病用药的最佳参考时间。
随“生物钟”用药
高血压:血压在一天24小时中不是恒定的,存在着自发性波动。研究表明,上午8~10时和下午3~5时,血压最高。一般药物的作用是在服药后半小时出现,2~3小时达高峰。因此,上午7时和下午2时服降压药最合适。当然,我们还可将服药时间进一步简化,起床后即服药,若中午不休息,则在午饭后1小时左右服药。夜间睡眠时,血压可大幅下降。高血压患者若白天经常忘了服药,而在晚上临睡前服用降压药,有可能导致血压在夜间降得太低。特别是老年人,容易因此诱发缺血性中风。
冠心病:多发于早晨或上午,所以最好早上服用抗心绞痛药物。
支气管哮喘:常在夜间发作,所以应在睡前服用长效氨茶碱及其他平喘药物。
风湿痛:常早晨最重,而抗风湿药阿司匹林、布洛芬却是上午服药吸收较多,效果较晚上服药好。
皮质激素类药物:其应用要与人体自身激素分泌“合拍”。正常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高峰在上午8时左右,中午则开始下降,下午最少。在上午8时给予1日量,则可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糖尿病:由于早晨各种抗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容易升高,被称为糖尿病的“黎明现象”。而人在早晨对胰岛素最为敏感,因而早晨用量应稍增加。
总之,按照人体的“生物钟”用药,可以预防病情复发,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而致死。
各类药物的最佳服用时间
助消化类药:宜在饭前十分钟服用,以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及充分与食物混合。
催眠、缓泄、驱虫、避孕药:一般在夜晚临睡前30分钟服用。作用快的泄药应在早晨空腹时服用。
维生素类药:一般应在两餐饭之间服用,用维生素K止血时,应及时服用。
抗生素类药:排泄较快,为了在血液中保持一定浓度,每隔6—8小时应服药一次。
治皮肤过敏药:如扑尔敏、赛庚啶、息斯敏等,宜在睡前30分钟服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如阿斯匹林、消炎止痛片等,应在饭后半小时后服用。
一些滋补类保健食品:如人参蜂王浆、蜂乳等,宜在晨起空腹或夜晚临睡时服用。
另外,许多病人在服药时把“一日三次”中的“一日”,理解为白天这段时间,据此,把服药时间定在上午、中午和下午。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一日三次的“日”是指24小时而言。因此,正确的服药时间是每隔8小时服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