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私权的人性基础

2012-12-29马特

方圆 2012年19期

  【√】如果缺乏隐私权的保障,私生活与公共生活合而为一,将造成公共政治与个人隐私的混同
  网络时代真是一个无隐私的时代!“隐私死了”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艳照门、兽兽门、群交门、手表门……门门夺命。在舆论监督的同时,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平衡个人隐私权的保护。隐私权源于人之天性,对人格的健全和发展具有更为深刻的意义。如果缺乏隐私权的保障,私生活与公共生活合而为一,将造成公共政治与个人隐私的混同,从而导致公、私两方面都不健全的后果。从个人扩及到社会,隐私权都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
  自我意识。隐私是自我意识确立的基点,形成自我认同的第一步。保守秘密是极为重要的心理行为,一个人怀有秘密,常是与其自我感觉即自我确认行为密切相关的;这样秘密的自我,就成为非他本人不能感知的自我感觉,也只有自我感觉,才成为自我的体验根源。没有隐私,则丧失自我,人成为一个无意义的空壳。
  个性人格。“人格(personality)”来源于拉丁语“persona”,其最初的语义为戏剧中的假面具。“面具”的隐喻表明人格是个人展示给社会观众的潜意识的和表现出来的自我形象。这个世界上,人人都带着自己的面具。没有面具的人会被挑剔的强光灼伤,被迫暴露真实的自我。
  心理健康。将一个人暴露在众人目光之下,是会迫使该人顺从社会的期望,这会窒碍和压抑个人发展,情况严重更会令人患上精神病。英国荣格委员会报告认为,政治控制对社会成员个人隐私的监视或限制,其结果必然是由于紧张所致的精神疾病而导致整个社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下降。隐私权构筑的私密空间可以容许个人暂时逃避人际关系的压力和社会礼仪的束缚,对个人心理健康而言发挥着“安乐窝”、“安全阀”和“疗养院”等功能。
  人际交往。隐私权不仅对于个人而言是重要的,而且对于建立亲密关系也是必需的保护伞。隐私为一切爱、信赖、友情等关系发展所必要,它是人与人之间发展正常关系的基础。电影《手机》是一个关于隐私的隐喻,手机等现代通讯技术的普及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空前拉近,然而个人的隐私空间也被挤压到极限。
  个人自治。隐私权作为私生活领域的保障,有助于个人对其自身事务的自决,并独立地承担责任。据英国政治哲学家密尔所说:“除非人们依照他们自己的希望和要求,依照他们自己选择的方式去生活,否则,文明则停滞衰亡,真理也不会彰现,因为自由的观念市场消失了。”
  幸福生活。隐私权保障人们追求自己私生活的自由和幸福,把握人生,创造生活,使之以体面的、有尊严的、符合本性的方式生活。赵汀阳先生指出:“人的每一种生活能力都意味着一种可能生活。尽可能实现各种可能生活就是人的目的论的行动原则,就是目的论意义上的道德原则,是幸福生活的一个最基本条件。”
  探索真理。没有不同观点的交流与对话,没有质疑与批评,就没有真理的发现。而隐私权能够有效地保护多元的甚至“异端”的思想,使之不被扼杀在摇篮里。许多思想和立场如果没有以隐私的形式获得这些东西的孕育、成长,就会带着早产危险来到这个世界。
  参与公共生活。一方面,隐私权对政治国家和公共领域予以限制。就民主政治的基本理论而言,本身就意味着区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从而确保个人的尊严和自由。另一方面,隐私权有助于促进公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政治生活,建构多元的、合理的公共领域。隐私权是民主政治的条件,不仅因为其有助人民行使自主权,而且因为它增加了人民进行政治活动的自由度:人们只有把他们的投票、他们讨论政治的内容,及他们的人际关系保密,才能充分行使他们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