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成就复利财富
2012-12-29李成文
经济 2012年3期
春节期间,一直闷在家里看书,看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费舍尔的《如何选择成长股》、帕特·多尔西的《巴菲特的护城河》和蒂默西·韦克的《巴菲特如何选择成长股》,由读书也引发了对复利投资的一些思考。
巴菲特一直强调复利的力量,每年15%的增长,过30年大约是66倍,20万的初始投入就变成了1300万(30年和20万的条件大多数人是具备的)。有这个底子,养老不成问题。
事情如此简单明了,为何绝大多数人没按这个路子去规划自己的投资呢?问题有两点:一是没信心获取稳定的增长;二是没恒心把投资一事做上30年。
从人的心理来看,30年确实太久,很多人都喜欢只看两年。冯仑说,伟大是熬出来的。每个人都相信持之以恒的结果,但极少有人愿意经历持之以恒的过程。为什么呢?就是没有大目标。比如我们炒股的目的是啥?如果你的答案是赚点零花钱,那么你的行为肯定是短期的。如果你的答案是要让自己的财富稳定增长,为家人退休之后的生活做保障,你的眼光就必能放远,也会把投资当作几十年的事业来规划。一旦有了长远规划,就不会急躁、就会踏踏实实地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也就不会在意什么内幕消息了。
有了一个长远目标,又如何能做到稳定的收益增长率呢?
一般小散户,有百八十万的资金,若做短线,年景好可能会赚50%,但年景差也可能会亏50%,几年下来就是赚个折腾。就算有自己的有效系统能持续赚钱,随着资金量的增加,套路也很难持续适用。因为资金量变大,一是会影响心理,二是会影响市场。如小盘子的创业板股票,买10万股和买几千万股就完全不同。市场也常有敢死队拿几千万去做超短线,但据个人了解赚钱的很少。
回到价值投资上来:需要集中投资,精研个股。有很多投资者觉得精研个股很难,集中投资风险大,所以对个股研究的就少,心理没底就不敢集中投资,结果就是赚不到钱。其实巴菲特和彼得·林奇并非没有失误,他们失误也并不少,但是选对了几只好股票就足以支撑起其伟大业绩。所以,还是要花时间去研究公司,巴菲特的几条护城河标准也好,费舍尔的15点准则也罢,需要我们一条一条去过滤,报表要一年一年地仔细去阅读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有把握地全力出击。
说起研究公司,要认清一个重要的观念:买股票,买的是公司。如果只是想高买更高卖,这只是击鼓传花的游戏,载体就不重要了,股票也行,艺术品亦可。但如果是投资公司的理念,那绝然不同,从这个角度看,你做的是实业投资。那么就要把目光放得宽一些了。举个亲身经历的实例,去年我在农村包了几亩养殖用地,有20年使用权,很便宜。我的理由是,那片土地靠近河边,据悉十二五规划要治理那条河,那么这块地必然会被征用。如果这样,这个投资很快就能获得超额回报。再比如,现在的母婴市场也非常大,那能不能觅得合适机会去找个类似的企业入股呢,这也可以不仅限于上市公司。有了这种观念,就会不断发现投资的机会,在对这些机会的不断筛选中,一定能找到财富的增长点。
一个聪明的投资者,应该能够摒弃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妄念,并用自己的信念和勤奋去发现让自己财富增长的机会。龙年来了,希望能与《经济》杂志的读者一起,践行价值投资的理念,发掘更好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