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官员们的会所情结

2012-12-29汪文涛

方圆 2012年8期


  【√】如今一些腐败分子隐藏得越来越深,他们不再直接受收金钱或财物,而开始选择在一些高档会所隐蔽腐败,会所有时可能成为锁定一些官员腐败的新突破口
  会所仿佛一个磁场,对官员的吸引和侵蚀是悄无声息的。
  它们或伫立在城市高楼之上、或隐匿于市井红墙绿瓦之间,低调和奢华,构成了与生俱来的神秘感和尊崇感,很容易成为一些官员心理上的特殊情结,挥之不去。
  而随着国家反腐力度的加大,会所也逐渐演变成查处腐败案件的新突破口,本文中披露的三个案例便是有力的佐证。
  
  案例一:
  工会主席的“美容”不归路
  身陷囹圄的那一刻,看守所管理人员在看到陈静(化名)后都忍不住感叹了一句:“看起来很年轻啊,脸上连褶子都没有,哪像一个60岁的老太太。”
  2012年刚满60岁的陈静案发前系北京市某局机关的工会主席,陈静所在这家单位“实权”颇大,仅下属事业单位就多达到数十家,作为工会主席,陈静案发前分管着大量的工会会费。
  出生于“老革命”的家庭,陈静在几十年的国家干部生涯中,一直兢兢业业、本本分分。
  转折发端于五年前。
  2006年7月的一天,好朋友见陈静白日里工作辛苦忙碌,便邀请她下班后做美容消除疲劳。陈静平日里并无不良嗜好,之前也从未去过专业美容机构,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下班后和朋友一同走进了北京市海淀区某女子美容会所。
  这是一家只为女性提供专业美容服务的会所,在北京市建国门外大街、中关村大街等黄金地段有多家分店连锁经营,其广告语宣称:“集健身、休闲、美容、美体于一体的高尚女子会所,她以科学、严谨的专业精神,体贴、关爱的服务理念,优雅、温馨的设备环境,为都市女子提供了一片健康美丽的天空。”
  走进这家会所,陈静感觉到环境非常温馨,四周漂浮着轻音乐的旋律,心情突然“静”了下来。
  在朋友的推荐下,陈静选择了从头部至足部的全身护理。女技师态度热情、细致,并且嘴巴灵巧。在护理的过程当中,女技师很快“诊断”出了陈静的身体“毛病”,如“身体哪个部位不好,哪个地方脉络不通”等等,并适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护理建议。
  整个护理下来,花了近三个小时,躺在贵宾单间的床上,陈静感觉到很安怡,身心得到了彻底放松。
  朋友买单的时候,陈静吓了一跳,仅她的全身护理费用,就高达四千多元。账单明细表上,记载着四大块收费项目:一、人工护理费; 二、产品费(购买高档精油);三、仪器设备使用费(脉冲美容);四、客房费(贵宾单间)。
  不过,陈静觉得,在这样一个高档而又温馨的场所里消费,“物有所值”。此后,闲暇时,陈静总想起那个让她身心轻松的女子美容会所,她向往着有机会还能再去体验一次。
  身为国家干部,陈静知道自己并不具备那样高的经济消费能力,而作为工会主席,她并非业务部门的领导,平日里求她办事的人也不多,虽然分管着大量工会会费的使用和支出,但那些钱毕竟是国家的,无法装进个人腰包。
  两日后,外省同系统的一女性领导来北京交流学习,陈静在陪同过程中灵机一动,她借机请外省领导同去女子美容会所体验了一番。买单开发票时,陈静将会所负责人拉到一旁私下交流,她提出能否变通开具“会议费”或“培训费”之类发票,会所负责人爽快地满足了陈静的要求,这让陈静喜出望外,她拿着“会议费”发票到单位进行了报销。
  案发后,据检察机关查证,在这家女子美容会所的背后,还有相关的文化公司和商业机构提供“发票支撑”。
  分管着大量工会会费的陈静不经意间找到了“机会”。利用工会主席的职务便利,陈静以会议、培训、购买礼品等名义,开始从单位领取支票或支取现金,频繁地光顾起这家高档女子美容会所。
  为了刺激消费,会所更多的推行会员制,成为会员,不但可以享有更多的优惠条件,还可以体验到贵宾级的待遇。在这家会所的众多会员中,陈静成了不折不扣的“大客户”,她拥有专门的美容顾问和技师,为她提供“一对一”专业的护理服务。
  每个星期,陈静一般去会所进行三次美容保养,回单位后,她都会带回“会议费”、“培训费”、“办公用品费”等发票报销,发票是真的,内容却是假的,而会计也从不敢过问发票的实际用途。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由于经常做美容护理,陈静的皮肤始终处在一种光鲜的状态,同事明显感觉到了她的变化,纷纷赞美她“会保养”,同性看她也流露出了羡慕的眼神,这让陈静心里很高兴、很受用。
  在这家2000多平方米的会所里,陈静尝遍了美容、美体、减肥健身、健康保健、水疗、美发等多项特色服务项目。
  有一次出差,陈静在外呆了十多天,在镜子中,她看到自己“皮肤松垮,老态呈现”,回京后,她家都没回,就直奔了女子美容会所。会所仿佛一个磁场,对陈静产生着强大的吸引力,她越陷越深,沉迷其中。
  这一“沉”就是五年,没有人知道陈静的“秘密”。
  2011年3月,北京市纪委在巡视中发现了陈静所在单位工会会费存在问题,后北京市检察院第一分院对陈静立案侦查。
  检察机关查明,从2006年7月至2011年3月期间,陈静利用担任北京市某局机关工会主席的职务便利,以该单位召开会议、培训、购买礼品等名义,多次从单位领取支票或支取现金,将自己负责管理的工会会费共计人民币399万余元转入北京市某女子美容会所等单位,供其个人进行美容、保健及购买美容保健产品等消费。后陈静以会议费、培训费、购买办公用品等名义用从上述单位开具发票到单位报销平账。
  2012年2月,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以贪污罪判处陈静有期徒刑十五年。
  据办案检察官不完全统计,五年间,陈静挪用并贪污公款到女子美容会所消费高达数百次。“在单位,陈静跟年轻的女性有竞争,跟周围的同事也有竞争,面对工作上的压力,陈静总想保持一个姣好的容颜和形象,爱美的虚荣最终诱使她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办案检察官剖析。
  “富商和明星,出于享受或表演的需要,到高档会所消费无可厚非;但作为公职人员或者工薪阶层,仅凭收入,一年很难拿出上百万元去会所消费。” 办案检察官总结点评说,“陈静案件的出现,反映出会所正悄无声息地成为滋生一些腐败行为新温床。”
  
  案例二:
  药监局高官的“高尔夫情结”
  “GOLF”,由这样几个美好的英文词汇组成:Green(绿色)+Oxygen(氧气)+Light(阳光)+Foot(散步)。原意为“在绿地和新鲜空气中的美好生活”,作为一项风靡全球的“贵族化运动”,高尔夫球在进入中国后,多数国人只能望其项背。
  但不知从何时起,在一粒小小的白色高尔夫球背后,承载了官员腐败、社会阶层划分、土地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多个严重社会问题。
  在中国,“高官”、“腐败”等字眼被阴差阳错与高尔夫球联系在了一起,这一点,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器械司原司长郝和平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
  担任医疗器械司司长期间,郝和平手握大权,其所在的司局负责对全国医疗器械产品的注册审批和监督管理;打通郝和平手中的审批关节,意味着获得暴利的“敲门砖”,这是国内大大小小医疗器械厂商梦寐以求的心愿。
  2002年,郝和平开始迷上打高尔夫球,当年9月,陕西某医用电子仪器厂厂长张某为郝和平办理了一张北京窑上乡村高尔夫俱乐部会员卡。办理完会员卡后,张告诉郝和平,“取得这个俱乐部会籍,就可以在该俱乐部签约的全国各地球场打球。”
  张某很细心,每次陪郝和平打球,还会为郝买上一些高级T恤衫和高尔夫球球杆等用具。几次球场陪同后,张某单位的产品在注册审批时顺利通过。
  
  2003年下半年,上海某医疗器械公司老总李某,一直为公司生产的产品技术指标注册问题犯愁,正不知道从何处下手,打听到郝和平爱打高尔夫球后,李某有了主意。
  见到郝和平后,李某主动提出要为郝办理一张高尔夫球会员卡,“全国各地地点随便挑”。郝和平也不客气,他向圈内一球友咨询后,告诉李某,“听说北京一高尔夫俱乐部还不错”,李某立即心领神会。在具体办卡时候,郝和平又嘱咐李某“不要用真名”,李某便用“何平”的化名花22万人民币,办理了一张北京太伟高尔夫俱乐部会员卡。
  李某所在的上海这家医疗器械公司,生产心脏支架、心脏导管等医疗器械产品,而这些产品的技术指标注册均在郝和平领导的医疗器械司办理。在李某奉上会员卡后,郝和平在产品注册等事宜中,给予了李某公司以“关照”。
  2004年下半年,在一次私人聚会中,郝和平告诉好朋友江某,“我可能快退休了,你想办法帮我办理一张会员卡,我身体本身就有痛风的毛病,退休后还可以锻炼身体,打球也方便。”江某系美国某大型集团医用彩超机国内代理商,为了其代理的产品在国内获得准入并注册成功,江某送上了一张北京馨叶高尔夫俱乐部会员卡,价格人民币20多万。
  迷上高尔夫球后,郝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