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医院内部审计活动中良好人际关系初探

2012-12-29于毅

中国集体经济 2012年3期

   摘要:文章立足于医院实际,通过对内部审计定义、性质、特征的初步研究,阐述医院内部审计职能与工作环境的关系,提出建立医院内部良好的内审活动人际关系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内部审计;医院管理
   随着医院体制改革进程的逐步深入,医院管理中,一种得到干部职工普遍认可、能够适应时代需求的人际关系,将对促进医院发展起到凝聚力和催化剂的作用,对内部审计活动亦是如此。内部审计是由单位内设的审计机构从内部对其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具有典型的内向服务特点,由此可以看出,内部审计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医院内审人员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人际冲突和矛盾。内部审计人员处理人际关系时主要采用人员沟通和组织沟通。因此,笔者就如何加强沟通,建立医院内部良好的内审活动人际关系,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一、与单位负责人进行有效纵向沟通是搞好内审工作的关键
   组织负责人对内审机构计划的批准、工作的授权、权限的界定、审计建议的采纳与实施、与被审计部门矛盾冲突的解决与协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相比,在地位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加上医院属于财政差额拨款单位,绝大部分工资、费用支出还是依靠自行经营所得,这些在根本上制约了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有效实施。内审人员主要按照医院总体工作思路,根据单位负责人的意志开展审计工作。因此,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单位负责人的授权和支持。内部审计机构应通过积极、主动的方式与医院管理层进行适当的沟通,根据医院发展规划和工作重点开展审计项目,并将审计结果以审计报告、审计建议书的形式向负责人报告,定期或不定期地向组织负责人进行请示、汇报、交流。通过沟通,获得领导的理解、支持,明确审计目标和方向,纠正工作中的错误,保证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审计意见的具体落实。
   二、与被审计部门或人员的适当沟通是搞好内审工作的基础
   内部审计在于协助医院管理机构监督、评估内部控制制度,适时提供改进建议,以求内部控制制度得以健全和完善,其主要目的是监督和评价医院控制,本质上是为了使医院达到一定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和过程,不是以审查和评价部门或个人的差错为根本目标。因此,内审机构应加强审计沟通,在审计目的、审计程序、审计人员的指派等方面与被审计部门或个人达成共识,消除审计过程引起的误解,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例如,首先,在审计医院物资管理情况时,向科主任送达审计通知书,就审计目的、审计时间、需要该部门协助的内容等事项进行告知,取得被审计部门的支持;其次,在出具正式报告前,对审计发现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盘盈物资的数量和金额等问题与科室进行适当沟通,征求其意见;最后,与科室协调配合,搞好审计建议的落实与执行。这样,在不违背原则性和独立性的前提下,既合理地完成了审计工作,又恰当地处理好了人际关系。
   三、与相关职能部门加强横向沟通是搞好内审工作的前提
   内审工作具备一定的独立性,但其工作方式不是孤立的。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中,内审部门需要从其他职能部门获取被审计部门的经营数据、人员构成等相关情况;在提出审计意见或建议时,需要其他职能部门协助寻求最佳方案;在审计建议的落实和执行过程中,更需要其他职能部门予以协作支持。例如,在对某医技科室进行成本核算审计工作中,信息科、财务科提供了可比期间大量的有关经营收入、材料支出、人员费用等数据资料。同时,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已有资料结合周边医院相同科室的经营情况,确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审计计划和目的,最后三部门共同制定了针对该医技科室行之有效的成本考量体系。
   四、与外部机构建立良好的斜向沟通是搞好内审工作的重点
   内部审计工作需要从外部机构获取充分、可靠、相关的审计证据,例如,从药品和卫生材料经销商函证取得可靠的往来账目资料;对某些更加专业的领域,寻求外部专家的帮助;获取审计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内审人员的后续职业教育培训等。因此,内审部门要顺利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离不开外部机构的支持和协助。
   五、增进审计机构成员之间的沟通是搞好内审工作的保证
   审计机构成员之间的沟通包括机构负责人与内部审计师在审计计划、岗位轮换、保密制度、后续教育等方面的沟通;审计项目负责人与审计小组成员就审计程序、工作分工等方面的沟通;内部审计师对于经验成果的分享与交流、审计重点的建议等方面的沟通。
   内部审计人员应采用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等形式,正确处理好以上五个方面的人际关系,促进内审工作有序、有效地顺利开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荣成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