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措施的探讨
2012-12-29张彦宏
中国集体经济 2012年3期
摘要:在现代经济运行过程中,会计承担着对企业的经营过程进行反映和监督,对外部相关部门提供以会计报表为主的会计信息,以加强对整个经济活动的宏观管理职能。在强化会计管理作用的同时,还要加强会计岗位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进一步完善会计内部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会计;内部控制;优化;措施
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众多企业纷纷采取各种方式拓展生存空间,迎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所带来的机遇,与此同时,市场风险也在加大,惨痛的教训让大家清醒地认识到,内部控制是实现战略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加强和完善会计内部控制非常重要,特别是会计岗位的内部控制更是重中之重。
一、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中的问题
第一,会计内部控制的审计职能弱化。当前,很多企业并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认为内部审计是财务工作的一项内容,没有必要再设置内部审计组织。有些企业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的大多数职能也被弱化,有的内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在形式上缺乏应有的独立性,不能够充分发挥内审的监管作用,不利于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实施。
第二,会计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认识不足,认为内控会计控制会增加工作环节,束缚企业的发展,或者认为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单纯的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财产的控制等,或者干脆认为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就是指工作文件和工作制度;在会计控制制度的实际执行上,企业的执行力不强,丧失了其固有的管理职能;还有的企业虽然强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却流于形式,内容并不全面,只是应对公司的检查。
第三,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由于一些企业采用了家族式的管理方式,以及领导者自身素质的限制,对财务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进而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或有或无,有的也是流于形式,监督控制不力。在构建管理制度上没有全面性和预见性,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内容片面、零散,不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
第四,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在我国许多中小企业中,由于领导者自身因素加上企业管理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其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业务能力较低、知识层面还处于较为缺乏的状态。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未能及时增加自身知识储备以及工作能力,影响其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另外,我国企业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缺乏起码的独立性,从而使会计内部控制失控。
二、优化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相应措施
第一,构建健全的会计内部控制体系。随着会计控制理论的研究与我国企业会计工作的深入实践,理论界学者们都开始关注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整体机制的构建。会计内部控制不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其建立和运营都和公司的每个人员、每个部门息息相关,即构建会计内部控制体系贯穿于公司组织机构的各个环节。在现代公司运营管理中,会计内部控制不能仅简单地只从财务部门出发,加强财务部门会计信息的管理流程的优化,会计内部控制系统涉及到公司任何与业务运营有关的各个部门,故会计内部控制的研究不应仅从会计角度来考虑,更应结合企业实际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出发研究,旨在建立内部管理控制与会计内部控制的和谐统一。
第二,建立独立的会计组织。会计部门是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缺少的组成元素,其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也随着企业经营规模和业务的不断扩大得到重视和提升。一般而言,企业规模越大,业务越多,其财务工作也就越繁杂,对会计工作的要求也就越高,因此要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一个稳定的、独立的会计组织,以全面地监督企业的生产经营,同时给予会计人员相应的管理监督权力,以充分调动其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在建立独立组织之外还应制定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以严格限制会计人员的工作行为,防止会计人员以权谋私,并加强对其的考核,保障企业财务工作走向科学化、有序化道路。
第三,加强内部审计。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除了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以规范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外,对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更是确保企业稳定生产、高效经营的重要环节,因此加强内部审计,以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中心地位。由于内部审计部门是企业内部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组织,在企业的运行中承担着经济监督,提高经济效益的重任,具有监督、评价、咨询、控制的职能。对被审计对象的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价,衡量和确定其会计资料是否正确、真实,反映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规、合理和有效,有无违法违纪和浪费行为,从而督促被审计对象遵守财经纪律,改进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第四,整章建制,完善会计内控制度。在研究和确定需要建立、修改哪些制度的基础上,尽快拟订、修订有关的内控制度。首先应总结经验,对各类内控制度和业务规定加以提炼,形成规范化文件,明确控制的目标、对象、原则、手段、重点控制环节和要求,使每个会计岗位的操作都有章可循。其次还要重视内控制度的更新,该补充的补充,该废止的废止,随时把最新的、切合实际的内控制度传达给所有会计人员,避免有章难循和有章不循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