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研究
2012-12-29许晓俊
中国集体经济 2012年3期
摘要:文章首先简要地介绍了我国房地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宏观调控政策的必要性,然后详细分析了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效果,并针对改进宏观调控政策提出了几点建议,最后对我国的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发展进行了综合论述。
关键词: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效果
近年来,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主要经济增长点。房地产市场过热会导致价格的不合理持续增长,房地产有效商品供给不足、无效商品供给过剩,甚至影响市场的正常运作,房地产的投机性也日益增长。这些问题既威胁着房地产的金融安全,又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健康运行。因此,在此背景下,房地产宏观调控必须要严格执行并不断改善,要及时控制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一、房地产宏观调控效果分析
第一,提供政府调控依据。通过有关部门运用宏观调控经济政策的调控,可以使国家对房地产发展政策更了解,使相关部门与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有利于对新政策的进一步了解。提前预测经济政策的调控效果,对房地产市场和其他商品市场都可以提前掌控。当房地产业出现问题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及时采用有效的调控政策进行管理,避免因不当处理造成的附加损失,及时缓和因问题带来的矛盾,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和谐发展。
第二,提供企业决策依据。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企业会进一步了解国家制定的最终目标,有助于自身的完善和和谐,有助于了解实时的调控力度,了解宏观调控政策可能导致的企业损失和带来的经济效益。通过调控政策的实施,企业更加清楚自身的发展环境和发展需要,为房地产企业采取科学、合理、合法的措施提供有效依据,防止企业在粗心大意中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在企业遇到暂时的损失时,能够及时调整并制定有效的企业战略规划。
第三,有助解决民生问题。通过国家对房地产业宏观调控政策,有助于国家对民生的进一步了解,更好地为人民提供高效高质的服务,帮助人民解决生活问题。众所周知,现在广大人民面临着买房的巨大压力,很多人甚至要成为房奴,这是民生问题,更是社会问题。通过房地产的调控政策,国家会更好地了解这种现状,有助于缓解房地产市场引起的社会矛盾,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和谐的环境。
二、对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建议
第一,注重相关政策的配套性和连续性。宏观调控政策的良好效果保证,有赖于相关政策的配套性和连续性。我国房地产调控效果不尽人意的主要原因,就是政策法规缺乏配套和连续。要出台一项宏观调控政策,需要经过国务院的指导性意见和相关部门的细则出台和补充,更要经过数月甚至数年才能落实执行。实践证明,政府把握了房地产的规律性,保持了相关法律政策的配套和连续,调控效果会更好。
第二,强化房地产竞争机制。利用房地产本身的市场竞争机制,可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从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具体的实现方式有如下两条。一是将大块地分割成较小的多块地出让,提高区域房地产市场竞争程度。二是在土地招拍挂过程中,引入更多开发商进入房地产市场,有效防止个别公司垄断区域市场的局面。我国房地产企业规模大小不同,新成立的房地产公司实力还不够,因此在引入企业时要取消可能限制新企业进入的招标条件,让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市场,促进竞争。
第三,区别对待不同房地产需求。房地产市场需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自住性需求、投资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自住性需求购房与投机性购房有时难以区别,所以在确定调控政策时,务必要准确分清这两种不同需求。对自住性需求要放宽限制,尽量照顾,对投机性需求则应严格打击和限制。另外,要承认房地产的投资性需求存在的必然性,并保护这种需求。房地产具有生命周期长的特点,是良好的投资品,主要目的是出租房屋获利。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增长,租赁房屋的需求不断加大,投资性房地产是有效解决这种需求的方式,因而值得鼓励。投机性购房则是一种短期持有并转手获利的行为,会刺激房价非理性上涨,加剧市场波动,甚至形成房地产泡沫,应该严格制止。
三、总结
近年来,我国购房的需求不断增长,也是房价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面对与民生关系重大的房价问题,在房地产市场无法应对房价非理性上涨、供不应求等情况时,国家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并制定相关政策,以维护市场的住房资源配置不被破坏。同时,通过加强和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和运用房产税,可以区分购房的需求是否合理,抑制不合理的投机倒把行为。从经济稳健发展的角度,加大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调控力度,增加供给量可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参考文献:
1.邓文娟.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评析[J].东方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