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政治学的视角解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12-12-29王春荣

中国集体经济 2012年3期

   摘要:从政治学的视角分析,新农村建设有着独特的政治背景、政治学含义,蕴含着丰富的政治哲学;其功能主要是为建构现代国家创造条件,实现现代化建设与国家整合,实现政治合法性、合利性与合道德性的统一,实现权力分散、权利多元与农民发展;其举措可以从政治关系、政治体系、政治行为、政治文化、政治发展等五个方面进行,最终使新农村建设走上新国家、新城市、新农村、新农民的特色道路。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政治哲学;现代国家
   一、新农村建设是什么——政治学解读其内涵
   从政治学的视角来理解新农村建设,笔者认为应该是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在认识它的具体含义之前,也有必要认识它产生的政治背景以及其蕴含的政治哲学,因为这将会有助于对它内涵的理解。
   (一)产生的政治背景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党的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而且也是推进现代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与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与战略策略。因此,党和政府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战略高度来深刻认识新农村建设的意义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是它的重要背景。
   2.党的执政理念与战略思想的转变。“共产党的本质在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亲民、为民、依民正是党新时期的执政理念,建设新农村正是这一理念与思路的具体落实,因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以农民为主体、相信农民、依靠农民,从民众的需要出发,以民众的需要为立足点,代表民众的意志,服务于民众本身。
   3.科学发展观的实施需要。科学发展观其核心要义在于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新农村建设正是贯彻落实这一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因为新农村建设注重统筹发展、注重以农民为主体、注重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而且“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与归宿。
   (二)蕴含的政治哲学
   1.概括地讲,新农村建设在政治上重新认识了农村、农业、农民的地位与作用,重新认识了城市与乡村、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它强调真正去加强农民的政治经济权利、培育农村的政治物质文明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平等、自由等政治思想。
   2.具体地讲,建设新农村的理论思想其实是马列主义政治哲学的中国化具体化,是邓小平设计的改革开放理论在中国农村进行的新探索及其在中国农村的应用与延伸,是当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落实,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特征,而且将决定着中国农村未来的新型的发展方向。
   (三)具体的政治内涵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具体而言其实也就是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等多个方面的有机统一。然而从政治学的角度看,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要求,其政治学实质就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化,是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三者的有机统一。
   二、新农村建设为什么——政治学剖析其功能
   (一)为建构现代国家创造条件
   正如徐勇教授所言:“对于处于现代化全球化浪潮中的当今中国来说,一个主要的任务就是建构一个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相对均衡的现代国家。”民族-国家是现代国家的组织形式,以主权为核心;民主-国家是现代国家的制度体系,以主权在民为合法性基础,而新农村建设不仅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形成一个更为巩固的民族,更重要的是壮大以农村为主要领域的公民社会、强化主权在民的权利意识、民主意识,从而为现代国家的形成提供更多的均衡性条件。
   (二)实现现代化建设与国家整合
   新农村建设是现代化过程中实现国家整合的重要目标与任务,其要义在于通过国家整合,根本上改变农村状况,重新构造城市与乡村的有机联系和统一性;其核心在于通过重新在城乡进行资源配置,“以工哺农,支持引导农村发展”,由城乡分离走向城乡一体;其重要的表现在于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提升农民社会地位,重建执政党与农民、国家与农民的和谐关系。
   (三)实现政治合法性、政治合利性与政治合道德性的统一
   学者周燕军认为对政治的评价有三种,即合利性、合法性和合道德性,“它们的标准分别是秩序、权威及自由”,也就是说政治合法性的主要判断标准是政治权威,政治合利性的主要判断标准是政治秩序,政治合道德性的主要判断标准是政治自由。新农村建设将会为农民带来更多、更切合实际的好处,这将有利于农村的稳定、农业的稳定发展,有利于增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合法性基础;有利于政治上再次解放农民,使农民获得更多的经济自由与政治自由;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巩固政府与党在人们心中的权威,新农村建设体现了政治合法性、政治合利性与政治合道德性三者的有机统一。
   (四)实现权力分散、权利多元与农民发展
   从出发点与归宿点上看,新农村建设注重乡村经济发展、有序的政治参与、良好乡村政治秩序的构建等,这将有利于实现政治经济权力的分化,有利于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分权、政治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的分权等,这必然会为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参与等人民民主权利的成长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最终为实现农民发展及其权益提供较为切实的保护。
   三、新农村建设怎么建——政治学提供其举措
   学者王浦劬运用马克思主义利益分析法,以利益为逻辑起点、以政治权利与政治权力为逻辑主线,分别从“政治关系、政治体系、政治行为、政治文化、政治发展”的角度较为详细地阐发了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借鉴此思路,笔者认为可以很好地认识新农村建设的政治学举措。
   (一)从政治关系的角度分析
   政治关系主要包括利益关系、权力关系与权利关系。从利益的角度看,新农村建设其实就是一场新型的社会改革,改革就必然会导致利益的调整和种种利益矛盾的出现,处理好相关利益矛盾、保持和谐的自然社会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前提;从权力的角度来看,新农村建设重要的不仅是权力的多元化,更重要的是党和政府“必须坚持以民为本,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也就是说要树立民本的权力观,即权为民用、权由民授、权由民监,要正确划分党政权力、上下级权力、农村各组织间的权力等,而且要运用更为具体的法律或制度对权力予以规范;从权利的角度来看,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过程,只有从法律或事实的角度给予各主体相应的权利,如民主决策权、民主管理权等,实现权利多元化,才能更好地调动各主体的积极性,发挥出一切可以发挥的潜力。
   (二)从政治体系的角度分析
   政治体系主要包括国家、政治组织以及制度体系等,首先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尤其要注意处理好城乡关系、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关系;其次要重视多元组织间的合作,各种组织的缺失已经影响到了新农村的建设,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加强政治组织与非政府组织、政府组织与农民合作组织的密切配合,具体地讲就是要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农村基层政权、村委会等在实施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和组织协调作用,要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最后要加强制度建设,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建设相关的政治法律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三)从政治行为的角度分析
   1.实现行为主体多元化。新农村建设应该是一个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过程,综合起来,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党为核心、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1)党是核心,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理想信念意识,增强科学发展意识,增强执政为民意识,增强开拓创新意识,增强先锋模范意识,以此来服务新农村建设。(2)政府是主导,政府既不能角色错位或越位,更不能角色缺位,而应加强宏观调控,强化政府主导角色。(3)农民是主体,把农民看作新农村建设的利益主体、行为主体、主要人力资源,注意充分发挥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性作用,这是决定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
   2.认清政治行为的生态环境。根据政治生态环境理论,任何一种政治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政治生态环境中进行的,脱离了相应的政治生态环境,政治行为都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同样,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也离不开其赖以生长和既有的政治生态环境。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政治生态环境主要有县乡政府体制的政治环境、乡村关系的社会环境和公共财政体系的经济环境,要改革县乡政府间压力型政治体制,重构和谐有序的乡村关系,建立坚强有效的公共财政体系,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3.要正确处理政治困境。新农村建设,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目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困境主要有权力失衡和利益失衡导致农民的弱势地位、非制度化参与行为的频繁发生、广大农民的政治冷漠影响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农村基层政府政治效能不理想引起政治认同的弱化等,如何打破这些困境将会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四)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分析
   新农村建设是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三个文明的有机统一,因此新农村建设也要注意政治文化的建设。建设新农村必须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意义,要培育成熟的意识形态,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时要注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因为新农村建设,不仅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能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文明素质,因此农村政治文化建设对于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从政治发展的角度分析
   学者胡星斗认为“建设新农村的意义就在于建设新国家”,这里的新国家是指宪政社会主义新国家;学者戴玉琴认为“加强中国农村政治建设,不断提升农民的现代性,让初具现代性的农民成为新农村的真正主角,是当前中国建设新农村的一种重要路径选择”;学者徐勇认为新农村建设“必须以新城市建设引领新农村建设”、实现“国家从城乡二元对立到一体治理”。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可以把新农村建设的路径概括为“四新”的道路:新国家、新城市、新农村、新农民,“四新”的道路是一个系统有序的道路,新国家是前提,新城市是基点,新农村是中心,新农民是归宿。一句话,新农村建设是国家现代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农村建设应该坚持以建立宪政社会主义新国家为前提,坚持以农民发展即以新农民为价值目标而不是以解决农业或农村问题为中心,走以城市为基点,以新城市建设引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特色道路。
   参考文献:
   1.李忠杰.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新体系[M].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