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路径选择

2012-12-29康增奎

中国经贸导刊 2012年6期


   企业的生产率、技术水平、资本与技术生产密集度、规模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影响着企业是否“走出去”以及如何“走出去”。本文基于企业生产率的差异,即从企业的营业收入或平均营业收入和平均利润等角度出发,对中国“走出去”战略的路径进行分析。
   一、中国企业“走出去”方式的比较分析
   (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现实性分析
   根据2010年全球企业500强的统计数据整理,中国龙头企业与全球龙头企业在15个行业的人均营业收入和人均利润,将其作为生产率比较的指标,揭示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的优劣态势。
   从表1可以看出,首先,中国生产率相对较高的企业集中在垄断行业,如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宝钢集团等,而且垄断程度越高,生产率就越高。其次,中国企业相对外国龙头企业生产率差距较大,如在炼油行业,中国石化人均营业收入相当于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的10%,但从营业利润上来说中国石化相当于壳牌的65.77%,说明中国目前该行业营业收入很高,只是由于劳动基数大,实际的生产率较低。而且很多企业都呈现这样的特点。最后,中国生产率高的企业过于集中。中国生产率较高的企业主要集中在炼油、金属产品、工程与建筑等,这些行业要么是以资源为原料的生产企业,要么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计算机、办公设备、网络通讯设备行业生产率一直很低,企业竞争力还相对薄弱。
   (二)中国企业出口的态势分析——以家电行业为例
   中国出口整体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但就其是否因其生产率较高而出口还有待分析。表2是以家电行业为例整理得出2008年全年中国家电企业营业收入及贸易情况。
   由于目前生产率的衡量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且在家电行业由于不太涉及中央企业,这样就会减少由于垄断、特许经营等原因引起的干扰因素。在本文分析中,由于相对竞争较充分市场,且同样是在中国生产,员工情况基本一致。所以认为以营业收入得出的排名次序即表示其生产率的高低。在竞争市场中,从某种程度上说,营业收入越高,至少能说明在该行业很有竞争力,那么生产率水平相对也就较高。从表2中,可以看出海尔集团公司、美的集团有限公司和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出口处于前三位,营业收入也排名靠前,说明在这3家企业所采取的经营方式是正确的。海信集团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等,在中国家电行业排名中也很不错,但是较上几家企业就要稍逊色,可这些品牌在中国都是知名品牌,因而应该鼓励他们出口,从而获取更多收益,得到更好的资源配置。最后,奥克斯集团有限公司、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三家企业出口甚少,当然从排名看,他们的生产率也不是很高,因而在国内生产销售是比较稳妥的。
   在出口企业500强中,中国本土的企业出口所占比重较少,像西门子(中国)、索尼(中国)、松下等国际知名企业出口额就很高,其生产率都很高,这就验证了异质企业贸易理论的合理性。中国企业应该从中得到借鉴,一方面,提高自身的生产率,从而为出口奠定基本经济条件;另一方面,要创造属于自己的品牌,这样才能更多地从事贸易出口,获取贸易利益。
   (三)中国企业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分析
   首先,对于第一产业而言,中国在这方面的生产率相对较高,尤其是在粮食作物的技术研究方面成效卓著,例如杂交水稻等,但中国在这方面投资的比重逐年下降,这将不利于中国基础行业的发展。
   其次,在第二产业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过于集中在采矿业,占到总比重的23.6%,而其他行业投资甚少,尤其是在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但在表1的分析中国家电网和中国铁建有限公司的生产率较高,这方面应该投资。
   最后,在第三产业中,仍然存在着投资过于集中的问题。主要在批发零售、金融业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进行投资。上述领域是第三产业的基础领域,应该继续投资,但是现在中国在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领域的投资过少,从长远看不利于通过技术竞争来获取国际市场份额。
   二、结论与建议
   首先,中国企业应客观看待自身生产率在该行业的位置以及产生高生产率的原因。异质企业贸易理论认为应该鼓励通过自身管理经营较好而产生高生产率的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走出去”。
   其次,政府应该鼓励某些行业如家电行业中真正具有高生产率的企业出口,不一定一直推行稳妥的策略而不敢“走出去”,这样才能打破中国在国际市场出口过于集中的问题。
   最后,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应该认真分析第一、第二产业中企业的生产率高低,鼓励真正具有高生产率的企业进行投资。除此之外,还要积极推进技术行业的投资,尽管其生产率不是很高,但政府可以通过国家支持使其获取相对较高的生产率,而后通过利用外国市场优势和自身的不断学习使其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高生产率,从而实现“走出去”战略目标。
  
  注:
   ①营业收入核算以2008年12月31日当日人民币与美元中间价格为6.83计算得出。
   (康增奎,1963年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