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工作助力高校公共关系发展研究
2012-12-29郭樑沈鸿敏高迎爽黄文辉
中国教师 2012年20期
高校公共关系是高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校友工作则是高校公共关系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高等学校为切入点,在分析校友工作在高校公共关系中的地位和功能的基础上,结合对国内外一些典型案例的剖析,探讨如何充分发挥校友工作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完善高校公共关系管理工作的有效模式。
一、高校公共关系的角色及其重要性
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是一个社会组织为追求公众理解、支持与合作所进行的各种努力。公共关系具有三个构成要素:社会组织是其主体,媒介是其传播和沟通手段,公众是其活动的客体。公共关系具有为组织“塑造形象、寻求合作、增进效益”三大职能。公共关系对改进组织与各类公众的关系的质量、支持组织战略的有效实施和组织的整体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一种承担高等教育职能的组织,高校的公共关系主要是围绕学校的发展目标而展开并发挥作用的。美国全国学校公共关系协会认为:“教育组织的公共关系是一种有计划的、系统的管理职能,用来帮助提高教育组织的教育与服务。它通过组织与其内、外部公众之间所进行的全面的、双向的信息交流,以达到使公众对组织的角色、目标或成就及需要有更好的了解、进一步的理解的目的。”高校具有培养高层次人才、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科学研究、提供社会服务等职能,高校的公共关系就是为更好地实现这些职能服务的。
同时,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和不断变革的环境中,高校不仅要不断调整和适应社会的变化,而且会以各种方式参与和促进社会的变革,具体表现为高校通过与外界的持续互动,接受社会的反馈信息,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上不断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公共关系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有效的公共关系能够为高校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为其发展搭建更广泛的合作桥梁,吸收必要的反馈信息以促进其教育—科研—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从而为高校的整体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
二、校友工作在高校公共关系中的功能
高校的公共关系既包含与其教职员工、学生及家长的内部关系,也包含与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之间、与公众、媒体及其他社会团体等外部关系。在这些公共关系的客体当中,校友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校友既不属于高校内部,但又与其母校有着千丝万缕、多层面的联系,重要的是,他们与母校存有割不断的情感纽带。因而,他们是最关注母校发展、具有强烈意愿支持母校发展的一个群体。高校校友分布在本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各行各业,他们自身的优势和社会影响力均可为母校发展提供各种支持。因此,对高校的公共关系而言,校友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而校友工作是深入挖掘校友资源、有效提升高校公共关系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
校友工作在高校公共关系中具有传播、示范和反馈、桥梁以及构建和拓展社会资本的功能。这些功能的充分发挥,一方面可以借助于校友的影响力,对外塑造良好形象、寻求合作、拓展资源、增进办学效益;另一方面通过对校友的研究、总结校友的成长和成才规律,为人才培养、科研等方面工作提供建议,为高校的发展提供咨询和智力支撑。
1.传播功能
传播和沟通是公共关系的关键要素。校友离开母校走进社会,就成为学校教育理念和形象的传播者;校友在社会上的形象、地位和影响力,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公众形象,对学校的招生和就业工作都会产生影响。因此,校友是学校塑造形象、传播学校组织文化的重要载体。
2. 示范和反馈功能
校友走上社会后的工作和人生经历、工作经验、创业精神等都是在校学生学习和借鉴的榜样,是对在校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育的宝贵精神资源。同时他们被社会认可的程度,也是社会对学校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对学校人才培养进行检验的一个重要指标。
3. 桥梁功能
寻求外部合作是高校公共关系的一个主要职能。校友既对母校的教育理念、办学特色和优势深有体会,同时又了解社会的需求,他们运用自己的资源或信息,可以为学校与国内外机构建立教学、科研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为在校学生提供实习、就业的平台提供帮助。这一方面可以提升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提升母校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校强化其社会服务功能。因此,校友是学校寻求外部合作的强有力的桥梁和纽带。
4. 构建和拓展学校社会资本的功能
校友资源是高校外部社会资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校友以资金、技术、智力回报母校,是学校人才培养、教育改革、校园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同时,校友独特的地位和身份,有利于作为第三方以各种方式帮助或协助学校处理学校与政府、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长等之间的关系,为学校发展营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三、充分发挥校友在高校公共管理中的作用
校友工作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联络校友、服务校友、研究校友成才规律及开发校友资源。第一个层次:联络校友是校友工作的基础,它能够加强校友与母校的联系,提高校友对母校的认同感,吸引校友为母校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第二个层次:服务校友是在联络的基础上为校友提供良好的服务,提高校友的满意度,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同时,通过各种方式对校友提供帮助,可以使校友尽快适应社会,早日成才、立业,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亦可以为学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第三个层次:通过跟踪调查,研究校友成长和成才规律,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重要的信息反馈、改进建议和多方面的智力支持。这个层次的工作实际上是对校友资源的深度开发,可以为学校的长远发展、不断增强学校的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联络校友是最基础的层次,若做得不系统或不到位,其他两个层次的工作就无法开展。作为第二层次的校友服务工作,可以激发校友对母校发展的关心、投入和参与,从而为第三个层次的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撑。校友工作的第三个层次是校友工作的深化与升华,它可以为学校发展提供深层次、高水平的支撑,因为学校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它需要对其人才培养和服务的质量有充分的反馈,需要不断获取其社会影响的必要信息,以完善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职能。
1. 美国的经验
美国高校校友工作的历史可以说与高校发展的历史同样悠久。大多数美国大学在建校之初就非常重视校友工作,如哈佛大学的校友工作已经开展了200多年。斯坦福大学于1891年建校,建校的第二年就成立了校友会。美国大学的校友工作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其一,学校的各个层面都重视校友工作,把校友工作作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各校的校友会都具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充足的人力和经费投入。
其二,校友工作注重规范化、感情化和丰富化。通过建立功能强大的校友信息库,并通过网络的运用,使校友工作得以实现程序化和科学化;同时根据校友的不同需求,为校友提供免费邮箱、回校参加短期培训等便利条件,使校友工作更加人性化和丰富化。
其三,校友工作目的的多样化。美国大学校友会的工作并不仅仅是为了募捐,甚至可以说不主要是为了募捐,学校的发展需要校友全方位的支持,包括精神上的、物质上的和道义上的。在美国,校友参与率是大学排名的一个衡量指标。美国大学不仅将校友工作看成是校友回报母校的过程,也视为母校教育功能的延伸,是母校帮助校友更新知识、跟踪科技文化前沿、实现终身学习和加速成长的过程,是母校帮助校友建功立业的过程。
2. 我国高校校友工作开展情况:以清华大学为例
我国高校的校友工作开始于20世纪初。1913年清华学校留美同学会成立,1915年北师大、1928年南开大学、1940年厦门大学分别成立了校友会,开展校友工作。抗战、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文革”期间,我国高校校友会的工作一度停止,直到20世纪80年代,国内各大学纷纷恢复或建立校友会。刚开始的校友工作主要体现为利用校庆等时机,宣传知名校友、面向富裕校友募捐等活动。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高校的校友工作已经从过去的单纯联络校友感情、向校友募捐,转变为学校联络社会和广大校友、促进学校和地方建立全面合作的桥梁,以及围绕学校育人这个中心任务,全方位、多渠道地拓展学校办学资源的方式。校友会成为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高校多数校友会的工作还停留在联络校友感情、服务校友以及吸引校友服务母校的阶段,主要是通过邀请优秀校友回校做报告、召开校友座谈会、举行校庆活动等方式,为学校与校友、在校生与校友以及校友与校友之间提供交流机会,吸引校友参与母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活动,增加学校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同时通过校友刊物和校友网站(提供终生免费邮箱),为校友和母校,以及校友之间搭建交流平台,增强母校凝聚力。有些高校为校友办理校友卡,提供图书借阅、体育设施使用、校内住宿优惠等服务。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校友作为高校“产品”在社会上的生活质量和职业发展质量,以及被社会认可的程度,也成为学校声誉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因此,关注校友的生活质量和职业发展质量,研究校友成长规律,亦成为校友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学校公共关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关注校友的成长,为校友的终身学习服务,亦是母校对校友教育的延伸;同时,研究校友成长规律,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反馈和建议,也有利于学校未来培养出更加适合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我国很多高校在研究校友成长规律、开发校友资源并运用于学校发展方面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如中山大学开展“寻访校友足迹”大型采访活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开展“毕业生质量调查”,南开大学举办“成功校友就业与创业论坛”,北京师范大学开展“校友资源库”建设,并开设“优秀校友系列报告”全校公共选修课。清华大学校友在母校公共关系管理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如学校人才培养规划改革,招生与就业,国际合作办学,国外优秀师资引进,与政府、社会以及个人之间的科研合作等,再加上清华校友在社会上取得的成就,给清华大学塑造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了清华大学在国内外的声誉,产生了更大的品牌效应。其中,清华校友总会发挥了重要作用。概而述之,近年来清华校友总会开展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2002—2004年间,清华校友总会承担并完成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国高校校友会资源的综合研究与开发”,对校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出校友资源具有为学校赢得社会声誉、推动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增强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提供学生思想教育素材、为学校建设和发展提供物质资源五大功能,并建立了以“校友年度捐款率、校友捐款额、校友通讯录、各级校友会组织的覆盖面和校友刊物的发行量”为指标的校友工作评价体系。
在研究工作进行的同时,清华校友会还开展了校友年度捐款实践活动。经过多年的努力,到2011年底,清华大学的校友联络率已突破80%,年度捐款率达到45%,校友大额捐款3.3亿元,校友励学金累计突破8 000万元,受助学生突破6千人次,发挥了运用校友资源构建和拓展学校社会资本的功能。
第二,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开展校友成才规律的研究。清华校友总会自2004年开始,连续9年在校庆和各地校友会活动之际对校友开展问卷调查,了解校友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情况,毕业后职业发展和生活状况,以及对学校人才培养、校友工作的建议,并进一步研究校友成才规律。这类研究成果一方面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反馈和建议,另一方面,在指导在校学生和年轻校友做好职业规划、更好地成才立业方面亦发挥了良好的作用。通过“扶上马送一程”,为校友提供终身服务,提高了校友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和社会地位,进而提升学校的公共形象,发挥了校友的传播、示范和反馈作用。
第三,充分发挥校友“导师”的作用,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服务。2012年,清华大学准备推出“校友导师”计划,为每位在校生配备校友导师,让在校生更清晰地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及学长们的奋斗经历,使他们尽早了解社会需求、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让校友及时了解学校人才培养、教育改革的最新变化,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中,并通过自己的渠道把相关信息传递出去,为学校的教育改革献计献策,提供物质上、精神上和道义上的支持,这对于学校的对外宣传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校友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对学校的公共关系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已认识到校友资源的重要性,但是如何更好地挖掘校友资源、做好校友工作,尚需在校友会的治理结构、职能设置、人员配备等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并在增强服务意识和开展校友成才研究等方面做出努力,充分发挥校友“传播、示范和反馈、桥梁以及构建和拓展社会资本”的功能,使校友工作在学校公共关系的拓展和完善方面起到切实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宋维红.学校公共关系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2]郭军丽,贺文英.高校校友工作理论研究与实践 [C].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3]贺美英.中国高校校友资源的综合研究与开发 [R].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04.
[4]张东娇.学校公共关系管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蒋开球.公共关系助力高校发展的路径探究[J]. 高教论坛,2012(4).
[6]郭军丽,郭樑.高校校友工作成功案例[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校友总会)
(责任编辑:孙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