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特岗故事三篇
2012-12-29李方誉
中国教师 2012年20期
我的特岗故事之生活篇
花了十几年的光阴读书,大学毕业了,我没有选择光怪陆离的大城市,而是来到了一个我经常搭车路过,却从没有留意过的一个落后的小村庄。曾经我以为,最大的理想是考上大学,然后能在某一所城市寻找落脚点,生根长叶,穷其一生,追求物质与价值,到了走不动的那一天,再回到某一个村落,安享晚年。现在,似乎是跳过了中年直接到了老年,我不知道中途是否会迂回,但我想,人生并没有规定哪一个阶段必须要做什么,未知的路途,也许充满馨香。
又到了深秋,小村庄多了几分气质,宁静而又华美。清晨,我站在学校的最高处,久久地凝望着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小村庄。错落有致的房屋掩映在树林和竹林中,氤氲的雾气笼罩着整个小村庄。村庄的北边和西边是墨黑的远山,层层叠叠。低一点的,是葱翠的竹林,往上看,是墨绿的树林,山顶有大片大片的野生草坪,我不知道有没有一条小路,直通那片草坪,但我想应该是没有的,如果有,为什么看不到人类惯有的污染足迹。我希望没有路,通到那片明洁的草坪,我只要能远远地仰望远方的它,就已经很知足。
这个村庄离镇上还有五六公里路,村里没有农贸市场,所以村民购买粮食和日常用品是要到镇上去的。每隔三天是镇上的街天,在那一天,镇上极其热闹,买的卖的,形形色色。我和同事总是要赶在街天的时候去镇上,购买一周所用的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有些蔬菜留不久,我们一般都是买留得比较久的瓜类和大白菜。所以,每次出去都大包小包地拎回来,好心的村民有时候还会帮着“运输”。
在这个远离尘嚣的小村庄里,人们过着简单、朴素、和谐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没有太多的焦虑、迷茫,脚步缓慢、平稳。
我在一块空地上开辟了一畦菜地,翻土、撒种、浇水,很快完成了。种子播下的同时也把一份希望播种了下去,希望美好的东西都能如绵长的时光,长长久久。忙完一天的工作之后,我总喜欢到自己亲手种的菜地去,看看种子发芽没有,泥土需不需要水。就像在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总希望第二天起来发现,它突然长高了许多。在期盼生命的变化中生活,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我很庆幸,可以那么简单的,就拥有了幸福。
每天早早地起床,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拂来,舒暖的阳光洒在我的床头,伸伸懒腰,又开始美好的一天。很庆幸,来到了这里,一个远离尘嚣的小村庄。
我的特岗故事之工作篇
刚来到这个学校的时候,对学校的环境是有过失望的,学校的设施实在是太差了,教学楼只有两层半,每层三间,没有经过任何装修,看到的都是凹凸不平的红砖块,剩余的房子都是很旧的瓦房,青苔繁芜。学校有一个篮球场,没有铺过水泥,到处都是黄泥土,唯一能看得出这是一个篮球场的是那里有两个简陋的篮筐。
现在,来到这里已经有一个多学期了,与孩子相伴的日子一天天过去,情感也慢慢变得复杂,有过厌恶,有过期望,有过失落,有过欢乐,也还有过失望,不因环境,而是因为三年级的这一班学生,我很难用什么语言去形容自己此时的感受。如果说自己选择向乡村小学某些老师学习,不管学生学习怎么样,只要自己过得开心就行,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了,可是看着现在这些孩子这样子,我的责任感不容许自己那样做。
他们比不上城里的孩子,有那么优越的条件,有爸爸妈妈陪在身边,过着天真幸福的生活。这里的孩子不是这样的,他们生活在农村,这里没有可以让孩子蹲在地上看书的书店,没有公园,没有游乐场,没有肯德基、麦当劳,更没有形形色色的培训班,甚至大部分孩子的父母都不在自己的身边。这些孩子成天与田野作伴,放学后还要回家帮忙干家务活,小小的个子,却要担起比自己还要高的柴火,刚读二、三年级就要在家里洗衣服、做饭、洗碗,好不容易来到学校了,铺天盖地的作业又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他们慢慢地长大了,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他们都在一天一天地长大。于是,有些孩子叛逆了,他们觉得没有人关心自己,学习成绩不好,老师不喜欢自己,回到家里还有可能被打被骂,于是,他们就破罐子破摔,干脆不学习,学会用打架来填补无聊与不被关注。
有时候面对这些已经“变坏”的孩子,真想把他们打醒,可理性告诉自己这样不可行。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帮助这些脱离了“正轨”的孩子呢?我每天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能帮助他们,让他们走向积极的人生轨道吗?
三年级一班刚开学时总共有三十五个孩子,过了一个多月之后,其中有一个孩子因身体问题休了学,现在就只有三十四个孩子了,男女各一半,留守儿童有二十三个。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女孩子都是比较听话的,她们的学习从来都是很主动的,上课认真,作业及时完成,全班十七个女孩子只有三个有些好动,不喜欢学习。而男孩子刚好相反,除了有三四个比较能定下心来学习,其他的都是比较叛逆的,上课讲话、布置的作业完成不了、有六七个还经常打架。这就是三年级一班的总体情况。
面对这一个参差不齐的班级,有时候觉得很庆幸,能成为这些孩子的引导者,有时候又很烦恼,因为那些“屡教不改”的“牛儿”。有时候明明知道他们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才特意“找茬”的,但还是有些生气,一遍又一遍地教育他们却仿佛没有效果,但很快又会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的教导方式不对?是不是自己哪些话说得太过而伤了他们的自信心?是不是自己对他们的关心还不够?每每苦思不得其解,心里难免苦恼。
我想,要想真正地做好一个小小世界的引导者和管理者,不仅需要关心和耐心,还需要有一颗懂得宽恕的心,他们毕竟是孩子,需要爱与关怀,犯错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引导和纠正。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株树苗,他们每天都在长大,每天都有不一样的变化,而我们就是培育者,每天都看着他们长大。我想,只要心中有阳光,不管是在繁华的城市里,还是在落后的农村里,每一株树苗都会长成大树的。
我的特岗故事之教学篇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四第一部分的“处处留心”中,要求学生选择给出的词语如:蓝天、大雁、秋霜、枫树、菊花、登高等展开想象,画一幅画,再为自己的画配上两句诗,可以引用名家的诗句,也可以自己写。
我先是让学生读词语,读完一个词语,就用一句话来描述自己脑海里出现的景象,同学们都很积极:
“‘蓝天’就是湛蓝湛蓝的,像海水洗过一样的蓝。”“捣蛋鬼”韦欲华大声抢答道。
“还模仿上了《拉萨的天空》中的句子,真聪明!”
“‘大雁’就是会飞的鸭子。”班长梁东淋说完,别人没笑,自己先哈哈大笑起来。
“‘秋霜’就是在深秋的时候,天上掉下来的冰。”小个子梁小美缓缓站起来犹豫地说道。
……
同学们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似乎都很积极,平时不怎么说话的那几个学生都敢站起来说话了,我心里偷偷高兴了一把。
“现在请同学们用五分钟的时间,选择几个词语画一幅你想象中的画。”
同学们手忙脚乱的,绘画本、彩色笔一下子就摆满了桌面。很快就有学生画好了,火红的枫叶、胡子垂到肚子的老爷爷、在奸笑的太阳公公、胖嘟嘟的大雁……看着这一幅幅可爱至极的画作,我不得不惊叹这些孩子的“鬼斧神工”了。
学生韦小红在画完画之后很快就为这一次画画的过程写了一篇日记:“今天,老师说画画,我吓了一跳,我最怕的就是画画了。于是,我就画了起来,在画的过程中,我非常害怕,怕不过关,害羞,怕同学笑话我。于是我画呀画,画完了,老师走过来,面对老师我害怕极了,但是,老师看了我的画,说画得很好,我的心终于平静下来了。”看完了这篇“即兴”日记之后,我心里美滋滋的,感觉自己这一部分的设计目标达到了。
三年级刚开始接触作文,我要求学生每天都要写日记,从日记开始尝试“写作”。恰巧在上个星期有幸到首府南宁参加“绿城之秋——全国名师课观摩活动”,特级教师管建刚的作文教学理论中就讲道:写作的自我观察侧重内心的心灵世界,捕捉内在混沌的感觉,突如其来的内心体验要忠实于自己的内心。这些理论不管是对于教师自己写文章还是对于学生写作文来说都是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的,而日记,就可以很好地把这些理论给呈现出来。这一次的观摩学习对于我来说,真的是受益匪浅。
“现在请同学们为自己的画配上两句诗,可以引用名家的诗句,也可以自己写。”
学生抢答道: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好,这是我们刚学不久的两首古诗,还想到其他的吗?”
“想不出来了。”大部分人答道。
“好,想不起来我们就自己作,看一下谁最快作出来,谁最有作诗的天赋噢?”
学生听了苦恼地“啊”了一声。有些学生还低声和旁边的同学说:“我们没有写过诗,完蛋了!”我心里想,才三年级的孩子,写不出来很正常,对他们也没抱多大的希望,打算快点跳过去讲下一题,可就在我这样想着时,忽然听到有学生喊道:“老师,我写好了!”一阵惊喜,我拿过来一看:
“重阳日照下,大雁往南飞。”
虽不押韵,但诗句的意境有了,读起来也顺口,我顿时有了精神,实在没有想到农村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居然还会“作诗”。我把它抄写在了黑板上,并写上“作者——莫家怡”。
“莫家怡同学写得真好,我们班出现了一位小诗人,大家为她鼓掌好不好?”
掌声顿时响遍了整间教室。
这下,同学们像是受到鼓舞似的,纷纷抓紧时间“埋头苦干”,有几个学生还抢着要把自己的“作品”拿给我看,我心里别提有多兴奋了。以下是一些学生的作品:
“秋霜落满地,一踩就不见。”——梁东淋
“雪花满天飞,一捧却变水。”——韦欲华
“去秋游,摘菊花。采秋霜,插满头。”——韦小红
“菊花好看人人赞,好看好看真好看。”——韦小榕
“秋菊长相白,菊花有各色。——梁小美
……
看着学生的诗作,我心里是说不出来的高兴。真如钱理群先生说的,我们都对中小学生学习语言的潜力严重地估计不足。
“同学们,你们真是太棒了!没想到我们班出现了那么多的‘小诗人’,以后你们可以多写些,我们选出比较优秀的诗作,编成专属于我们班的《诗歌集》,好不好?”
“好!”学生兴奋地喊道。
在这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下,一堂练习课很快就过去了。我想,在语文课堂中,不仅课文和作文需要“活动”,练习课也是需要“活动”的。学生害怕上练习课的原因,主要是害怕一板一眼地回答给出的问题,害怕背诵练习题。而这种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练习题的方式可以在无形之中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玩耍”、交流与思考的过程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让他们觉得做练习是愉悦的,而不是负担和恐惧。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浦北县寨圩镇洋塘小学)
(责任编辑: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