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的瓶子“创溢”的课堂

2012-12-29叶品元

中国科技教育 2012年3期


  摘要:小瓶子,带来大创意。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的一节思维创意课,同学们从生活中最普通的瓶子中,通过CO & FDP基础创意教育理念,在课堂中让创意满溢,通过各式各样有趣的活动,让每个学生热情满溢。我们相信,生活中充满了创意,每个学生都是创意高手,只要能通过有效的设计,让两者有机结合,那我们收获的就一定是“创溢”!
  关键词:瓶子 创意 满溢
  简介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作为上海市的科技特色示范校,在课程建设中贯彻落实“做中学”,并同时结合学校自身“基础创意教育”的特色,在《思维创意课》的课堂内,形成了CO & FDP(收集Collect、观察Observe、感受Feel、设计Design、制作Produce)的基础创意教育理念,同时提出“创溢课堂”。本节课要求学生寻找并收集各式各样最常见的瓶子;然后观察这些瓶子,从中发现不同之处,发现创意;从不同的角度重新去感受和体会这些瓶子,再根据自己的体验来设计出自己想象和需要的瓶子;最后根据自己的设计再进行制作,把作品呈现出来。在整个过程中,增加2个同样是有关瓶子的互动游戏,来激发学生更多的想象力,并且让整个课堂欢乐满溢。
  前言
  空瓶子毫不起眼,经常被我们随手一扔;生活中像这样的空瓶子太多太多,你曾好好看过它一眼吗?不要错过这样的机会,这是创意到来的机会。让我们一起从瓶子开始,让创意满溢整个课堂吧!
  第一部分:课程背景介绍
  思维创意课是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各门科技特色课程的基础课。学生先要在“创意课”的课堂内感受创意、体验创意、实践创意,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及特长在其他课程里去深入实践。在整个课程里我们提出了“创溢课堂”的概念,希望学生能在课堂内,通过对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些事物的重新认识,达到思维满溢、感受满溢、创意满溢的效果。让每一个学生明白,“人人都有创造力,创意就在我身边”。我们还同时形成了一套CO & FDP基础创意教育理念,要求学生在实践、动手中感受创意,并能同时将自己的想法实现。
  第二部分:课堂实录
  一、在CO & FDP教育理念引领下,让瓶子变得不同
  对于学生,要让其明白,创意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真的是处处充满创意的。空的塑料饮料瓶,平日里你对它们到底有多少了解?记住,只要你能和它们好好相处,它们一定会带给你惊喜,你一定能发现,瓶子同样可以实现你的创意梦想。
  1. 收集(Collect)
  收集总会被认为是一种爱好,它基于收集者所确定的准则,过程包括欣赏、挑选,以及集取一套物品。收集可以是一种充满创意的活动,这些独特的被收集的东西,变得越来越能激发创意。不要犹豫,只要开始收集,创意就开始向你走近。
  课堂实例
  学生行动:
  (1)在课前要求每个同学各自去收集一些生活中各种材质的空瓶子,要求越多越好。
  (2)在课堂上展示和分享个人的收藏,和大家交换收集的目的和乐趣。
  (3)同时去体验别人的收藏,欣赏其他收集者的热忱。
  目标:
  (1)学习收集物品背后的目的。
  (2)明白收集物品能带来感官经验,了解它对创意思考的重要性。
  2. 观察(Observe)
  完成了收集的工作之后,你发现创意了吗?现在让我们做个有心人好好开始观察吧!我们容易被一连串的活动迷了眼,错过了在你面前的创意。如果经常习惯性地站着进行观察,你可能会惊讶于自己的所见。
  观察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观察方式,都会带给你不同的体验。
  第一阶段:独立性观察
  在这个阶段,要做的事情非常简单:寻找一件要观察的对象,然后就开始盯着它看,时间要超过20分钟。同时用文字记录下你看到的所有细节。这样的描述不能少于50条。
  在这个阶段,开始的5分钟你一定能看到很多东西,可是后来你会发现你什么特别的地方都看不到了。不要紧,继续盯着看,你就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细节,然后记下来。
  第二阶段:比较性观察
  去寻找相同点中的不同,你能比别人找到更多的不同点吗?这不仅仅需要你对每一个事物本身有很强的认知,而且还要能通过不同事物间的对比,来产生特别的想法。
  根据收集来的一类物品,把它们放在一起,完成排序,排序的依据要变得独一无二。这样的视角也就是你所观察到的与众不同。
  第三阶段:多元化观察
  观察并不是眼睛的专利,要学会多元化地观察,运用你能使用的一切方式去观察。用你的耳朵去听,用你的手去触摸,甚至用你的嘴去感受不同的味道。这些都是观察。这样做一定可以使你对事物有一种新的认识。换个角度,换个方式,都是观察的新途径,同样也能带来新创意。
  课堂实例
  学生行动:
  (1)将大家收集的空瓶子汇总。每人挑选1个进行观察,时间为30分钟。只有1个瓶子,不停地观察。并要求大家记录下所有你观察的细节,不能少于50个。
  (2)分小组分享这些观察的结果,是不是有些视角特别让你觉得惊讶?
  (3)为每1小组提供10个空瓶子,要求仔细地观察10个瓶子,并提供尽可能多的分类方式。
  (4)各小组分享自己的分类方式,并选择一个最佳的方式向大家来展示。
  目标:
  (1)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观察,同时也明白观察不是那么的简单,可以很深邃。
  (2)把观察的结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彼此之间提供不同的想法,可以让自己的眼光变得不同。
  (3)学会在比较的过程中来观察,让彼此细节的不同来激发创意。
  (4)观察要求越多越好,目的就是为了让整个课堂想法“满溢”、创意“满溢”。
  3. 感受(Feel)
  观察以后,不能忽视事物带给你的感受,表达你的感受同样很重要。让自己从出发点去感受每一个细节,不仅为这些细节本身的创意感到欣喜,同时也要能明白这些细节诞生的原因。
  课堂实例
  学生行动:
  (1)桌上放好各式瓶装饮料,种类越多越好。同学们来品尝和评价,把注意点放在瓶子上。不同的瓶子装不同的饮料,设计一定也各不相同。根据给出的评价表格,就不同方面对瓶子进行评测。
  (2)对瓶装饮料做一番比较研究,按要求对每一个瓶子提出改进建议。
  (3)完成评价表。
  对产品作一个系统的研究,并对每种产品提出改善意见,设计并完成产品评价表。
  评价你对产品的满意程度,最高5分,最低1分。
  评价表分5种,分别涉及包装、瓶子形态、功能、喜爱程度和改进意见。包装评价表如下图,其余各评价表与其有类似的格式。学生还应选出最喜爱的瓶子并给出理由(见表1)。
  目标:
  (1)给出建议并能有自己的切身感受。
  (2)通过调查体验,要得到你的设计灵感
  4. 设计(Design)
  经过了一系列的前期准备之后,接下来要完成的就是要把之前的感受转化为自己的设计,创意是为了能改变的。也许我们没有很好的基本功,但是我们总是可以用我们擅长的方式来完成设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依然强调的是团队合作,首先可以取长补短;其次,我们可以激发彼此的创意。设计,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态度。
  课堂实例
  学生活动:
  (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大家对瓶装饮料的测评,针对市面上已有货品的优缺点,提出自己的设计理念,并完成一份“饮料瓶”完整的设计。
  (2)小组之间分享和交流彼此的设计。
  (3)投票选出最佳的设计方案。
  目标:
  (1)让学生理解:将创意变成现实,必须通过设计来完成。
  (2)体验整个设计的过程,明白在实现一个创意的过程中是要经历很多问题的。
  (3)为接下来的制作提供理论保障。
  5. 制作(Produce)
  制作是把自己创意变成现实的最后一步,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同样也能很好地磨炼动手能力。完成一件好的作品将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只有坚持到底,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课堂实例
  学生活动:
  (1)把本小组的设计变成现实。你将面临材料的寻找、方案的确定,以及实施、美化。
  (2)过程中每个小组将用1周的时间来完成制作,最后递交作品。
  (3)将最终作品和当初的设计作比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