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最酷的爷爷奶奶

2012-12-29邓宁娜

中学生天地(B版) 2012年7期

  有这么两个人,在四年时间里,游历了全球40多个国家,足迹遍及地球七大洲——包括南极洲哦。
  如果只凭上面这短短的介绍,你会如何想象这两个人?英姿勃发的探险家?生活安逸的有钱人?
  在北京一座极其普通的居民楼里,记者见到了他们:64岁的张广柱和62岁的王钟津。2008年,这对普通的退休老人背起旅行包踏出国门,带着一张“欧洲铁路通票”,凭着被孙子鉴定为“小学二年级水平”的英语,揣着对世界的好奇心,开始了他们的90天欧洲自助游。此后便是:2009年的北美四国自驾游,2010年的俄罗斯游,以及2011年为期180天的南半球环球旅行。
  两位老人很“潮”,一边旅行,一边把一路的见闻通过论坛、微博发到网上,迅速引起了数万网友围观。他们给自己起了个网名叫“花甲背包客”,而大家把他们称作“中国最酷的老爷爷老奶奶”。
  本期“中天会客室”,王钟津奶奶代表“花甲背包客”,和大家聊聊他们童话般的旅行故事。
  从虎跳峡到阿尔卑斯山
  邓宁娜(以下简称“邓”):第一次听到你们的故事的时候,我想很多人都会和我一样,觉得,哇,好神奇!好像颠覆了一般人头脑中对“老年人”的印象。
  王钟津(以下简称“王”):其实我们也和大部分老年人一样,退休以后过着平静的生活,在家带带孙子,买菜烧饭,有空的时候去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我们两个人都特别爱玩,对自己不熟悉的世界总是特别好奇。像有些人就不爱玩,再有钱有时间都不愿意出去走一趟,而我们就是不愿意在门口的小花园里度过余生。
  邓:我知道也有很多老人家喜欢旅游,不过绝大多数都是参加旅行团,而不是像您二老这样背包自助游。
  王:以前我们也跟团旅游,但那种感觉……就像放羊一样,我们就是羊,一点都不自由,许多想看的风景看不到。平时呢我们喜欢上网,属于“网瘾少年”,在网上看到不少驴友,觉得这种旅游方式更适合我们这种性格里不是特别“安分守己”的人。
  邓:那时候就想着要去环游世界吗?
  王:没敢想。那会儿要是说让我们自己出国,心里还是挺害怕的,主要是语言问题。我一点都不懂外语,我老公比我文化程度高一点,能把26个英文字母认全了(笑),所以我们就是在国内背包自助游,第一次动了出国的念头是在2007年。那时我们俩去虎跳峡旅游,到了当地的一个客栈,正巧赶上客栈老板儿子结婚,那天所有客人都可以免费住,晚上还参加婚宴,吃流水席。很多之前互不相识的驴友坐在一起聊天。我们这桌上只有我俩是中国人,但那些老外也都会说点中国话,除了一个德国人。我们很好奇,就问他,一句中国话都不会讲,怎么会跑到中国来,而且是这么偏僻的地方。他拿出一本书,《孤独星球》(一本著名的背包客旅行指南——小编注),说他就是靠这个来的中国。我以前听说过“背一块砖头走世界”(“砖头”指的就是《孤独星球》这本书——小编注)的人,但这是第一次亲眼看到。
  邓:所以就触动了您?
  王:对我没什么触动,我只是羡慕,但是对我老公触动很大,他就认定,那个老外能这样,我们也能这样。他说,我要去阿尔卑斯山徒步。我心想,他疯了。
  邓:但是张爷爷马上就开始行动了?
  王:对,回到北京他就买了一本《英语900句》,开始学英语,还上网查找关于签证、攻略什么的各种资料,规划行程。他也督促我学习,让我看一些西方历史、建筑等方面的书。那一年里我俩都在学习,做各种准备。当然他是真学,我是闹着玩的。
  邓:你们的第一站是希腊?
  王:是的,我们的考虑是,第一,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应该去看看。第二,因为那一次我们要走90天,必须轻装上阵,不能带太多衣服,我们到达希腊的时候是春天,然后一路往北走,走到北极圈的时候,那儿的树叶刚刚发芽,等于一直是走在欧洲的春天里。
  邓:看来这一年的功课做得很周全。
  王:方方面面的事都想到了,但是到了出发的时候,一路上的心情还是害怕,一直忐忑不安。直到过了希腊海关以后,真正站在欧洲的土地上,才开始兴奋,觉得自己可真了不起。
  语言不是问题,穷游有乐趣
  邓:我想问一下,张爷爷学英语的成效如何啊,是不是这时候就派上用场了?
  王:他呀……在过海关之前,把海关人员可能会问到的三个问题背得滚瓜烂熟,还抄在小纸条上。结果,人家一句话也没问,直接盖戳放行。等入了关,到了机场巴士站要问路的时候,他站在那儿瞪着眼,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急得我蹬蹬蹬直接冲到售票员跟前说声“哈罗”,然后回过头看着他,逼他说……最后还是幸亏遇到一个学中文的希腊人,才帮我们解了围。后来他说,他当时脑子里除了准备应付海关的三句话之外,一个英文单词都想不起来,全懵了,哈哈!后来慢慢积累了各种经验,也就树立了一点信心,反正遇到事情总有办法解决。比如我们坐车看那个站名,第一个字母是A,其他几个站名里没A,那我就记住这个,要是其他站名里也有A,那我就把第二个字母记住……
  邓:您不会英文,但是我听说您喜欢到处跟人聊天,这怎么聊啊?
  王:比划啊。比如我们在亚马逊河的船上,有个当地老太太对我们挺感兴趣,她就在自己的肚子前面画一个半圆,我想了想,伸出一根手指头;我也学她的样画了一个半圆,她伸出九根手指头;然后我做了一个梳辫子的动作,她这回伸出三根手指头。能看懂吗?哈!
  邓:真好玩!我特别想知道,你们这样敢想敢做,跟年轻时的经历有关吗?
  王:应该说,我们一直都是那种热爱美好生活,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心的人。我读中学时赶上“文革”,我们都停了课,到农村去“插队”劳动。那是一个特别偏僻、贫困的地方,同学们都是抱怨怎么苦,但我就会跟她们说,我在锄地的时候发现一朵小花,特别好看。像现在我们一起出去,在旅游大巴上所有人都昏昏欲睡,只有我们俩,看见一片树林也觉得美得不行,特兴奋。还有就是我们爱学习,你想那时候连学校、老师都没有了,但我们自己还是爱看书,他喜欢哲学,我喜欢文学。知识这东西,你现在觉得没用,但一点一点积淀起来,就给自己打下了一个厚实的基础,保不准什么时候就用上了。
  邓:好多人会关心一个问题——您这得花多少钱呐?
  王:老实说,还是得花不少钱,起码来回机票你得买吧。毕竟我们退休了,有这一辈子的积蓄,经济上能够支撑我们。但是有些人认为我们很有钱,其实不是,我退休以后还给人打扫过卫生,做过保姆呢。好些人问过我们,到底花了多少钱,我的回答是差不多相当于一辆中档轿车吧。这算不算多?反正对我们来说,不想做车奴、房奴、钱奴,只想追求我们的梦想,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在这样的前提下,精打细算的话,还是有很多省钱的办法。
  邓:有哪些省钱的窍门呢?
  王:我们这种自助行的方式,本来就比跟团旅游要省钱。我们第一次去欧洲,买的是90天的欧铁通票,一张票两个人可以在欧洲无数次乘坐火车、巴士和轮船,坐卧铺的话要补钱,但是加上去也比住旅馆便宜,我们在火车上住了好多夜。像我们在澳大利亚的时候是自驾游,有12个晚上都睡在车里,那样肯定不如住在旅馆里舒服,但换种心态想想其实很有意思,汽车停在露营地,晚上生一堆篝火,两个人烤土豆,聊天,头顶上是满天的繁星,挺有情调的。央视的柴静采访我们的时候问我们什么时候最浪漫,我老公就说,在澳大利亚的星空下烤土豆,哈哈。如果必须住旅馆的话,就尽量找那种青年旅舍。还有旅游景点,欧洲有好多景点到了一定日子,比方说一个月的最后一个周末,门票就会打折或者免费,如果能够设计好行程,还是能省一大笔钱的。吃的方面,我们随身带了一只电子锅,很多时候就是到当地超市里去买点鸡蛋、西红柿、土豆、意粉什么的,自己煮来吃,艰苦是肯定的,但跟旅行的乐趣比起来就不算什么了。
  除了幸福,一无所获
  邓:你们走了这么多地方,觉得什么地方最美?
  王:哪儿都美,反正你只要在路上就会觉得什么都是好的,什么都应该去看一看,每天都有很多特别新鲜的东西,我们走在路上永远都特别开心。要我说最美的地方,那是阿尔卑斯山吧,那儿的农村美得跟童话里一样。
  邓:那有没有什么印象特别深刻的经历呢?
  王:很多很多。要说特别,在南极露营算一个吧。我们坐破冰船,在南极洲的一个海岸登陆,看到了非常壮美的风光——冰天雪地、可爱的企鹅……我们被告知必须和企鹅保持5米的距离,可实际上只要人往那儿一站,企鹅自己就走到你脚边了。在南极我们都住在船上,不允许把任何东西带上陆地。但是有一晚我们被安排露营,船方发给你一把铁锹,就在雪地里挖一个坑,人钻进睡袋,直接躺在雪坑里,没有帐篷,那天晚上我睡得特别香,体验了一把企鹅的生活。还有一次,我们从巴西到秘鲁,乘坐的是亚马逊河上的慢船。那个船上没有床,乘客必须自备吊床,挂在甲板上。对我来说,那一段旅程特别浪漫,就像我在博客里写的,“船在亚马逊的河道间慢慢地走,我们在吊床上慢慢地摇,风景在我们眼前慢慢地流淌,一切都是慢的。”我们在船上呆了6天,下船的时候,它还没有到达终点。对了,咱们这是《中学生天地》杂志,我特别想跟中学生朋友讲两件事。
  邓:哦,那是什么?
  王:一次是在澳大利亚,我们把车停在一个收费的露营地,那儿提供一个很大的公共卫生间,可以洗澡洗衣服什么的。当时有三个西方女孩和我一块儿去用那个卫生间,我看她们都带着一块快洁布,一开始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后来看到她们洗完衣服后,特别自觉地用那块布把洗脸池啊水龙头啊镜子啊擦得干干净净。我特别受教育,这就叫公共意识。现在我乘飞机或者高铁的时候,上完厕所之后,不管别人怎么做,我都先拿纸巾擦干净再出去。还有就是,我们在欧洲,常常在教堂、城堡、博物馆这些地方遇见一队一队的学生,他们在那儿上课,而上课的方式不是灌输式的,是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或者是学生提问老师回答,都特别认真。我觉得这些孩子们真幸福,咱们也可以从中受点启发,要学习知识,课堂不仅仅局限在教室里。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邓:二老走了这么多地方,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王:我喜欢外国文学。凡尔纳在他的《八十天环游地球》的结尾问了一个问题,说那个主人公这一趟旅行收获了什么,答案是,除了幸福,他一无所获。我觉得我们也一样,最大的收获就是我们的幸福。因为真的,我老是这么说,外面的世界虽然精彩,但实际上我们是一个“二人世界”,像那些个语言啊,文字啊,历史啊,文化啊,你其实很难真的弄懂,你只能懂自己身边的这个人。
  邓:就是说,你们必须相互依靠?
  王:对,还要共同去面对每一件事。路上会遇到很多困难,不能互相埋怨,只能互相承担,一起克服,这样才能走下来。记得女儿给我们打电话问,你们吵架了吗?我说我们没吵。她说,啊,真奇怪,你们怎么不吵架了呢?(笑)
  邓:你们以前会经常吵架吗?
  王:吵。原来没出去之前,我们俩的关系不是特别好,刚开始出国的时候也吵,比如关于拍照片的角度两个人的意见不一致,也会吵一架,我老公气呼呼地说,这要是在北京,早就不理这老太太了!后来就越来越觉得,不用吵了。在秘鲁的时候我病了,他一个人背着两个人的大包,一边照顾我,我看着他,特别心疼。我住进医院,他给我熬粥,其实他哪儿会做饭啊,半个鸡蛋壳都煮在粥里了……在亚马逊的慢船上,我们俩的吊床挨在一块,有时候我被冻醒了,就会想他冷不冷,去找件衣服给他盖上。
  邓:就好像是在谈“第二次恋爱”。
  王:是啊,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好像该说的话都说完了,感觉越来越淡了,没想到在旅途中又重新找回了恋爱的感觉。我们看过一篇报道,美国有一对90多岁的老夫妻一起去南美看“天使瀑布”,结果飞机失事,两个人一块去了……我老伴说,这也未必不是一种幸福,真的。
  邓:你们下一步还有什么旅行计划吗?
  王:下一步的计划还没定,反正一年一次,我们还有很多地方没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