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北海银行金属币
2012-12-29吕亚兴
中国收藏 2012年1期
北海银行创建于山东抗日战争时期,其发行的北海银行纸币,曾经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过重大贡献。但同样珍贵的北海银行金属货币却仿佛币海珍珠,因历史无痕而始终湮没无闻。
四大品种
北海银行金属货币全是加盖币,只有一种贰角辅币币值,目前笔者已发现四种八个版别:
第一种:北海辅币贰角 这种币是铜元的改制加盖币,为携带方便,中间打有圆孔,币的两面底板上有细密的打磨痕迹,原来铜元上的图案被清除干净。币一面打印“北海辅币”,另一面打印“贰角”币值和醒目的锤子镰刀标志。这种标志是标准的共产国际标志。
中央于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在延安召开了六届六中全会,克服了王明路线错误,确定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强调中国共产党必须独立自主地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在全会精神的鼓舞下,1939年初山东撤销了胶东特委,成立了胶东区党委,“八路军山东游击第五支队”改称“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党委派政工干部到支队担任政委,并把党的绝对领导作为纪律之一,从而使胶东抗日斗争和根据地建设进入了大发展阶段。
在货币上打印党徽标志,除标识货币的政权属性外,还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抗日武装从此担当了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表达了抗战必胜的信心。
第二种:冀东抗币贰角 “抗币”是抗日民主政府所发行货币的简称,现在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所发行货币的通称。冀东抗币也是铜元的加盖币,加盖的图案中心有一圆环,环内打印“贰角”,环外上列“冀东抗币”,下列“民国廿八年”,两边各有小五星分隔。以背面有无加盖党徽再分为两个版别,党徽和北海辅币贰角的完全相同,因此认定冀东抗币也是北海银行金属货币的一种。
为何在山东却加盖冀东呢?
1937年12月14日,日本侵略者扶植汉奸在北平成立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管辖北平、天津两市和山西、河北、河南、山东4省,伪政府在北平设立的“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的“联银券”纸币及所属天津日伪的“冀东银行”发行的“冀东政府中华民国二十六年”金属币在管辖地区泛滥发行,成为日本侵略者掌控华北金融、掠夺中国财富的工具。面对日本疯狂的货币进攻,国共两党都发起了颇有成效的货币反击战。中国共产党方面主要是立足敌后战场,在根据地建立自己的金融机构,发行自己的货币,以抵抗日伪货币的冲击。如北海银行发行货币的目的就是“为了抵制伪钞,稳定物价。”除发行自己的纸币外,有针对性地模仿伪冀东银行金属币的图案风格,制造出外观近似的冀东抗币,其抵制伪币的目的不言而喻。
第三种:铜元加盖的胶东抗币贰角 胶东,即山东胶莱河以东的半岛地区。随着北海银行纸币的影响已经扩大到全胶东,铜元加盖币也改用胶东抗币名称,“胶东”二字有上下直读和顺时旋读两种,再以另一面有无加盖党徽分为两种,共有四种版别。其字体与北海辅币贰角相同,字模用圆钢制作,有若隐若现的圆圈环绕。文字结体端庄,为一种印刷字体,这种字体在北海银行纸币上也有应用。
第四种:铅质胶东抗币贰角 笔者偶然得知北海银行还有铅制币时,顿觉豁然开朗。因为在收集前三种加盖币时已经感到这些加盖币使用了机械设备进行打磨和钻孔,还有字模的制作工艺也是机器活儿,所以判断是兵工厂制作。而这种在铅片上打印“胶东抗币贰角”的带孔加盖币,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与兵工厂有关系。铅是制作枪弹炮弹的原料,质软易损,外观不雅,除非紧急状态,一般不会用铅制作货币。
更多了解
经过查阅资料和潜心研究,笔者对北海银行金属货币又有了更多的了解。
制作时间 笔者认为开始时间在1939年1月至1939年8月北海银行停顿时期。这期间已经停止印制北海银行纸币,但纸币没有作废反而继续扩大使用,只有在纸币供不应求的这一特殊时期,才有制作金属货币的应急需要。毕竟制作这类金属币相对简单,只要有几个模具,就可以随时利用旧铜元生产新货币了。
“冀东抗币”上的“民国廿八年”(1939年)即是明证,还有党徽标志也可认为是1939年成立胶东区党委后才开始特别使用。关于停止时间,笔者认为在北海银行营业期间都可能作为辅币长期使用,最迟至1948年12月1日成立中国人民银行为止。
制作部门 笔者认为是黄县的圈杨家兵工厂,也就是后来的胶东第一兵工厂。1938年春,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三大队在黄县的圈杨家村成立了胶东第一个兵工厂。该厂规模可观,生产的武器弹药量大质优,有力地支援了胶东抗日战争,当然更有能力制造这些金属货币。只是因不断转移和人员变化,还有保密性,兵工厂造货币的故事也就鲜为人知了。
制作顺序 先是北海辅币和冀东抗币,然后是胶东抗币。因北海银行暂时停业,能否恢复无法预测,“北海”名号的北海辅币只能是开始时短暂制作。“冀东抗币”因伪“冀东政府”和伪“冀东银行”都是昙花一现,且冀东地名与胶东不符也不便长久使用。最后鉴于胶东区已经成立统一的党的领导机构,主要根据地已经连成一片,北海银行币已经扩大使用到全胶东,制作胶东抗币就顺理成章了。表现在存世量上,“北海辅币”最少,其次是“冀东抗币”,最多是“胶东抗币”。
制作用途 笔者认为这类金属加盖币主要是供胶东地区使用的北海银行贰角纸币的代用币。胶东抗日根据地在辅币不足的情况下,制作这些金属加盖币代替北海辅币使用。
酷似一家
在收集北海银行金属货币的过程中,笔者另发现一种山东莱阳加盖币竟和北海银行加盖币非常相似。此种币是解放前山东著名的“福顺德”银号制作的代用币,在铜元上加盖“莱阳福顺德壹角”字样,这说明当时市面缺乏辅币,抗日政府和私人组织都在制作铜元加盖币以弥补辅币流通不足,甚至允许把铜元直接作为辅币使用。
1939年1月,胶东区党委和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撤出蓬黄掖三县县城后,开辟了以大泽山区为基地的平度、招远、莱阳、掖县边区抗日根据地。北海银行转移至莱阳西北的张格庄,北海银行停业后行长张玉田当了莱阳县长,银行事宜由陈文其负责。不久黄县的圈杨家兵工厂也转移到莱阳西北的夏甸村,厂长周吉隆和陈文其早就熟悉,陈文其很有可能委托周吉隆制造金属货币。加盖用的字模可从《大众报》社获得,此时报社也已转移到莱阳北部的东馆村。前文已推测北海银行金属货币正是在这一时期由兵工厂制作,如是事实,制作地点极有可能就在莱阳附近,开始制作时间也能精确到1939年夏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