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人心,心存纯净的追寻法则
2012-12-29熊显华
人力资源 2012年10期
人的内心世界原本是很纯净的,就像婴儿出生时那样明澈如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接触到的东西越来越多,受到的外部条件影响越来越纷繁,于是,原本清澈如水的内心开始变得急躁不安,甚至迷失方向;于是,最纯正的那颗心被虚妄的自我所蒙蔽。如何才能找到那颗纯净的心灵,成为现在都市高压力下人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无疑,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Arthur Christopher Benson)的这部《追随本心》,就是解救上述问题的良药。
《追随本心》是英国剑桥大学莫德林学院院长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的代表作之一。该书也是他对人生进行思考和内心自省的经典作品,在西方被誉为剑桥大学留给人间的精神瑰宝。本森教授本人就是一个“冷人生观”的作家和学者,治学严谨,学术建树颇多。这应该就是该书最好的品质保证。
正如笔者曾在自己的一本书里写的,“就像一潭春水,原本是多么的清澈,可是,当一个顽皮的孩童扔下一块石头后,平静的水面泛起了波纹,甚至会因为石头的作用而变得瞬间浑浊。是的,的确如此。我们也是一样,总是因为突如其来的‘那块石头’,让自己原本清澈的心底变得浑浊起来”。是的,就是因为我们自己,如果我们不为“那块石头”所动,让烦恼静静地沉淀,我们可以活得更清澈与自由,快乐与无忧。
追随本心,这本身就是一个追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享受了一个缓慢回归的奇妙旅程,因此,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以他独特的文字魅力,通过语言的载体深入到我们内心深处,这样的感觉真的很有意思,很值得去体味。书中的内容不但贴近生活实际,也有“物与事”的有机融合,这用在东方的学说中,也就是“道与术”的最优体验。
追求是不是无极限?笔者以为,对内心平静而言,追求是有极限的,因为我们都是灵性的动物,在灵性地成长。生命是短暂的,多则也不过几十年。几十年的时间当然可以用无极限来形容,如果我们都能早一点回归到内心的纯净中来,这就是一个并非虚无缥缈的有意义的事情。
追随本心,心存纯净地追寻法则,究其一句话而言,就是我们灵性地回归,然后灵性地成长,最后幸福快乐地生活着,直到生命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