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零距离接触科学 欢享科学节日

2012-12-29

中国科技教育 2012年10期


  2012年9月13—17日,第2届北京科学嘉年华主场活动成功举办。在为期5天的活动中,中小学生、教师、科普工作者以及社区公众踊跃到场参观,累计观众达到5.6万人次。本届科学嘉年华主场活动异彩纷呈,主要呈现三大特色:
  科普展项的互动性更加突出
  本届活动中互动性科普项目的比例超过85%。不论是模拟航空驾驶、数字4D影院、云技术通讯体验、新能源电动汽车、虚拟智慧旅游以及与青少年科技教育紧密结合的KNEX模型构建、飞机模型制作、通用技术工作坊、环境教育大擂台、智能机器鼠表演等,都为公众带来全方位的科学体验,科学传播与教育、娱乐、时尚紧密结合,焕发出格外的魅力。
  国际科普组织为北京科普活动带来新鲜血液
  本届活动中,共有12个国家(地区)和港澳的20个科普组织带来51项互动科普项目。爱丁堡国际科学节的造泥实验、德国科学日的物理玩具、新加坡科学节的视觉迷踪、美国北卡科学节的声学与光学实验都吸引了众多观众。在爱丁堡国际科学节的造泥实验区里,每天都站满了排队等候的小朋友,10名来自北京高校的志愿者身穿白色工作服与国际科普工作者一起,指导孩子们一起动手实验。孩子们在一些白色的粉末中,不断加入各种试剂,最终变成了各种颜色的胶质“泥土”,现场不断发出“哇哇”的惊叹声,孩子们在这种眼见为实的亲身实验中学到了化学变化的基本原理。
  科普传播的形式更加多元
  本届活动中的互动科普展览、科学秀表演、科学游戏、科普图书等多种形式,吸引了公众的眼球,今年的主场活动,首次引进澳大利亚、南非的科学秀表演。其中,来自西澳大利亚科技馆的科学秀表演极具震撼力。只见她们在台上摆满一堆各式各样的化学器皿,一会儿表演液氮如何将物体冷缩,一会儿手持喷枪,让观众领略光与火的变化,更有跌宕起伏的背景音乐营造活力的氛围。来自南非尤里祖尔科学中心的科学实验表演者,身穿印有南非国旗的服装,带领公众一起分享声音的科学。表演者通过形形色色的乐器,让大家了解声音是如何发出的,以及音乐与噪音的区别,并通过电子屏幕显示声波的图形,让大家“看”到声音。
  5天的开放活动吸引了大量热情的观众,各个展台前都能见到排队等候的观众。带学生来参观的老师感慨地说:“第一次参加这样的科普活动,同学们非常开心,希望今后有机会能够多参加这样的活动。”新加坡科学中心的工作人员说:“北京的孩子很懂礼貌,我们送给他们小制作,他们都对我们说谢谢,而且他们很聪明,学习东西很快。”
  (北京科技教育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