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措施
2012-12-29黄启华
黄启华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森林资源产权交易中心,广东 紫金 517400)
1 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由于前几年大面积营造桉树林,单一树种纯林病虫害大面积发生;现阶段倡导种植的景观林,如造林树种选择不当也可能会带来病虫害发生的加剧。在当前资金、人力、技术等有限的情况下,防治难度加大。
1.2 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广东省目前常见的森林病虫害达100种之多,改革开放后,不断有危险性病虫侵入。过去就危害比较重的松毛虫、天牛(类)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从境外侵入的危险性病虫害又在危害我县森林资源,造成严重损失。
1.3 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改革开放以来,已有松突圆蚧、湿地松粉蚧等多种危险性害虫先后侵人广东省。由于广东省对这些危险性害虫采取了有效防治措施,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特别是松材线虫病,一旦侵人,很可能使大面积的油松林在短期内毁灭。
1.4 顽固难治,暴发现象时有发生。过去危害就比较严重的马尾松毛虫、松褐针病、天牛(类)和黄脊竹蝗等表现相当顽固,且大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防治难度增大。如监测跟不上,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到发现时已是危害严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当被动。
2 制约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因素
一是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病虫害情况并发布预报和指导防治。二是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虫害爆发时只是采取简单地喷洒化学农药,从而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形成恶性循环;生物防治因技术和资金所限还没有广泛推广。三是检疫工作不到位,缺乏检疫检查站,引进苗木只检查产地检疫证明,没有进行目的地检疫,调运检疫严重失控,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不力。四是防治经费短缺,基础设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低下。
3 防治森林病虫害的主要对策措施
3.1 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加强辖区内森林资源病虫害调查监测,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在病虫害少量发生,特别是蛀干害虫点状发生时,要立即查明发生情况,及时进行防治,避免全林受害,以确保全林受害株率在1%以下。 要尽快建立起以县级中心测报点为龙头,林业站测报点为骨干,村级测报点为基础的一个覆盖全县的、健全的预测预报网络体系。同时,要通过对主要森林病虫害的一般调查和系统观测,不断积累基础资料,建立起数据库,掌握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以便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3.2 加大森防科技含量,改进防治手段。目前防治手段十分简单,急需大力改进。一是坚持搞生态林业。在保护好现有林的基础上,造林要坚持适地适树,选育多组合、多功能抗性树种,营造混交林,改造单一林种,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措施,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增强林分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走出一条林业生产与病虫害防治协调发展的路子。二是认真遵守国家有关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坚决禁止使用甲胺磷、水胺硫磷、对硫磷、久效磷杀虫眯、草枯醚等剧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提倡使用微生物农药(BT乳剂和病毒等)、动物源农药(昆虫信息素等)、植物性农药(烟碱等)、矿物性农药(波尔多液等),以减轻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三是加大力度推广新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积极推广3 WF-3S喷雾喷粉机、6HY-25系列喷烟机等新药械及引诱剂、诱虫灯等。
3.3 加强林木检疫,严防危险性病虫侵入。森林植物检疫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预防性工作。根据检疫工作政策性强、技术性强和涉及面广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当前重点做好如下工作:一是加强《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和森林植物检疫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促使人们对检疫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二是加强源头管理。重点是加强产地检疫,从外地引进的苗木必须进行产地检疫,要有当地的检疫证书。要加强对城镇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集贸市场、仓储、加工等单位及苗木、花卉等生产单位的管理,堵塞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渠道。三是严禁从国内外松材线虫病、松突圆蚧、湿地松粉蚧、美国白蛾等疫区调运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对来自国外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虽经口岸检疫机构检疫,但运至目的地后仍要认真复检,做到万无一失。
3.4 加大资金投入,保证防治需要。加大资金投人是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能力的重要基础。一是继续坚持"以地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投人原则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多层次、多渠道投人,以筹集更多的资金。二是要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纳人防灾减灾计划,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增加防治、测报、检疫对象普查和基本建设投资等。
[1]崔向臣.浅谈森林病虫害的特点和预防措施[J].价值工程,2010,29(3):71-72.
[2]王志勇.浅谈森林病虫害防治[J].林业勘查设计,2007(4):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