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中的企业作为

2012-12-29陈云斌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年8期
关键词:创新型产学研创新能力

陈云斌

(浙江建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杭州 311614)

有幸参加了在厦门举办的全国2011年工程技术人才创新能力培养高级研修班的学习,聆听了几位资深创新专家学者给“创新”作出的全面诠释的,感触良深。马俊如教授的“创新全球化与企业发展”、胡钰博士的“新竞争环境与创新能力提升”、陈信祥教授的“管理创新”、詹长霖博士的“系统性创新”及李晓园博士的“TRIZ解题工具”等等。结合公司建设省创新型试点企业成效和全力向国家级创新型示范试点企业迈进实践深感企业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大有作为。

1 .充分发挥企业在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主体地位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明确指出:"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创新本质是一个经济工程,其目的是要出效益。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政府、高校、企业三者各有其职,共同发展。政府承担政策引导和优化创新环境,高校院所主要是创造新知识配合企业创造新产品,而企业则是创造新产品并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创造价值。无疑企业创新需要人才、需要投入、需要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对此国家在认定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中对这些指标均有明确的要求。要充分发挥企业在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主体地位作用需从制定企业创新战略规划入手,我公司在制定企业创新战略规划时与战略咨询机构协作开展"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及机制研究"课题,制定出的企业创新战略规划目标明确、模式适宜、选择得当、体系设计健全、环境要素分析透彻、制度保障有力,涵盖技术创新组织体系、人才体系、支撑体系、资金投入机制、产业共性体系、创新服务体系等。

温家宝总理说过:自主创新方法为先。发挥企业在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主体地位作用要不断学习和引进新的创新方法。要引进系统性创新,系统性创新技术流程图,组织项目管理,创新认知风格分析,萃智解题工具等等,运用于公司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团队管理,确立企业创新技术路线图,设计新品开发流程提升创新绩效。

2 、企业要全面营造创新文化氛围,实施创新人才战略

进入新世纪,创新继贸易、生产之后,成为第三次呈现全球化浪潮态势。四大经济体均在五年之前将创新列入国家战略,我国也明确提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企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力军,而创新人才战略是整个创新战略中的最重要的一环。

居安思危,只有变化本身才是不变的主题。"创新"只有用创新的理念去实现。创新不是为变而变,更不是标新立异,创新的目的是创造价值,这与企业以赢利为目的的核心宗旨不谋而和。所以创新战略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创新是全员全过程的创新。在实施创新战略过程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不能光靠单单引进或培养几个拔尖人才,也不仅仅单单依赖人力资源部门,而是要靠营造创新文化氛围,倡导全员创新,培植创新土壤。

我公司的“同心同德、同苦同乐,敬业爱业、创业建业”的企业理念积淀了浓厚的创新文化底蕴,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十九省区域人才。在这里维系创新持续性的法宝是创建学习型企业,创新成为潮流,人人争当知识型员工。常年征集的“我为企业献一策”的金点子、大众化的小改小革、常态化的“拧毛巾”精细化管理,有力地推动全过程全员创新。宽容过程的失败激励结果的成功大大激发了创新人才的创新激情。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国家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项目、省重大科技创新专项在内的省部级项目十四项,取得包括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化工行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在内省部级荣誉十项。

3 .要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推进创新人才培养工程

创新人才培养离不开激励,激励不仅仅是经济的,还要从价值观体系、挑战性工作和差异化管理等方面入手,还要有名誉、地位、身份、知识产权等多通道表征肯定创新成效。在实施项目奖励的同时还要让技术人才体会做事成就感,让创新人才“用心创新赢高薪”。近些年我公司在深化技术要素参与股权和收益分配、科技人才贡献积累金、工程技术人员技术津贴、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职务晋升、科技人员内部柔性流动机制上作了很好的摸索尝试,实现科技人员与企业同步成长。

4 .创新型人才培养要紧紧依靠产学研相结合。

创新型人才是知识性、实践性、创新能力、创新品德四大要素的结合体,要靠知识学习和人格培养相结合。要敢为人先敢闯敢干严谨务实,就是通常所说的德才兼备。

现行高校培养的技术人才状况普遍存在以下不足:缺乏多样性和适应性,工程性缺失和实践环境薄弱,评价体系导向偏论文,轻设计,轻实践,对学生创新就业与创新训练重视不足。只有产学研合作到位,才能使人才培养显成效。学会借力才能给力,我们充分运用已建的浙江大学建业有机胺工程中心和江南大学建业增塑剂工程中心的平台优势加强技术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同时联合培养人才一直是产学研合作项目中的重要内容。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具有“门当户对”,互补性好,实用性强等优势,可以实现校企共赢良好态势。

5 .自主创新投入的稳定的增长机制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相结合

创新是指一切有创造性定义的研究和发明,见解和活动。熊彼特给创新定义为:研制或引进新产品、运用新技术、开辟新市场、采用新原料或原材料的新供给,建立新的组织方式。对企业所有这些“新”,创新人才承担了其重中之重。对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有创新保障,而最有力的保障措施就是建立自主创新投入的稳定的增长机制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相结合的体系。这也其实是体现创新激励最有效的方式。

作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我们近三年坚持以不低于销售收入3%的比例投入研发,同时取得了包括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在内的科技成果三十余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八项,主持起草国家标准六项和行业标准六项并发布实施,另参与起草和主起草中的标准还有八项。公司作为全国化标委低碳脂肪胺工作组组长单位和省专利示范企业,在标准制定和授权发明专利上已涵盖公司所有产品领域,这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对创新投入和推动成果转化的信心,也着实造就了一批技术创新人才的成长。

6 .要重视非技术创新要素对技术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提升作用

企业技术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要以市场为导向,客户需求是企业创新的源动力,要善于捕捉信息和重视非技术创新要素的运用。非技术创新主要有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发达国家商业模式经验认为:市场地位比市场更重要、技术标准比技术更重要、知识产权比知识更重要、赢利模式比赢利更重要。1998年起美国政府甚至对商业模式创新开始授予专利,給于鼓励保护。而管理出效益则是黄金定律。管理创新是对知识生产的创新,要增进多样性、增进合作性、增进灵活性,建立快速高效的项目负责人制运用于研发与技改等技术创新活动中,不断提升技术人才创新能力。

[1] 陈信祥.管理创新[R].厦门:工程技术人才创新能力培养高级研修班,2011.

[2] 胡钰.新竞争环境与创新能力提升[R].厦门:工程技术人才创新能力培养高级研修班.

[3] 马俊如.创新全球化与企业发展[R].厦门:工程技术人才创新能力培养高级研修班,2011.

[4] 赵莉.传统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的不适应性分析[R].北京:首都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创新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产学研创新能力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