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海外投资困境分析与对策

2012-12-29李薇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年8期
关键词:东道国困境国有企业

李薇

(中国神华海外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北京 100011)

随着“走出去”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鼓励我国大型优质企业从事海外投资已成为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据统计,我国企业,尤其国有大中型企业正逐渐成为全球海外投资的生力军,海外投资的领域从以资源类为主向资源、制造业、消费品、高科技等多领域并重的局面发展。然而,由于我国企业长期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国有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面对不同的投资环境、政策法规、社会文化和劳工结构,动辄遭遇贸易保护主义、劳资纠纷、媒体负面舆论设置等各种困境,国企海外扩张路途坎坷艰辛,海外国有资产流失严重。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着眼于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海外投资困境的重要对策,只有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践行海外企业的责任,才能获得投资所在地的认可,才能真正化解走出去的重重阻碍。

一、基于社会责任视角的国有企业海外投资困境分析

国有企业海外投资的社会责任是指由经济责任、环境责任、社会工作责任所构成的新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规划和履行社会责任,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对海外利益相关方负责,实现企业发展与环境、与社会的综合价值已成为海外投资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国有企业海外投资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困境。由于我国国有企业海外投资发展较晚,国外很多环境比较好的地方,相对投资环境比较成熟的地区,其他发达国家或发展国家已经开发了很大一部分,所以剩给中国的只是这些偏远地区,不易开发地区,且往往是生态脆弱地区或者欠发达地区。这就要求我国国有企业更加注重海外投资项目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注重投资项目的可持续性,而不是将商业的短期经济利益置于巨大的环境生态及社会人文的长期代价之上。例如,在2010年,中石化以46.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康菲公司持有的加拿大阿尔博塔省油砂项目9.03%的权益。然而,目前正在进行的油砂开采,已致使该地区每天有13个橄榄球场面积的原始森林在消失,被破坏土地面积已超过1.1万平方公里。不断增大的环保和国际社会的阻力,给中石化的投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二)国有企业海外投资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困境。随着我国国有企业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但是许多国有企业在做出海外投资决策时考虑更多的是政策优惠、生产成本和交通便利等因素,往往忽视了劳资关系,使得在近年来的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实践中,东道国和第三方对中国投资者无视、恶化劳工权利问题的指责不断增加,中国对非洲投资遭遇的这类指责尤多。实际上,劳资关系的政治影响都非常强大。例如,在南非,工会联合会是执政党的政治盟友,一些国有企业因为对当地情况和劳工法律了解不够,一直拖延组建工会,致使工人罢工、企业停产事件不断;在加拿大,劳工法规要求雇主在雇用、重新分组和调动职工时必须征得企业职工委员会的同意,否则解雇就无效。可见,如何妥善解决劳工问题,正确处理劳资关系,是我国国有海外投资顺利进行的重要问题。

(三)国有企业海外投资过程中的社会道德困境。随着我国国有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许多国有企业为了加快海外扩张,将国内市场竞争中的一些不符合社会道德的陈规陋习带入海外市场,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在海外投资项目的信誉度,给当地居民和东道国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例如,有些国有企业在竞标海外工程过程中,没有采取符合当地法律、法规或社会规范的做饭,仍采用在国内的陋习,竞标时不计成本低价中标,然后希望通过工程索赔等方式,提高工程价格,但是,这种方式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往往被东道国或当地业主拒绝。在没有获得提价补偿的情况下,这些企业往往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以次充好,制造“豆腐渣”工程;还有一种干脆“卷铺盖走人”,在东道国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例如,中国地质工程公司在马达加斯加的修建"豆腐渣"工程甚至酿成外交风波,马达加斯加共和国总统一度拒绝接见来马国访问的中央领导人,并发出外交照会。

二、基于社会责任视角的国有企业海外投资对策建议

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意识到,只有关心当地社会利益,承担社会则热,注重可持续发展,在投资地促进就业、增加税收、培养人才、改善民生、保护环境等是破解海外投资困境的重要手段:

(一)坚持本地化路线,完善投资地人力资源政策。在与当地利益相关方建立联系、合作关系过程中,完善人员资源政策是一个重要和有益的切入点。首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坚持走本地化路线,大量使用本土劳动力,为当地创造充分的就业机会,尽可能使用少数族裔、妇女、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并使之占到总员工数的一定比例。其次,制定符合当地社会文化传统的、合理的管理机制,以激励内部员工。由于国外的政治环境经常是政党轮替,我们一定要熟悉反对党;学会跟工会和大量的非政府组织打交道;熟悉国外的宗教团体,只有这样制定出的人力资源政策和管理机制才能符合当地文化。最后,主动同当地政府、工会、社区、高校等建立良好的合作、沟通和工作关系,并积极支持当地的各种社区活动,常年赞助美国一些中学和大学的体育比赛,支持辖区中文学校建设,促进当地教育发展,从而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

(二)关注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帮助当地产业水平提升。国有企业海外投资履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就是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倡导使用新工艺、新材料、发展绿色建筑,呵护投资地环境,走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第二层就是要为当地产业结构优化、当地技术进步做出贡献。这要求中国企业在同东道国的投资合作项目中更注意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加强当地员工培训,增加原材料当地采购所占比例,转让技术,增强当地自我发展能力,实实在在为东道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进而言之,国有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应制定同东道国法律法规相适应的环境行为指南,根据项目生命周期,采取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社区发展等手段,将环境保护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项目全过程中进行体现,实现对外投资和保护当地环境“双赢”。

(三)关注社会道德,构建海外投资的社会责任体系。首先,守法经营国有企业海外投资的基本准则,在国外投资设立的国有企业,一定要严格执行相关法律及东道国政府和中国政府加入的相关公约,否则一旦触犯法律,不仅会影响企业和国家的形象,而且这种项目也会被叫停,使企业得不偿失。其次,在企业内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如ISO26000,它是国际化标准组织去年刚出台的一个新的社会责任指南),对海外投资项目的相关负责人进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培训,这将有利于企业减少对社会、环境、社区的影响。最后,有条件的大型国有企业,应积极参与同社会责任相关的、全球性的契约或合作组织,例如,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90家中国企业和机构加入了“全球契约”,其中包括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远洋公司、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等在海外有广泛业务的全球知名中资企业。

[1] 刘薇.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经营中的风险成因与对策[J].企业导报,2011(02).

[2] 张炳雷,陈英中.国有企业海外投资所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海南大学学报,2010(04).

[3] 陈曦.基于发展中国家海外投资研究综述[J].中国市场,2011(13).

猜你喜欢

东道国困境国有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困境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论投资者——东道国仲裁中法庭之友陈述的采纳
国际投资仲裁庭对东道国反请求的管辖权探析
晚近国际投资协定中东道国规制权的新发展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妥协与平衡:TPP中的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