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探讨

2012-12-29单连梅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年8期
关键词:农产品农业农村

单连梅

(建三江管理局红卫农场政研室,黑龙江 建三江 156300)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生命存在的保障。虽然我们的科学技术水平已经发展到一个极高的高度,但是还是没有突破食品只能依靠农产品获取的课题。而且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农业不仅是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基础,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离开农业这个基础,什么事业都不能发展。所以只有以高度发展的农业来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才能更好的维护社会安定和增加社会效益。但是还有很多原因导致了我国农业的停滞和落后,所以应调整农村和农业结构,促进我国农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1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

1.1 基础设施落后,农业投入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农业还没有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致使我国农业的投入随意性太强,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科学化发展。所以迫切需要各级管理部门加强对农业经济的关注和支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把新技术、新的个新思路投入到农业经济中,使我国农业经济向新型高效的方向发展。增强农业对多变气候的抵抗能力。

1.2 城乡二元结构不合理

现在的农村经济还止步于旧的经营模式,城乡的巨大经济差别致使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而在“重工轻农”的思想的影响下,工业和农业产品存在很大的价格差,导致农业经济在城市的投入创造不了太大的效益。

1.3 农村市场信息闭塞,农产品增产不增收

所有的产品都要依靠市场才能创造效益,农业经济只有依靠科学的市场机制,灵活的经营方法来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以市场需求带动经营项目的合理转化,要摈弃旧的思想,农业经营不再是农民随心所欲的产物。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信息化工程建设几乎是空白,导致农村市场信息严重闭塞,在经营中因为不能快速获得市场信息,不能及时把握市场变化,而错失大量的经济效益,所以要最大限度的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紧跟市场市场发展,只有对市场规律研究透彻,才能避免更多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的出现。

2 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策

2.1 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

要进一步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和区域性农业研发中心,在机构设置、人员聘任和投资建设等方面实行新的运行机制;鼓励企业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在财税、金融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扶持;改善农业技术创新的投资环境,发展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加强农业高技术研究,继续实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尽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针对农业生产的迫切需要,加快农作物和畜禽良种繁育、动植物疫病防控、循环农业和防治污染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把农业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提高农业科技在科技投入中的比重;继续安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和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引进资金;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积极探索对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服务实行分类管理的办法,完善农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扩大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专项补贴规模;鼓励各类农科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农技推广服务;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

2.2 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调整农业结构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农业的现代化要求农业结构调整也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要解决我国农业结构调整中的问题,需要对农业市场的资本进行调整,处理好政府引导与农民自主权的关系,农业结构调整要与科技进步紧密结合。农业是一个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的产业,不同的农产品只有在适宜的土壤气候条件下才能得到理想的品质和产量。把握区域经济特点,发展优质、名牌产品,改变一般农产品“资源型、趋同型、低变化”的状况,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出路。种养业要在布局上实现转移,即从不适宜区向适宜区和最适宜区转移,从分散产区向集中规模化产区转移。要以科技示范区为载体,按照市场需求淘汰传统低劣品种和落后技术,大力推广良种工程,把引进、选育和推广农产品作为一项长期性、战略性任务。以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工程为突破口,寻求地域、季节和市场差异,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积极实施名牌战略,把传统农艺精华与现代加工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特”的农产品种植模式。

2.3 以强农惠农、改革创新为主要手段促进农民增收

受到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我国经济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也比较大,而农民是经济中的弱势群体,所以实现收入增加的难度将更加巨大。所以国家出台了更多的惠民政策,加大了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力度,确定了“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基本思路。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民增收的环境。落实中央有关部署,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可重点从2个方面着手:

适量提高粮食直补标准,加大农资综合补贴力度并完善补贴动态调整机制,以综合性收入补贴的增加来直接促进农民增收。大力支持农业专业化、优质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放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政策,积极培育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加快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鼓励农民开展多种要素、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2.4 加快改善农业投资环境,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

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力度,只有从根本上完善了农村投资的硬环境,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环节,尤其是落后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保障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加强。交通是经济的命脉,特别对于农村,道路交通的完善可以加快农产品的流通,可以快速获得更多的经济信息。

结束语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营造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的硬环境。同时,进一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施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整治各类环境污染,供水供电、通信等设施,也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条件。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现代农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1] 陈永芝.我国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层矛盾与制度创新[J].中国经贸导刊,2009(23):86.

[2] 于化龙.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对策初探—以呼和浩特地区为例 [J].华北农学报,2006(S3):148-151.

[3] 袁本华.襄樊县域农业经济差异分析与评价[J].农产品加工,2009(10):46-49.

猜你喜欢

农产品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