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库滨铅锌矿地质特征
2012-12-29吴佳滨
吴佳滨
(黑龙江省第六地质勘察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本省亚1级构造单元伊春-延寿地槽褶皱系(Ⅳ)之次一级构造单元五星-关松镇中间隆起带(Ⅳ2)的北部。
区域属张广才岭-完达山地层大区松花江地层区伊春-尚志地层分区,中新生代属滨太平洋地层区张广才岭-南楼山地层分区(据《黑龙江省岩石地层》)。地层比较发育,从古生界到第四系几乎都有出露,分布零星,前中生界多呈捕掳体产出。区域侵入岩分为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三个侵入旋回。基本构造格架是由一系列近南北、北东-北北东向复式褶皱、断裂和与之交切的北西向断裂组成。褶皱和断裂具多期性和继承性活动的特点。在复式褶皱凹陷地带及断裂交切部位,分布有中生代火山-沉积盆地。铁多金属及有色金属矿多分布在近南北向和北西向构造交汇处或其旁侧。
1 基本地质特征
库滨铅锌矿按出露的岩性自上而下可划分为三个岩段:
上部含砾粉砂质板岩、含砾砂岩段:该段地层主要分布于矿床中西部。北部主要为绿色含砾粉砂质板岩,层中夹有浅灰绿色细砂岩、含砾白云岩、含砾结晶灰岩、含砾白云质结晶灰岩等薄层,并缺失该层底部的灰绿色含砾砂岩;矿床中南部灰绿色含砾粉砂质板岩底部有60-200m厚的灰绿色含砾砂岩层,该层走向北北东,出露长度1Km以上,底部与中部白云质结晶灰岩、粉砂岩接触面处分布有Ⅱ、Ⅴ号铅锌矿体。
中部白云质结晶灰岩、粉砂岩段:在矿床北部,主要为灰白色含砾白云质结晶灰岩,出露宽度90-130m。层中发育透灰石、透闪石透灰石、阳起石等各类矽卡岩,Ⅰ、Ⅵ号铅锌矿体分布于其中。矿床中部主要为白云质结晶灰岩,出露厚度大于100m,沿走向向南相变为粉砂岩。该层顶板与下段含砾砂岩层接触面产有Ⅱ号铅锌矿体,向南过度为粉砂岩的构造接触带产有Ⅲ号铅锌矿体。矿床南部主要为粉砂岩或粉砂质板岩,与白云质结晶灰岩的过度部位多有粉砂板岩、炭质板岩分布,向南渐变为粉砂岩或细砂岩。与上段含砾砂岩的接触面产有Ⅴ号铅锌矿体,层内透灰石矽卡岩上盘产有Ⅳ号铅锌矿体。
下部粉砂质板岩段:仅在矿床北部出露,主要为灰-灰绿色粉砂质板岩,局部夹有白云质结晶灰岩和透闪石透灰石矽卡岩等薄层,未见矿化。
2 蚀变矿化
围岩蚀变的分布、蚀变带的发育程度和规模均由接触产状和围岩的性质决定。围岩蚀变表现为热力变质、矽卡岩化及热液蚀变三种形式。热力变质主要表现在灰岩变为结晶灰岩或白云质结晶灰岩,页岩变为板岩,砂岩硅化及角岩化等。矽卡岩化主要发育在库滨铅锌矿中部的白云质结晶灰岩、粉砂岩段岩层中,主要有透灰石、石榴石、透闪石和阳起石等组成的矽卡岩化。热液蚀变主要有碳酸盐化、硅化、滑石化、绢云母化等,主要发育于近矿围岩及不同岩性的接触带及层间破碎带处。
矿化现象主要发育在下寒武统铅山组上、中段岩层接触带及中段岩层内。常见有方铅矿化、闪锌矿化、磁黄铁矿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等。
3 赋矿层位
库滨铅锌矿矿体主要赋存于下列部位:赋存于铅山组上段与中段岩性接触地段,如含砾砂岩与白云质结晶灰岩的接触部位(Ⅱ号)、含砾砂岩与粉砂质板岩的接触部位(Ⅴ号),中段(矽卡岩化)白云质结晶灰岩、粉砂岩接触部位(Ⅳ号、Ⅲ号),以及(矽卡岩化或强硅化)结晶灰岩中(Ⅰ号、Ⅵ号、Ⅲ号附属矿体、ZK7孔深部隐伏Ⅷ号矿体等)。
库滨铁矿体赋存于铅山组中段白云质结晶灰岩、粉砂岩接触部位。
4 矿体空间分布
库滨铅锌矿床由6个主矿体和7个从属矿体组成,多出露地表,目前发现主要隐伏矿体1条(为Ⅷ号矿体)。
已知铅锌矿体分布在南北长1.5km,东西宽0.5km的范围内。矿体受南北向、北北东向岩性接触面和层间构造破碎带所控制。大致形成北部Ⅰ号、Ⅵ号铅锌矿带,中部Ⅱ号、Ⅲ号铅锌矿带、南部Ⅳ号、Ⅴ号铅锌矿带。矿带均以 10°-30°方向展布,倾向 280°-300°,倾角55°-70°。局部倾角有变陡或变缓现象。空间上严格受构造带和蚀变带所控制。
5 矿体特征
铅锌矿体最长200m,一般50m-100m左右,矿体水平厚度最大25.20m。铅最高含量1.8%、最低0.7%,锌最高3.12%、最低0.21%。主要矿体特征见表3-13。
Ⅰ号铅锌矿体,赋存于靠近含砾白云质结晶灰岩顶部接触部位的透闪石透灰石矽卡岩中,矿体长50m,水平厚度4.8m。矿体走向20°,地表倾向北西西,倾角 62°,沿倾斜延深没有控制住,有可能在地下褶向东倾。
Ⅵ号铅锌矿体位于Ⅰ号铅锌矿体东侧,赋存于含砾白云质结晶灰岩层中透灰石矽卡岩中,矿体长75m。矿体走向23°,地表倾向北西西,倾角62°,沿倾斜延深没有控制住,有可能在地下褶向东倾。
Ⅵ1、Ⅵ2号铅锌矿体,赋存于含砾白云质结晶灰岩层中透闪石透灰石矽卡岩中,为相邻的平行矿脉,工程控制厚度分别为2.3和3.0m,长度均为50m。矿体走向7°。
Ⅱ号铅锌矿体,赋存于白云质结晶灰岩层与含砾砂岩层接触面处。矿体上盘为含砾砂岩层及其构造破碎带,破碎带底部与矿体接触处有10cm的断层泥,说明曾发生过成矿后的断裂错动。矿体下盘为白云质结晶灰岩。矿体控制长度200m,矿体北段地表厚度13.6m,中段5.6-2.8m,南段3.9m,由北向南变薄。矿体北段沿倾斜延深68m变薄(0.86m),中段延深至55m处厚度0.91m,南段延深120m处厚度5.13m,至163m处尖灭。
Ⅲ1-Ⅲ3号锌矿体,赋存于白云质结晶灰岩层的南端趋于尖灭处的层间裂隙中。矿体长度均为50m,矿体控制厚度分别为1.3m、2.2m、3.0m,矿体走向 15°。
Ⅲ号铅锌矿体,赋存于白云质结晶灰岩层的南端与粉砂岩层的接触部位。矿体上盘为粉砂岩层,下盘为白云质结晶灰岩,地表控制长度105m,北段矿体厚度5.0m,南段5.7m。矿体走向 18°,倾向北西西,倾角 70°,沿倾斜延深107m处厚度1.72m。
Ⅳ号铅锌矿体,赋存于粉砂岩层间透灰石石榴石矽卡岩体上盘,矿体上盘为粉砂岩层,长度50m,控制厚度25.2m。矿体走向21°,倾向北西西,倾角52°。倾斜延深没有控制住,可能在地下褶向东倾。
Ⅴ号铅锌矿体,赋存于含砾砂岩层与粉砂岩层之间,下盘为粉砂岩层。与矿体接触的上下盘岩石均有破碎现象。地表控制长度180m,北段厚3.0m、中段5.4m、南段1.0m。矿体走向32°,倾向北西西,倾角67°。南段倾斜延深83m处矿体水平厚度6.77m,至128m处尖灭;北段倾斜延深134.6m处矿体水平厚度3.30m,且变化为铁锌矿体。
Ⅷ号铅锌矿体,为隐伏矿体,矿体延深65.4m,所见矿体水平厚度分别为1.34m和1.64m。矿体赋存于硅化结晶灰岩中。磁铁矿体长度350m左右,矿体走向20-70°北西倾,倾角中等。矿体平均水平厚度3.52m,全铁平均品位37.08%。
[1]黑龙江省区域地质志[Z].1993.
[2]黑龙江省逊克县库滨铅锌矿普查报告[Z].2006-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