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污水管网的建设
2012-12-29梅旗伟
俞 涛 唐 宏 梅旗伟
(1、湖州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浙江 湖州 313000;2、湖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检测中心,浙江 湖州 313000)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加剧了对水环境的污染,使地表水、地下水水质恶化,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城市污水管网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污水收集和集中处理的关键。由于受城市建设、经济条件和管理方式的制约,我国城市污水管网的建设和管理一般相对滞后,其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污水管网与污水处理厂不配套、排污来源不清、雨污分流不彻底、养护不到位等方面,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是我们当前必修面对和思考的。
1 污水管网建设对社会的意义
坚持整体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按照远期规模规划污水管道。充分考虑现状,尽量利用和发挥原有的排水设施的作用,使规划排水系统与现有排水系统合理地有机结合,在充分利用现有污水管网的基础上结合地形情况,改造和规划建成区污水排水系统,杜绝污水外溢,最大程度减少污水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实行污水治理,改善市区河流的水体质量,新建或扩建污水处理厂,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此外,还对污水回用,污水泵站管理,污水处理工程投资估算以及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都进行了科学系统的规划。
2 城市污水管网现状和存在问题
2.1 缺乏污水系统规划
一些城镇长期缺乏超前、可操作性强的排水专项规划具体指导其建设,致使敷设的污水管网不成系统。常有大管接小管,以及区与区之间,上下游之间污水管标高不能衔接等现象。
2.2 雨、污混接,分流不彻底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的污水管网普遍存在着雨、污混接现象,造成污水处理厂平时收集不到足够的污水量,而雨水受纳水体仍有污水排人,造成水环境污染。造成这一状况主要有如下原因:
2.2.1 排水体制混乱
许多城市旧城区合流制排水体制和新建区分流制排水体制共存,分流制和合流制排水体制交替出现,两种排水体制对接,必然存在雨、污混流现象。
2.2.2 市政污水收集管网不完善
污水管网建设滞后是造成许多城市“雨水不雨、污水不污、雨污混接”问题的重要原因。许多城市的新区建设是“遍地开花”,全方位全面展开的。这些新区近期往往只考虑道路网和雨水管网的建设,而忽略污水收集管网的建设。随着周边地区的开发,企业和楼盘逐步进驻,这些新区产生大量污水,只能就近接入现有雨水管道。在后期建设考虑铺设污水管道时,又常因缺乏周边地区雨污水管线的详细资料等原因,未将雨污水进行分流,造成永久性雨污水混流的现象。
2.2.3 排水用户接管不正确或内部雨、污合流
由于城市排水监管力度不够监管措施不完善,竣工验收监督不严,导致小区污水管道人为接人市政或小区雨水管道,造成雨污水混流,因其为隐蔽工程,故将给今后实施雨污水分流带来困难,给管理带来不便。
2.2.4 市政排水管网雨、污混接
一些城市污水收集系统在建设之初设计规模偏小、标准偏低,或运行多年未疏浚,堵塞严重,因此,污水量增加后原污水系统难于满足需要,排水管理部门为了解决污水的出路也不得不将雨、污水系统局部连通,客观上造成了污水与雨水的混流条件。
2.3 污水处理厂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建和已建污水处理厂大多数按分流制设计。规模普遍偏小。由于各大城市普遍存在雨、污合流的现象,彻底分流尚须一定时间,因此,截流式的合流制体制将在一段时间内长期存在。而这些按分流制规划设计的污水处理厂,基本未考虑截流倍数,因此,收集主干管和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满足不了对合流污水的截流与处理要求,更没有考虑初期雨水的处理。每逢雨季,大量的合流污水因超过污水处理厂设计能力不得不溢流排入附近水体。
3 城市污水管网系统的建设
3.1 统一规划,同步建设和实施
污水收集系统的建设不仅要与厂区建设同步,而且要使已埋设的污水管道尽快形成系统,以便有效地减轻对城市及周围水体污染,并为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打下必备的基础。在进行道路下的污水管道设计时,应尽量先修建污水干管,这样有利于后继道路的污水支管接人,使污水管道尽快形成系统,使排水系统的建设真正与形势发展相适应,与开发步骤相配合。
3.2 城市小区污水管网分流制排水系统建设
分流制排水体制的重要环节是对雨、污水的分类收集,小区是分流制排水体系的收集末梢,必须严格按照分流制体制建设管网。特别要重视老城区排水管网建设和管理。
3.3改迸现行设计问题
为了克服现行溢流式截流井问题。建议对溢流式截流井进行改造。具体解决办法为:将溢流式截流井的溢流口方式改为截流口方式。将截流井设在合流管接入污水截流干管之前,截流口和截流管按远期规划污水量计算,我们把这形式的截流系统命名为过渡式的截流式合流制。过渡式的截流式合流制克服了旧的溢流式截流井的所有弊端。建议试行推广。
完全分流制虽然是发展方向,但投资巨大。真正做到的城市并不是很多,特别是老城区。其下水道系统的改造往往有很大的困难。为了节省投资和尽可能提高收集的污水浓度,城镇排水体制采用过渡式的截流式合流制和部分分流制系统相结合是较适宜的。排水体制建议:新区采用雨、污水分流制,老城区可采用过渡式的截流式合流制。今后随着城市建设,通过对管网不断改造和逐步完善,最终达到分流制。在今后的相当长时问为混合型排水体制。此外,对有一定径流量的排洪沟。其截污管应沿排洪沟设置。
3.4 雨水管排入水体出口必须建截污设施
在雨水排入水体的出口处设置截污井、截污闸,通过截污管将雨水管涵中流入水体的旱季污水和雨天的初期雨水一并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保护接受雨水的受纳水体不受到污染。但截污倍数必须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而定,并且截污管必须设置防倒流设施,防止湖水和河水倒灌。
3.5 污水处理厂及收集管网的建设规模
污水管网系统建成后使用期限长达几十年,改造一次所涉及的面广、投资大、施工难。如果严格以总体规划的年限、污水标准、居住人口密度、土地服务范围等为依据,往往很难顺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因此,污水处理厂及污水收集管网的设计建设规模需要有前瞻性,要保证一定时期内城市污水增长的需求。
3.6 增强居民节约用水意识。提高用水效率。减少工程建设、降低水利工程投资规模,减少投资浪费.同时还可以减少废污水的排放量,提高污水浓度,进而减少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规模与投资.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结束语
城市污水管网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污水管网的建设和管理是城市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其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值得研究方向,值得广大建设和管理者深入探讨和思考。污水管网建设和管理工作。需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先进的管理模式,不仅需要建设单位和管理单位认真对待,还要呼唤公众积极配合协助,只有这样才能减少雨、污合流,提高污水处理率,从而保护我国的水环境不受污染。
[1] 车国军.浅谈室外给排水管道工程设计[J].民营科技,2008(1).
[2] 黄志勇.城市污水管网工程设计中的一些问题[J].引进与咨询,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