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动态
2012-12-29
世界经济回暖迹象增多稳定回升仍然面临挑战
今年第一季度,尽管欧元区经济陷入轻度衰退、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继续放缓,但全球主要景气指标回升,工业生产增长略有加快,世界贸易企稳,通货膨胀压力减轻,美国和日本的消费市场趋于活跃,欧债危机暂时得以缓解,国际金融市场转稳,世界经济回暖迹象增多。但近期能源等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明显高企、世界贸易低速增长、失业率仍然处于高位等因素,制约着世界经济的稳定回升。
世界经济回暖迹象增多
全球景气回升。今年前3个月,全球制造业和服务业PMI平均值分别为51.2和55.6,较去年10-12月均值上升1.2和3个点,但尚未恢复到去年一季度的水平。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平均为67.8,比去年第四季度大幅回升14.1个点;欧元区1-3月份PMI平均为-20,比上年第四季度回升0.6个点;1-3月份,日本消费者信心均在39以上,明显高于去年第四季度。
一些权威国际组织近期上调了经济增长预期。英国共识公司4月份的最新预测,整体上调了美国和日本经济增速的年度预测值。将美国和日本的年度GDP增速分别上调0.1个和0.2个百分点至2.3%和2.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份的最新预测,将世界、发达和发展中经济体2012年的经济增速预测值均上调0.2个百分点,分别至3.5%、1.4%和5.7%;将美国、日本和欧元区的年度GDP增速上调0.3个、0.2个和0.4个百分点,至2.1%、-0.3%和2%;将俄罗斯和巴西的年度GDP增速分别上调0.7个和0.1个百分点至4%和3%。
工业生产增长略有加快。截至今年2月份,全球工业生产3个月移动平均增速为1.7%,比上月提高0.8个百分点,增速为去年2月以来最高。
美国和日本零售市场趋于活跃。1-3月份,美国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6.3%、6.5%和6.2%;2月份,日本零售额同比在上个月增长1.8%的基础上,又增长了3.5%,增速比去年12月份加快了1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增长。
世界贸易企稳。2月份,反映趋势变动的全球贸易量3个月移动平均环比增长1.5%,增速比上月加快0.8个百分点。
全球通胀压力明显减轻。1-2月份,世界CPI同比分别上涨3.9%和3.5%,较去年四季度大幅回落。1-3月份,发达国家CPI同比分别上涨2.9%、2.9%和2.6%,较去年第四季度的3.2%明显回落。1月份,发展中国家CPI同比上涨4.6%,比上年四季度大幅回落0.9个百分点。
美国和日本就业市场向好。美国失业率自去年9月份以来持续下降,3月份降至8.2%,为2009年2月份以来的最低值;2月份,日本失业率为4.5%,比1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
国际金融市场转稳。欧债危机暂时缓解。PIIGS国家(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和西班牙)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与同期限德国国债利差从去年12月初的高点明显回落。国际金融市场有所回暖。全球股市明显上涨。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入小幅增长。3月份,发展中国家资本流入增加到404亿美元,比2月份增加了54亿美元。全球流动性继续扩大。一方面,发达国家通过非传统工具放松货币政策。美联储为了降低美国的长期利率水平,去年9月宣布对其资产负债表进行卖短买长的“扭转操作”计划,该计划于今年6月到期,总规模达4000亿美元;日本央行2月14日决定将资产收购基金规模从原先的55万亿日元增加至65万亿日元,继去年10月底以来再度加大了量化宽松力度;欧洲央行在去年12月和今年2月推出了两轮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两轮LTRO的三年期贷款总规模超过1万亿欧元,贷款利率仅为1%。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也纷纷放松货币政策。
制约世界经济稳定回升的主要问题
欧债危机并未根本解决。近期国际市场对欧债危机的乐观情绪明显消退,西班牙已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4月份是西班牙的偿债高峰,到期债务达250亿欧元。4月16日,西班牙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6.07%,为去年12月1日以来最高点。相关国家可能陷入“主权债务危机-财政紧缩-信贷紧缩-经济衰退”的恶性循环而难以自拔。
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增长仍在放缓。今年第一季度,主要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预计将持续放缓,特别是中国香港和马来西亚回落速度加快。中国香港去年第四季度经济同比增速为3.0%,今年第一季度回落至1.1%;马来西亚从去年第三、四季度的5.8%和5.2%回落至一季度的3.7%。发展中国家对于出口以及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依赖加深,难以独自承担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任。
石油价格上涨对世界经济复苏构成新的挑战。3月份,能源价格环比上涨3.7%,非能源价格环比微涨0.6%,均为连续3个月上涨。
贸易保护加剧。受欧债危机及欧洲银行损失拨备影响,全球贸易融资明显萎缩,贸易摩擦也不断增加。
全球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尽管美国就业市场有所改善,但失业率仍然保持高位。欧元区就业形势异常严峻,2月份失业率升至10.8%,创欧元区成立以来的最高纪录,希腊和西班牙等国失业人口继续大幅增加。目前,发达国家失业时间超过12个月的长期失业者所占比例处于历史最高水平。
我国应对外部经济环境的建议
未来一段时间,我国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依然复杂严峻:
一是外需不振。虽然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距今已3年多,但主要发达国家仍未完全从危机中摆脱出来,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长也明显放缓,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口需求减弱,使我国的外贸订单总体“缩水”。
二是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虽然我国经济仅占全球的10%左右,但对世界大宗商品需求巨大。随着国际市场能源、原材料等价格的上涨,我国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并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三是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措施不断增加。今年以来,我国共遭受了8起贸易摩擦,涉案金额22.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80%。我国已经连续17年成为全球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
四是资本流入产生的影响。一季度,国外资本流入恢复增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资金的紧缺。但同时也会产生各种风险,不仅会使我国汇率上升,也蕴藏着国外资金突然大量撤离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冲击的风险。
针对以上情况,应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应对:一是通过结构性减税和贸易融资支持出口稳定增长;二是加快出口地区多元化,扩大对主要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三是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减轻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四是加快科技创新,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增强企业竞争力;五是大力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六是密切关注国际资本的流入和流出。
上合组织银联体倡议促进成员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上海合作组织银行联合体理事会近日在北京举行第八次会议,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会同哈萨克斯坦开发银行、吉尔吉斯斯坦结算储蓄银行、俄罗斯开发与外经银行、塔吉克斯坦国家储蓄银行、乌兹别克斯坦对外经济活动银行等6家成员行在会上发出《可持续发展倡议》,共同倡导履行社会责任,为成员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上合组织银联体成员行在倡议中承诺,将遵照《上海合作组织宪章》及《上海合作组织银行联合体(合作)协议》,继续加强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
我国仍是全球最具吸引力投资地区
全球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安永近日在香港发布的最新“资本信心晴雨表”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内地仍然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地区,其二是印度、美国、巴西和印度尼西亚。安永在今年2-3月访问了1500名高级管理人员,受访者来自57个国家和地区。
调查显示,中国内地企业在未来将更加着重优化资本,70%的受访者表示来年会进一步降低资本负债水平,44%的受访者表示会着重优化他们的资本结构,包括释放现金、改善营运资金、优化税务结构或整合已收购的业务。
“资本信心晴雨表”数据显示,69%的中国内地受访企业认为全球经济状况正在改善,较6个月前更加乐观。调查中,42%的中国内地受访者表示在未来12个月内可能开展并购活动,这一比例远高于全球受访者的22%。内地高管也较全球高管更多选择使用剩余现金为并购等提供资金。
安永“资本信心晴雨表”调查每半年进行一次,调查的目的旨在衡量企业对经济前景的信心,了解董事会未来12个月的工作重点,以及公司在资本管理领域的新措施等。
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相关细则将密集出台
近日从国家发改委获悉,继铁道部、卫生部之后,有关部门为落实国务院有关要求,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健康发展而制订的细则将密集出台。
据国家发改委有关方面负责人介绍,目前,相关部门正在抓紧开展工作,五、六月份陆续制订出台一批实施细则。发改委负责的“在安排政府投资时对民间投资一视同仁”、“加强民间投资监测分析”、“鼓励引导工程咨询机构服务民间投资”等工作任务即将出台实施细则。
另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等已起草完成实施细则初稿,并正在征求有关部门意见。证监会、国资委的实施细则正在履行报批程序。电力、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实施细则制订工作也正在抓紧进行。
交通运输部已于4月13日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公路水路交通运输领域的实施意见》,在发挥民间资本作用,推进交通运输发展,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服务、新兴业务等领域,为民间投资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强对民间投资的服务、指导和规范管理6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政策措施。
在鼓励民间投资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方面,国务院3月28日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将“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作为重要内容,提出要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
我国环保业将获大发展 “十二五”期末产值将逾2万亿元
环境保护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别涛日前在“2012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上指出,我国的工业化刚刚进入中期阶段,重化工业比重过高,环保产业任务重、市场大,预计“十二五”末全国环保业产值将达2万亿元以上。全社会的环保投资需求约为3.4万亿元,到2020年中国环保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别涛说,目前我国重化工业比重过高,要控制高消耗、高投入、高排放,以循环经济为重要内容的环保产业大有可为。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分析表明,2010年底全国环保业产值超过1万亿元,占GDP比重近2%-3%。根据最近批准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到2015年6007个重点骨干工程项目估计投资3460亿元。“十二五”期间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废物设施建设投资约4300亿元。此外,“十二五”期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测算投资约2630亿元。
发展环保产业,一是政府直接投资;二是推进环保节能产品的创新,开发投资的新渠道,探索环保设施融资的新业务。我国环保产业任务繁重,但市场广阔,前景良好。
《循环经济促进法》起草工作小组组长、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所长孙佑海说,越是经济下行压力大,政府与企业越要履行壮大循环经济的社会责任。要防止以应对经济下行为由,高耗高排投资冲动抬头。要把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到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当中,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壮大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走循环发展之路,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以上信息来源:中国信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