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2-12-29林文波
林文波
(佛冈县大陂中学,广东 佛冈 511600)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往往会遇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既有成绩优秀的、成绩中等的,也有成绩较差的学生。长期以来,初中物理教师上课时,由于条件限制,面对同一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或自己所上的不同层次的班级,只采取了一种面向中等生的折中方法进行教学,执行的是相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备的是相同的教案,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辅导方法和评价方法。这样笼统地把所有的学生置于同一平台上,容易造成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中等的学生吃不好,能力差的学生吃不了的尴尬局面。因此,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好,必须改变原有的"一刀切"的教学方法,采用分层教学,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兼顾全班同学的需要,使每一位学生学好课本知识。
1分层教学的含义
本文所指的分层教学是针对初中在同一班级内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照《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要求,从各类学生学习物理的实际情况出发,将他们分成A(优等生,以下简称 A 类)、B(中等生,以下简称 B 类)、C(后进生,以下简称C类)三个层次,根据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在对学生进行辅导、质量检测与评价时,也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
2初中物理应用分层教学法前的准备工作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对初中物理实施分层教学策略,必须在充分做好以下工作的基础上进行。
2.1 对学生逐个调查,全面了解学生
在对学生逐个调查时,主要从学生的智能、学习方法与习惯、实践操作技能、语言和数学基础知识、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在校内外的行为表现情况等方面着手。
(1)智能调查
智能是智慧和能力的合称,包括感觉、记忆、思维、语言和行为等。为了取得实施初中物理分层教学策略的预期效果,必须了解每位学生的感觉的灵敏性、记忆的方法与持久性、思维的灵活性与坚韧性、语言的表达与理解力和在校内外的行为表现等。
(2)学习方法与习惯的调查
经过多年的观察对比,由于很多原因和条件的限制,农村大部分初中生的自觉学习习惯比城市初中生差,学习方法也比同龄城市初中生欠缺。因而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每位学生具体的常用学习方法的效率与其学习习惯是否真正良好,以便将来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对症下药。
(3)实践操作技能调查由于受家庭和传统教学模式影响的原因,有些农村学生做家务较多,适应能力强,在学校实验操作能力也较强;而有些学生因父母从小娇生惯养,家务做得少,久而久之就不易养成良好的动手习惯,实验操作能力也随之较差。
(4)语言和数学基础情况调查
语言和数学均是物理学思维的工具。物理学中很多概念的含义及概念间的联系要能准确理解,没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丰富的数学基础知识是很难做到的。
(5)存在的心理问题调查
农村初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自卑,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弱,学习方式不适应,情绪起伏变化大,调控能力差和人际交往不适应等。
(6)行为表现调查
学生在校内外良好的行为表现是学好任何学科知识和做人的基础。学生在校内外的社交情况和行为表现对其学习的正、负面影响是很明显的。
2.2 在逐个调查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层
通过逐个调查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已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如上文所述,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将学生分成A(优等生)、B(中等生)、C(后进生)三个层次。对这三个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为了尊重学生的人格、需要、兴趣和爱好,一方面教师不能在班上公布名单,另一方面教师要将他们按AB、AC或BC三种方法编座或编组(编组时,每组中A或B要占一半以上)。当然在不违背这三种编座或编组原则的情况下,教师也应充分尊重学生之间平时的交往。笔者试验表明,这样做很符合农村初中学生的交际心理,非常有利于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
2.3 对学生分层后,分别对各层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要求
在将学生按新课标的要求和他们的实际情况分为不同层次后,随后就是对他们分别制定不同的目标要求。对于所授的教学内容,如物理知识点、概念、原理、定律或公式等,笔者通常的做法是:(1)对于 C 类,只要求知道、理解;(2)对于B类,不但要求知道、理解,而且还要求学会从现象、事实或各种实验中独立总结出;(3)对于A类,要求在达到B类目标的基础上,能展开联想,独立探究,并能应用所授内容创造性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农村初中物理应用分层教学的策略
3.1 在课堂教学时实施分层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时,对于A类:给予足够的发挥空间,以培养其独立思考和主动研究物理问题,以及自主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力;对于B类:在拓展物理教学内容上给予一定的点拨与启发,以带动其学习更多更精的物理知识;对于C类:明确要求其掌握基本的物理课程知识,并重点指导之。
例如,根据对做某件事有成就感就能愈加对做某事滋生浓厚兴趣的心理学原理,教师可以利用物理课实验多的特点,无论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还是在实验操作结束阶段,将学生组成A类带C类的实验小组,让B、C类对实验产生浓厚兴趣,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对于A类要培养其用从物理实验中所获得的数据和事实解释所看到的物理现象,以及隐藏在物理现象背后的本质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以给各小组指派A类对B、C类进行简单的指导,并让A类提问,B、C类回答,以此培养其发现问题,掌握重点的能力。因为同为学生,B、C类在回答问题时,更为大胆,又有利于培养其对问题的思考和兴趣。真可谓一举多得,事半功倍!
3.2 进行课外辅导时实施分层的策略
上文提及,由于受很多原因和条件,如农村传统社会环境氛围差、家长文化素质低或外出打工等因素的制约,农村初中生大部分自觉、主动学习的习惯比较差,尤其是对学习难度较大的物理课程,在课外如缺乏有力的监督措施,他们更不会主动看教科书、课外辅导资料、补充读物和解题,以致造成农村学生的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的不良后果。这就更迫切需要农村教师加强对农村学生的课外分层辅导。
笔者在开展课外辅导时,对C类采取个别辅导、A类结对辅导等方法。辅导内容注重物理基础知识、基本运用和物理思维方式拓展等。使学生能够在启发下学会独立思考,完成物理课程学习目标,掌握适宜的物理学习方法,逐步增强学习物理课程的能力。对B类运用分组探究、教师点拨等方法,让他们相互取长补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对A类适当提高要求,鼓励开展独立思考,解决较大难度的物理问题。
3.4 布置作业时实施分层的策略
布置作业时,课内按初中物理新课标的要求统一标准设计题目;课外则对A类设计布置拔尖提高题,对B类设计布置巩固练习题,对C类设计布置放缓难度题。
3.5 考试与评价时实施分层的策略
把物理考试考卷的试题设计分为基础题、提高题和强化题三类。各类试题的要求不同:
(1)基础题要求全体学生都必须完成;
(2)提高题要求C类选作,A、B类必须完成;
(3)强化题对C类不作要求,要求B类选作,A类必须完成。对于不同学生,要求在必须完成的题型上达标,无论是C类、B类还是A类,只要在自己必须完成的题型上达标,都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学生有成就感,进而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对学习进行评价时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1)对A类采用竞争式评价,鼓励互相竞争,坚持高标准、高要求;
(2)对B类采用激励性评价,鼓励不畏困难,勇于探索,争取赶超A类,促使B类积极进取;
(3)对C类采用表扬式评价,从他们的学习中发现优点,肯定他们所取得的进步,让他们经常带有成就感,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
结语
总之,分层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真正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理念,克服了原有的"一刀切"传统教学模式,较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体现了尊重个体差异的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成功和喜悦。
[1]林寿兰.分层递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02(02).
[2]任昌卫.分层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学习,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