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湿地景观特质保护的洪湖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2012-12-28沈守云程会凤
詹 文,沈守云,刘 刚,程会凤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4)
基于湿地景观特质保护的洪湖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詹 文,沈守云,刘 刚,程会凤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4)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也常常是人类文明聚居繁衍的重要场所之一。通过对洪湖湿地景观资源的调查分析,运用美学和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从湿地景观特质保护的角度论述了洪湖湿地旅游开发. 既要积极维护湿地的自然环境与生态格局,又要尊重湿地传统的历史人文特征,并提出了洪湖湿地旅游的开发模式与具体对策。
湿地;旅游;景观特质;开发模式
湿地是地球之肾,不仅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巨大的生态服务功能,许多湿地同时还兼具人文、历史、景观功能,为人们提供娱乐、教育和美学欣赏的场所。近年来,湿地旅游在我国各地方兴未艾,逐渐成为旅游业迅猛发展的一大热点。
洪湖是我国第七大淡水湖,湖北省第一大湖,面积355 km2,位于湖北省南部长江与东荆河间的洼地中。洪湖湿地风景秀美、物产资源丰富,历史人文景观众多,一曲“洪湖水浪打浪”更是唱遍大江南北,是我国中部地区少有的集美学景观、历史文化与生态资源特质与一体的复合型自然湿地,一直以来也是人们所向往的旅游目的地。然而,由于对湿地旅游缺乏科学的研究和管理,对生态旅游发展认识存在偏差,洪湖湿地景观资源长期遭到掠夺性开发,产生了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冲突的不良后果,最终也影响到洪湖地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本研究从洪湖湿地景观特质保护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其景观资源的调查分析,提出了洪湖湿地旅游的开发模式与具体对策,对于促进洪湖湿地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双赢”,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相关概念与景观特质评价标准
1.1 相关概念
景观是指我们人类(景观主体)感受到的空间物质形态的、氛围的综合对象体。该对象不仅包括地形、植物、建筑等自然的、人工的形态物,同时也包括了人类活动的内容与含义,是使观望者心理产生各种情感反映的现象[1]。景观特质是一个主体有别于其它主体的景观特征和品质。湿地的景观特质就是湿地特有的本质特征,是一个湿地区别于其他类型景观或其它湿地的标志性的东西,一般不能移动和相互代替的,它是每个湿地自然生态资源特质的突出反映,也是其历史与文化的积淀。
1.2 评价标准
由于景观的研究涉及众多学科,国内外对于景观评价标准的研究也各不相同,总体上来讲,根据不同学科领域的观点,大致可分为两类[2]:
(1)以环境美学与景观生态学家为主体的景观属性评价标准:认为良好的景观应该符合整体性、多样性及连续性特征[3]。景观的整体性被认为是景观系统最基本的特征,强调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整合关系。景观的多样性包括景观的场所、结构、功能及随时间变化方面的多样化与复杂性,包括景观元素、模式和空间结构类型的多样性,往往可以从一定空间单元内的斑块或元素的异质性中反映出来。景观连续性是指景观特征元素及土地使用方式在地理、时间空间上的视觉连贯性与有机联系,特别需要反映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的景观演变的真实历史与文脉传承。
(2)以心理认知学派、社会学家等为主体的价值评价标准:以人的感受与文化遗产保护为侧重点,强调人与景观的相互作用,把人作为景观感受的主体,审视环境景观对当地居民的视觉心理与文化生态影响,强调地域场所的可识别性与认知价值,以及作为历史的文化见证价值与心理调节作用[4]。认为一个地方的特色景观是社会的产物,是物质的、文化的和地方特性的独特混合体,必须把景观看作遗产[5]。
2 洪湖湿地景观特质调查与分析
2.1 洪湖湿地旅游景观资源调查分类
按照《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GB/T 18972-2003)规范的标准,本研究对洪湖湿地旅游的景观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与分类,共计7大主类,14个亚类,25个基本类型,139个景观资源单体,其具体结果如表1。
表1 洪湖湿地旅游景观资源分类统计Table 1 Classified statistics of landscape resources of Honghu lake wetland tourism
本研究综合参考了前文中论述的2种景观评价标准,采用专家评价法和公众偏好法相结合的方式,按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规范中的“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赋分原则,随机选择10位行业相关专家和100位当地居民及旅游者,对调查分类统计的139个洪湖景观资源单体进行逐项打分,评定各旅游景观资源单体的等级。对评定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后,其各主类资源分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洪湖湿地旅游景观资源各主类的分级Table 2 Grading standards of landscape resources main types of Honghu wetland tourism
从统计结果可知,洪湖湿地内旅游景观资源总体数量较多、质量较好,其中极品和优良级资源单体占总体旅游景观资源数量的一半以上。
2.2 洪湖湿地自然生态景观特质分析
景观的各类自然要素是形成景观结构及其生态功能的基础。自然要素的整体性、多样性及连续性的破损和丢失会导致系统功能的故障,因而,也会影响整体环境,迫使其做出自身调整。所以,场地的生物性和地理性应该是一个景观首先要被保护的自然价值[6]。
洪湖湿地景观资源的实地调查表明,洪湖水面辽阔,港巷众多,水陆边缘形态多样,自然资源丰富,四季景色怡人,是华中地区重要的“生物基因库”,是我国36个国际重要湿地之一,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确定全球最重要的238个生态区之一。另据统计,洪湖拥有各种植物472种、21变种、1变型种,浮游植物280种;有脊椎动物221种,其中鱼类59种、两栖类6种、爬行类12种、鸟类138种、兽类13种;有浮游动物379种,两栖动物98种,其中不乏许多国家级珍稀保护物种。多样的生物物种、优美的水域风光、丰富的水陆形态和自然生境构成了洪湖湿地最为重要的自然生态景观特质。
但是,在洪湖的长期开发过程中,自然资源却不断遭到掠夺性开发,尤其是长期以来的围湖造田、过度捕捞,高强度养殖,导致洪湖水面不断缩小、水质下降,水草濒临枯竭、鸟类和鱼类资源急剧减少,许多河湾港巷、自然池塘破坏消失,湖泊原有的景观空间格局发生了改变。1951年,洪湖面积有760 km2,在经过了三次大的围垦和下荆江裁弯取直工程后,洪湖面积锐减至355 km2,平均水深不足1.5 m。再则,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洪湖进入大湖圈养,尤其是90年代后期螃蟹养殖兴起,到2004年洪湖大湖养殖面积达37.7万亩,占湖泊总面积近80%,大大超过了湖泊自身的生物承载能力,对洪湖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巨大影响[7]。另外,近年来随着湿地旅游蓬勃兴起,今日的洪湖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开发建设,许多项目围绕洪湖岛屿与周边土地大兴土木,原本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进一步破坏。
大量研究成果表明,大规模改变湿地的景观格局对其生态系统的健康尤其是各种生物种群的发展十分不利,某些关键物种的消失或激增可能会使整个生态系统发生退化。因此,大力维护洪湖湿地环境的景观格局与结构的稳定性,积极保护其系统内部的生物多样性,既可促进整个湿地生态系统整体的稳定与各部分功能,同时又可提高湿地景观特质的生态价值。
2.3 洪湖湿地文化美学景观特质分析
Kraus L.指出景观只要有历史文化的连续性,景观价值就可由自然存在(原始性)、历史性和文化特征(特定的土地利用、土地模式和传统建筑)来表达。景观品质往往与人们对它的感情和知识水平有关,而不仅仅是视觉感知。自然的多样性和当地的文化印痕和整体性使得不同的景观单元有其独特性,具有不同的景观品质特色的记录[8]。
通过对洪湖湿地景观资源的实地调查与统计,我们知道洪湖自古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资源丰富,历史上既是著名的乌林三国古战场,又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土地革命时期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至今保存有湘鄂西省委、省政府所在地和党、政、军、群等领导机构的旧址,贺龙元帅等领导人的旧居,湘鄂西洪湖革命烈士陵园、洪湖革命历史博物馆、瞿家湾革命根据地旧址等,是缅怀革命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基地,也是我国重要的红色旅游专线之一。于此同时,洪湖也被誉为“鱼米之乡”,许多当地居民世代以捕鱼为生,湖区风土人情自成特色,大量带有地方风格的民居建筑和村落老街分布在湖泊沿岸,形成了独特的渔家风情风俗。另外,民间传统的关帝庙会、龙舟节、荷花节也是当地重要的文化特色活动。由此可见,灿烂的红色文化与独特的渔家风情构成了洪湖最为重要的文化景观特质。
然而,洪湖湿地旅游文化景观的发展长期处于徘徊前进的状态,缺乏多样、整体、连续的开发方式。文化旅游产品类型单一,基本上以参观教育为主;项目多头开发、重置较多,没有形成鲜明的文化主题和功能定位;品牌效应没有凸显,洪湖赤卫队可谓脍炙人口,声名远播,但是现实中这一巨大的文化品牌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展现。另外,长期以来缺乏科学指导与无序开发,一部分传统村落老街、民居建筑逐渐消失,一批脱离现实环境、毫无历史沉淀与时代气息的人造景点代替了湿地的人文景观,割断了历史文脉的可持续性,改变了历史形成的空间结构,破坏了洪湖湿地原本自然与人文融合的景观特色。没有了洪湖独特的景观品质也就失去了旅游观赏的吸引力,景观资源的文化美学价值也就随之逐步丧失。
因此,最大程度保护与利用洪湖当地文化美学景观特质,把场地空间形态、功能组合与地域文化内涵联系起来,才能全面真实地展现洪湖地域景观长期形成的景观可识别特征和内在的文化美学特质的统一。
3 洪湖湿地旅游开发模式与策略
3.1 洪湖湿地景观系统与可持续性发展模式
景观系统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系统内任一(或者更多的)景观元素对特定环境变化都很敏感,一个元素的变化能引发系统其它地方的不稳定性。当受外界力量的干扰时,景观系统内部会产生抗干扰的波动、调整行为,会引起景观结构的变异,这种变异主要取决于发生变异要素的数量、质量及其对相关其它要素的影响程度。发生变异的要素越多、质量越高,景观结构及其功能的整体性变化就越深刻[9]。洪湖湿地景观是其自然过程与人类文化过程长期交互作用的产物,但是由于后期人类的过度索取与扩张,使湿地生态系统整体平衡与文化美学资源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生态格局发生改变,历史文脉延续受到阻隔,湿地的景观价值、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都受到了较大影响。
由此可见,洪湖湿地旅游开发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以湿地景观特质保护为基本原则,大力发展适合洪湖湿地的生态旅游模式,使洪湖湿地发展具有持续的价值和生命力。
3.2 洪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思路与策略
通过对洪湖湿地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的调查,以其景观特质性的内容与价值评价为基础,初步构建出洪湖湿地旅游开发的总体思路,即政府主导、社区参与,以切实保护洪湖湿地生态环境为大背景,以红色文化和渔家风情文化为主线,发展集休闲度假、观光教育、生态体验为一体的可持续性湿地生态旅游。
洪湖湿地旅游开发主要策略:
(1)深入发展洪湖湿地生态观光体验旅游,进一步提升湿地保护、科研和观赏价值。
洪湖生物资源丰富,尤其是荷花远近闻名,为中国三大原生莲之一,每年6~9月,洪湖水面上大片的荷花汇成一片壮丽的自然景观。建议在严格保护洪湖湿地核心区与缓冲区的前提下,选择洪湖南部、西部、西北部沿岸等试验区地块,以阳柴湖生态展示区为中心,利用现有良好的自然资源,重点打造以亲水、亲荷、亲鱼、亲鸟等为主题的万亩野荷生态观赏科研体验区,提升洪湖湿地观赏科研价值。
(2)积极拓展洪湖湿地红色旅游,强化洪湖文化旅游内涵。
洪湖作为著名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和洪湖赤卫队活动所在地,已被列为国家100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完全可以发展成与延安、井冈山等相媲美的国内知名的红色旅游景点。建议在革命旧遗址群保留完好的瞿家湾和周老嘴等地积极发展各种类型的红色旅游项目。例如,加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群落遗址的修护和革命纪念馆的扩建工作;进一步改造瞿家湾民俗街,在保留原有民居建筑的基础上,再现昔日湘鄂西首府的风采;在洪湖沿岸选择合适区域新建洪湖赤卫队主题公园,还原昔日战斗场景,公园既可作为影视创作基地,又能开展军事拓展运动,提高游客的参与性与娱乐性。
(3)大力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丰富洪湖湿地旅游类型。
我国正处于由观光旅游为主向观光、度假、专项旅游并重发展的转型期,休闲度假旅游的比重在不断上升。洪湖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气候宜人,风景秀美,是周边游客休闲度假的理想目的地。同时洪湖岛、湾、港、巷众多,形成了许多自然、弧形、平缓的天然岸线,建议在金湾、茶坛岛、洪狮半岛一带,适度开发建设湖滨休闲度假区,满足游客亲近自然、生态养身度假方式的需求。
(4)引入社区参与模式,发展渔家风情旅游,传承地域文化特色。
洪湖周边许多居民世代临湖而居,以捕鱼养殖为生,形成了独特的湖区风土人情。但是随着洪湖湿地旅游的兴起,传统的生活方式与经济来源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采用社区参与模式让旅游开发与社区发展紧密联系,社区对旅游拥有一定的主导权和控制权,使广大社区居民从生态旅游发展中持续获益,既建立了旅游与社区和谐关系,促进了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又为地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动力,实现湿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建议把发展渔家风情旅游作为社区参与模式的一个尝试,结合洪湖沿岸村镇分布实际情况,以保护湖区生态环境为前提,在王小垸、东港子、张大口等地开发渔家乐、水上渔寨等旅游项目,让久居城市的游客远离闹市的喧闹,寻找大自然,体验渔村文化的乐趣,做一次地地道道的“渔民”。
4 结 语
任何一种景观及其格局都是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经过优胜劣汰保存下来的,肯定也是最适合当地条件的[10]。只有切实尊重洪湖湿地历史形成的景观格局与土地利用功能,积极保护和利用洪湖湿地的景观特质,有机地将湿地旅游开发与自然生态保护、人文历史传承、传统村落及其产业的景观文化利用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洪湖湿地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
[1] 傅伯杰.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科学出版社,2001:5-19,34-40.
[2] 王紫雯.城市的河道水域景观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J],建筑学报,2004(5):14- 17.
[3] Hannes palang. Holis tic aspects in landscapedevelopment:a scenario approach [J]. Landscape andUrban Planning,2000(50):85- 94.
[4] (日)筱原修.新体系土木工程学[M].东京:东京都技报堂,1999:59.
[5] Daniel J Marcucci. Landscape his tory as a planningtool[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0,(49): 67- 81.
[6] Marc Antrop. Background concepts for integrated landscape analys is [J ].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2000(77): 17- 28.
[7] 卢 山.洪湖湖泊环境演变与湿地生态产业发展的思考[J],生态经济,2009(11):12-14.
[8] Kraus L.Our visual landscape under special consideration of visual aspects,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54(2001)
[9] Michael F Thomas. Landscape sens itivity in time and space:an introduction[J ]. Catena, 2001(42):83- 98.
[10] 王紫雯.城市湿地旅游开发中的景观特质保护——以杭州西溪湿地为例[J],中国园林,2007(7):78-81.
Studies of development modes of Honghu lake wetland tourism based on protecting its landscape characters
ZHAN Wen,SHEN Shou-yun,LIU Gang,CHENG Hui-fe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Changsha 410004,Hunan, China)
Wetland is an eco-system with biodiversity that has various unique functions, and is one of the most productive eco-system on the earth, also usuall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laces that human beings multiply and live.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landscape resources in the Honghu lake wetland, and applying, at the angle of protecting wetland landscape characters, the wetland tourism development in Honghu lake area was elaborated by using the theories of aesthetics and landscape ecology,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the ecology pattern of the wetland must be positively maintained, as well as the traditional the historical humanitie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etland must be respected. Simultaneously, the wetl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atterns and the concrete countermeasures for Honghu lake area has been discussed.
wetland; tourism; landscape character; development mode
S759.92
A
1673-323X(2012)02-0131-05
2011-11-13
湖北省荆州市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横向项目“湖北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旅游总体规划”
詹 文(1979-),男,湖南靖州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景观恢复工程、园林规划与设计研究
[本文编校:罗 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