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浙粤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异同探析
2012-12-25张小英陈东景
张小英,陈东景
(青岛大学 青岛 266071)
鲁浙粤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异同探析
张小英,陈东景
(青岛大学 青岛 266071)
2011年国家发布的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山东、浙江、广东3省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重视对外开放、辐射连带、产业结构调整、生态文明建设和金融支持。山东省侧重从陆地依托、科技创新和发展海洋文化产业寻找突破口;浙江省强调加强港口建设、海岛开发与海洋清洁能源开发;广东省突出综合管理、区域合作和南海开发3个领域。为更好地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探讨了3省的发展模式,为提升海洋综合管理水平,走绿色、低碳、高科技的蓝色经济发展之路提供了借鉴。
海洋经济;海洋规划;综合管理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实现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战略机遇期。2010年上半年,国务院批准同意山东、浙江和广东3个沿海省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份,并于2011年相继批准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使这3个省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规划上升为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规划。这对科学调整海洋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高综合竞争力有着深远意义。
1 三大海洋经济规划的主要内容
鲁浙粤3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均从当地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意义入手,在制定各自发展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要求,提出要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着重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和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多方面的具体任务,制定了保障实现海洋经济发展目标的措施和途径。3个海洋规划的主要内容如表1所示。
表1“空间布局”一行中,山东省的“一核”指胶东半岛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浙江省的“一核”指以宁波—舟山港海域、海岛及其依托城市所在区域;广东省的“一核”是指以珠三角海洋经济区。显而易见,这3个区域都是各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
2 三大海洋经济规划的相同点
2.1 强调深化改革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鲁、浙、粤3省一直是我国的改革开放先行区,具有优越的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的区位优势,经济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十二五”我国加强发展海洋经济的机遇期,沿海省市更是发挥其在经济实力和交通枢纽等方面的优势,在对外开放方面继续起带头示范作用。各省规划相应提出了加强与日韩、东北亚、乃至东盟等地区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在政策上给予税收、进出口优惠等先行权,争取实现海洋技术、资源、交通、旅游前景共赢。
表1 鲁、浙、粤三大海洋规划主要内容
2.2 强调要充分发挥海洋经济的辐射连带作用
鲁、浙、粤3省都是我国经济大省,在海洋规划中都充分分析自身特点,结合经济发展进行综合统筹和科学布局,分别有着核、极、圈或带的战略布局。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规划的作用正是要通过这些核心建设,推动极、圈、区的发展,带动周边腹地经济开发开放;腹地经济的发展可以为海洋经济区发展提供更好的依托,反过来推动、促进核心区的发展,通过优势互补与辐射连带作用最大程度地实现经济健康发展。
2.3 注重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海洋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模式转变
3 省在规划中都反复强调对三大产业比例的调整,包括调整传统第一产业,加强油气等资源勘探能源产业,统筹发展滨海旅游业、盐业,大力发展生物制药业等高端新兴产业。现代经济的发展更加注重协调统一性和高性价比性,经济的高质量增长、产业的合理布局不但对经济发展有深刻意义而且对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4 更加重视资源承载力和对海洋环境的保护
3 省的战略定位中均包含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重要内容。在规划中提出加强防灾减灾,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检测系统,提出要高效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合理开发利用清洁能源,保护滨海湿地、自然生态保护区,维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与生态安全;同时,3个海洋规划在发展海洋经济的路径上都采取循序渐进式,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综合协调发展理念。它们分别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短期2015年和相对长期的2020年发展目标,有助于在发展过程中回顾总结和做出必要调整,稳步贯彻落实发展目标而不易出现操之过急或为了追赶不切实际的指标而破坏海洋环境、浪费海洋资源,使海洋资源的利用强度与时序越来越合理,以实现对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2.5 强调金融对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性
在税收方面,3省都提出了在发展海洋经济方面给予相应补贴和税收优惠的政策;在融资方面,3省都强调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各大地方银行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也都指出会加大海洋金融投资力度,优化海洋金融资源配置。浙江的国税新政助推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国海洋开采油气进口物资免征进口税,中国海运称将投200亿助广东发展海洋经济,广东还利用优越地理位置积极向华侨、国外银行贷款融资。金融体系的支持对海洋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同时海洋经济的发展也为金融业发展带来了机遇。
3 三大海洋经济规划的侧重点
3.1 山东蓝色经济区规划的侧重点
3.1.1 突出陆域经济依托
据初步核算,2010年山东蓝色经济区内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 724.9亿元,占全省的47.5%;地方财政收入1 183.8亿元,占全省的43.1%;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1 557.4亿元,占全省的4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 894.9亿元,占全省的41.5%[1]。山东半岛强大的腹地经济优势为山东海洋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优越基础。山东海洋规划因此十分注重发挥和利用腹地优势,明确提出要统筹海陆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海陆相连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按照以陆促海、以海带陆、海陆统筹原则优化海陆空间布局;同时,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与蓝色经济区规划也存在重叠,指出要妥善处理半岛蓝色经济区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关系,重新组合、调度、配置两大经济区域内外各种发展要素,对外吸引要素流动形成洼地效益,对内错位互补、优势互促呈现要素叠加效应,实现黄蓝融合、海陆统筹、一体发展[2]。
3.1.2 高度重视科技创新
山东海洋科研实力居全国首位,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贡献率超过60%,共有国家和省属涉海科研、教学事业近60所,省部级海洋重点实验室29家,拥有海洋科技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包括国家实验室、海洋实验所等18处,各类海洋科学考察船20多艘。山东在蓝色经济区规划中不断强调要利用科技创新加快培育战略性海洋新兴和高端海洋产业,在发展原则中突出海洋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在发展目标中提出2015年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形成,资助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5%,规划的每一条纲目中几乎都可以体现山东海洋规划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发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视。
3.1.3 强调海洋文化产业
山东海洋人文资源底蕴深厚,其海洋文化拥有6500年的历史,潍坊风筝节、烟台葡萄酒庄、青岛奥帆赛、蓝色经济国际高峰论坛、国际海洋节等创造了古老而灿烂的海洋文化,特色鲜明。在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定位中明确提出要提升海洋文化品位,利用滩涂资源积极发展海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海洋第三产业规划中,指出应突出海洋特色,推动文化、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海洋文化创意、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建设全国重要海洋文化产业基地;深刻挖掘海洋人文资源内涵,做大做强山东蓝色旅游品牌。
3.2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特点
3.2.1 重视港口经济开发
浙江省拥有全国最长的海岸线,全省海岸线达6 696 km,规划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506 km(而山东深海泊水位港相对较少),占全国1/3。而在国家蓝色经济战略中,港口是最重要的载体,是海洋与陆路的“枢纽”,航运也是最现实的支柱产业。浙江省具备得天独厚的港口特别是深水港优势,因此海洋经济规划的重点是港口(航运)经济发展。其宁波—舟山港2010年完成货物吞吐量6.3亿t,集装箱1 314万标箱,已跻身全球第一大综合海港、第六大集装箱港[3],因此宁波—舟山港市核心区建设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重中之重。
3.2.2提升海岛多元化开发力度
这与其海岛数量众多和未开发利用的无人海岛较多因素有关。浙江省面积500 m2以上海岛2 878个,海岛数量居全国首位,面积500 m2以上的无居民海岛2 800个,居全国之首。其规划中提出要合理开发利用,加强分类指导,根据各海岛自然条件科学规划,注意合理布局,避免雷同和重复建设。着力建设各具特色的综合开发岛、港口物流岛、临港工业岛、海洋旅游岛等不同类型海岛开发,发展成为我国海岛开发开放先导地区。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舟山成为我国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重庆两江新区后又一个国家级新区,作为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层面新区,将极大地推动浙江经济发展,并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积累宝贵经验。2011年11月11日,浙江大羊屿岛被高宝投资有限公司拍得,这是国内首个海岛使用权被公开拍卖的无居民海岛。这些无居民海岛生态环境良好,植被覆盖率高,周边海域渔业资源丰富,加强对这些海岛的开发,将极大提高海洋经济发展效益。
3.2.3 强调清洁能源发展
浙江省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建设海洋生态方面十分重视清洁能源的发展。其清洁能源岛定位与其拥有卓越风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资源有关。浙江海洋能蕴藏丰富、可开发潮汐能装机容量占全国40%,潮汐能占全国一半以上,利用潜力巨大。在战略定位中的示范区中,清洁能源示范区予以单独列示,强调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在海洋产业发展中,规划强调围绕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积极开发海岛和近海风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具体包括推进舟山燃料乙醇基地,扩大天然气应用比例和总量,培育壮大LNG冷能产业链等。
3.3 广东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的定位重点
3.3.1 强调提升海洋综合管理能力
广东省海洋经济规划全称是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其综合二字已突显战略广东的定位重点。广东省长期占据我国海洋经济第一大省的宝座,在“十一五”时期广东省海洋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7.8%,国家海洋局最新公布的《2011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9 807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21.5%,占广东地区生产总值的18.6%,已连续17年蝉联全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冠军宝座。然而,广东海洋资源利用不够集约、综合开发水平较低,海洋开发仍多局限于海岸、海域和少数海岛,发展模式单一,海洋资源开发以粗放型为主,新兴产业发展乏力,海洋管理仍处于多头管理局面,这都是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广东省优越的海洋经济战绩为其实现高水平综合管理打下良好基础,广东经济大省有实力、有精力去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其综合管理水平有待加强。所以在广东海洋规划中,广东侧重海洋综合开发和海洋综合管理。
3.3.2 注重加强与周边多个经济区的交流合作
这与广东省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因素密不可分,广东毗邻港澳台,面对东南亚,经济实力雄厚,对外开放度高,是我国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地区,在规划期间,要体现其开放度,加强与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地区和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对接合作,其空间布局中的“极”和“圈”布局范围广,推行层次深,在推动周边多个经济区发展方面,广东省在三大海洋规划中独占鳌头。这是发展海洋经济难能可贵的优势条件,广东省也提出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这一优势。
3.3.3 加强南海战略开发
广东省濒临南海,南海海域广阔、海洋资源产权虚置和管理无力使南海资源的开发一度处于无序状态。为了加强海洋维权,保护开发我国南海资源的战略基地,广东发展海洋经济战略规划要由近海向深海拓展,推进南海全方位保护开发,同时抓住东盟自由贸易协定机遇,加强与东盟各国经贸往来,构建东盟合作海上通道[4],维护中国主权和权益,确保航行自由和安全。
4 促进海洋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
4.1 借鉴国外成功经验,选择突出地域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
我国南北沿海经济条件、人文环境和教育科技水平等存在较大差异,各地在选择具体的经济发展模式时,要根据自身资源禀赋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确定,决不能生搬硬套,盲目模仿。在发展海洋经济的道路上,3个试点省份要结合实际多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汇聚优势,形成差异化错位发展的特色试点模式,避免出现产业结构雷同、布局雷同,造成资源浪费。
具体来说,山东和广东省属于大陆较发达地区,可深度借鉴全球海洋经济发展的美国模式:大陆立国,海洋突破[5]。山东作为发展海洋经济的先行者,在发展海洋经济、实施海洋法律法规政策方面总是走在前列。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办公室网站开设早、信息完备,山东率先开展海域使用管理专项督查工作,海洋地学科普丛书在青岛首发,大型海洋文化纪录片《走向海洋》观片座谈会在青岛举行,《山东省无居民海岛使用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较早出台,率先实施《山东省海洋生态损害赔偿费和损失补偿费管理暂行办法》,为海洋生态补偿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烟台、威海、潍坊等有关海洋经济发展信息良多,起到了积极的宣传和高效的示范效应,推动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浙江、广东在此方面应多借鉴山东省做法。但山东民间资本投入相对南方城市融资环境和融资渠道活力不足,故应引导、鼓励民间资金通过信托、产业基金等渠道参与海洋重大基础设施、重点产业项目和海洋优势产业建设;支持民间资本入股区内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地方金融组织,吸引民间资本支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6]。
浙江是一个内陆资源匮乏的省份,可借鉴内陆资源同样较贫乏的日本海洋模式:陆海联动,全面开发[5]。日本十分重视海洋科技开发,海洋区域已形成,并以大型港口城市为依托,海洋开发向纵向深发展,已形成包括沿海旅游业、港口及海运业、海洋油气业为近20种海洋产业[7]。浙江应借鉴日本宝贵经验,提升海洋经济科技含量,实现海洋资源合理开发与技术高效开发。技术的开发离不开人才资源,在浙江整个海洋经济蓝图中,与海洋关联的人才需求量旺盛。因浙江陆路资源较山东、广东匮乏,地域面积小,其对人才的吸引力还有待提高,今后工作中必须靠环境留人、靠事业留人,积极争取与国内外优秀海洋院校合作培养人才,大力推进人才发展,加快建设人才强市,不断增添海洋经济发展新动力,为规划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以独特的海洋人才优势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赢得主动。
广东位于濒临南海的特殊地理位置,在发挥保持自身实力的同时,要加大开展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研究工作,组织实施各项维权专项研究工作,及时提交维权和外交斗争需要的成果,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提供法律武器,拓展我国海洋战略空间,同时加强南海海洋生物放射性检测,积极投入南海资源开发和保护,提升我国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保障国家经济战略安全。作为海洋经济大省,广东在取得优异经济成果的同时,海洋环境恶化趋势未得到有效遏制,其近海污染问题相对较严重,各部门要推动主要河流流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布局,做好对广东近海的保护,尤其要强化以珠江流域为重点的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解决珠江八大入海口携带入海污染物严重等问题,从源头上保护广东海洋环境质量[8]。
4.2 大力提升海洋综合管理水平
我国沿海地区平均每年都会遭到数十次风暴潮和巨浪的袭击,直接导致堤坝损毁、近岸地区淹没、沿岸工程受损、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据了解,已建和在建的核电厂,虽然在设计过程中已对风暴潮、海浪等灾害影响有所考虑,但绝大部分都未充分重视可能遇到的海啸巨灾和海冰灾害的风险。而在重化工、储油储气基地等工程设计过程中,基本没有针对重大海洋灾害进行系统的风险评估。一旦发生海洋灾害,既会对这些设施产生强大的破坏力,也有可能造成核事故、危险化学品泄漏和溢油等次生灾害[9]。因此,三大海洋规划区应尽快启动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工作,抓紧开展针对沿海大型工程的海洋灾害风险评价工作,同时推动建立沿海大型工程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制度;全面实施海洋开发制度和保护机制,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未雨绸缪,提高海洋预警与监测水平;加强海洋维权建设,及时处理海洋污损事件,积极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营造蓝色洁净的海洋环境,确保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4.3 采取有效措施,使海洋发展战略规划切实落到实处
作为国家级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鲁浙粤三大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为3省未来海洋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描绘了美好的蓝图,但是如何实施好、落实好规划更加重要。国家海洋局及其下属分局、研究所和业务中心以及国家和地方各级相关部门应各司其职,肩负起振兴国家海洋经济的重任,及时发布海洋经济的发展动态,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海域宏观管控能力,提高海洋立法水平和海洋执法监察水平,督促各省市切实履行规划;在各地对海洋经济的认识已趋于统一的背景下,各级地方政府应进一步科学细化和分解《规划》的各项任务,明确各自的定位和职责,密切配合,在遵守国家颁布的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制定适合各自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各类政策和措施,设计一系列配套方案并灵活执行;提高海洋管理信息透明化、公开化程度,集思广益,加强交流合作,开展经验总结,敦促和保障海洋经济规划的有效和顺利实施;沿海各地要特别重视通过新闻媒体,组织海洋知识竞赛,开展业务学习和培训等途径加大普及海洋经济发展的宣传,进一步扩大海洋经济影响力,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灵魂支撑。
[1]邵长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点任务[J].山东化工,2011,40(3):7-10.
[2]郭先登.关于提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水平思考[J].山东经济,2011,27(1):120-126.
[3]周世锋.构建“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发展格局[J].浙江经济,2011(7):16-17.
[4]谢奇,刘苗.国务院批复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广东正式进入“蓝金时代”[J].广东造船,2011(4):20-25.
[5]罗天昊,刘彦华.全球海洋经济三大模式[J].蓝色经济,2011(1):110-113.
[6]国家海洋局.山东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半岛蓝色经济区[EB/OL].(2011-12-20)[2012-04-11].http://www.soa.gov.cn/soa/management/protection/webinfo/2011/06/1307405329825392.htm.
[7]储永萍,蒙少东.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J].湖南农业科学,2009(8):154-157.
[8]国家海洋局.地方两会关键词:海洋[EB/OL].(2011-12-20)[2012-04-11].http://www.soa.gov.cn/soa/news/organizationnews/ webinfo/2012/01/1326607668362479.htm.
[9]国家海洋局.海洋部门在防灾减灾中将发挥重要作用[EB/OL].(2011-05-13)[2012-04-11].http://www.soa.gov.cn/soa/management/forecast/webinfo/2011/05/1304819184644754.htm.
2012-03-2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2YJCZH009);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资助项目(200805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