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识王世襄
2012-12-25撰文叶柏风
撰文:叶柏风
相识王世襄
撰文:叶柏风
Getting to Know Wang Shi Xiang
1978年暑假,我与一同留校的袁宇樑同学(现定居于美国弗吉尼亚州,职业画家和画商)赴京拜师求教,住在我伯父叶浅予家里。伯父为我们引见了两位可以给予我们赴京学习以帮助的人物,一位是时任中央工艺美院院长的张仃先生,还有一位是住在北京芳嘉园胡同的黄苗子先生。张仃院长给我们介绍了中央工艺美院环艺系的罗无逸教授,罗教授就我们专业上如何继续学习给予多次指导。黄苗子先生带着我们拜访了住在同院北屋的王世襄先生,当我踏进王先生斗室的那一刻起,就感觉到我和他会成为好朋友,王先生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地道的北京老人,穿着圆领汗衫、大裤兜,你可以随便和他聊天。从那时起我与王世襄先生结下了忘年交,成了他的学生。
北京芳嘉园15号
初次来到南小街芳嘉园15号,第一印象这是个比较陈旧的四合院。我先来到较为熟悉的黄苗子和郁风夫妇家里(郁风在上海的母亲家是我当年一年中要去一、二次问候老人家的地方)。他们夫妇的居室里,几间房间都不大,郁风这位对装饰设计非常有研究的设计师将家里布置得既艺术又温馨。然后黄苗子带着我们来到了王世襄先生的居室,初次拜访,我感到王家太挤了,家具都是堆在一起的,可以转身的空间很少。交谈之后我对王先生有了大概的了解,芳嘉园15号的四合院是王先生父亲传下的房产,家里堆着的家具是“文革中”抄走后归还回来的,因“文革”封存的几间房还没有还给王先生,所以现在的住房还很困难。
黄苗子、郁风夫妇1957年起成为芳嘉园15号的房客,住在东厢房,装帧设计家张光宇那时也搬进了西厢房,芳嘉园15号成了京城文人物以类聚的“世外桃源”。暑假拜访时,我感觉出王世襄夫妇和黄苗子夫妇是难得的好邻居,他们身上有着现代社会中文人身上极为难得的沉静、陶醉、投入与执着。
《珍赏》王世襄落款
王世襄的收藏如何完好保存下来
当时王世襄一家挤在抄家封存后留下的两间屋里,我们正好看到了还回来的王先生原单位文物局抄他家时搬走的家具和文物。这些文物能完好保存下来,这里有王先生的妙招。“文革”初期,“破四旧”来临,王家满是精心收藏的珍贵文物,如明式家具、佛像、铜器、鸽哨等等,这些无疑都属于应该被破除之列。王先生不待革命小将的到来,率先“自我革命”,主动到文物局请红卫兵前来抄家。文物局的红卫兵的确与众不同,虽然是抄家,却知道这些文物的价值,运走时非常小心。我们到访时有幸看到了王先生多年的收藏,当时还只是认为我们有眼福,却没想到这成为我日后能跟随王先生学习的机遇。
王世襄通过信函给予指导
这个暑假的京城之行,有太多的感慨,开了眼见,拜了老师。当时自己很兴奋,家具这个专业在我国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教学模式,很有挑战性。
回沪后,我与王世襄继续保持信函往来,向他求教知识。我请教中国古典家具木结构的名称,王先生随即来函(信函复印件一),“你校有一位精通大、中、小件的老师父,又有一部艾克的图考(注:中国花梨木家具图考,艾克编著),我认为你的条件已经很好了。我替你出个题目,不妨试试。(一)把艾克书中的家具画一下。(二)拿你画的图及原图请教老师父,请他告诉你每一个构件部位的名称、结构、做法等等,要做笔记。可以用铅笔注在图上。这样你得到的知识将是书本上找不着的。我就曾向北京的老师父请教询问一切。将来你问到的南方名称可与我问到的北京名称核对。”
信函复印件一
信函复印件三
在王先生的指导下,我们在学校自已绘制了一套中国家具木榫结构图,还送给中央工艺美院罗无逸教授一套,他将此作为教材在当时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环艺系使用。
信函复印件二
酝酿编辑出版《明式家具》一书
在与王先生一段时间的通信往来后,他对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掌握了中国古典家具的一些初步的常识,对家具的结构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王先生这时提出了他的编书计划,轻工出版社也有出版的意向,希望我们能参加,绘制家具结构图,我们当然是求之不得。他考虑到当时我们在学校有教学工作,安排我们在79年的暑假再次赴京协助他做测绘图工作。(信函复印件二)“一、你们有教学任务,当然必须在没有课的时候进行工作。我的文字稿尚须整理补充一下,预计六月间可以基本完成,然后再多搞些拍照组织制图工作,否则会分散精力。我还在协助故宫编一本图系,也要待六七月才能完成。因此你们从今年暑假开始来京工作为好。二、我和出版社谈好:文字稿、照片及插图可以先出,测绘图另订一册,可以后出。估计实测今年不一定完成得了。可分几次进行,也要看轻工出版社还能组织到多少制图力量。很可能你们要来两三次才行。三、关于出版社出面联系,公函中要强调此书的意义、和教学关系、指定请哪位同志来支援工作等等,到时我会拟函稿和社方联系并征得他们同意后再发函。”
出版计划受挫
王世襄的编书计划已制定完毕,但是由于计划中要借用故宫的收藏家具,故宫博物院开出过高的条件,出版计划因此暂时搁置。
(信函复印件三)“前天我去轻工出版社,他们给我看一张七月十三日上午的电话记录,是故宫对采用他们所藏家具的答复。他们竟提出要收以下费用。计:一、资料费,二、稿费,三、收藏费,四、彩色底片一套,五、工作人员搬动费,六、借地方工作的场地费等六种之多。真是奇闻。我们为之啼笑皆非,名为收费,实际上是拒绝!上述条件出版社万难接受,我也只得暂且先整理编写文字部分,拍照测绘工作只有以后再说了。看来此风也不可长久下去,总有一天要有变革的。过去我太天真了,对一切估计不足。咱们的合作,只有再等机会了。”
1 明黄花梨交椅照片
2 明黄花梨交椅照片
3 明黄花梨交椅照片
4 明黄花梨交椅实测图
5 明式花梨木交椅测
6 绘稿明式花梨木交椅测绘稿
1 明黄花梨高面盆架照片
2 明黄花梨高面盆架照片
3 明黄花梨高面盆架照片
4 明黄花梨高面盆架实测图
《明式家具珍赏》进入文物出版社的计划
1981年9月,我有幸得到学校的选派到北京中央工艺美院环艺系学习进修。到了北京办完入学手续,我即去王先生的家里探望,他非常高兴,希望我能在北京的这段时间里为他做些书稿的案头工作,我们共同商定了一个工作计划。我看到王先生执着地为自已多年的明式家具编著计划不断奔走,补充资料,完善书稿,深深为之感动,也真心希望王先生的出版计划能得到出版社的支持。
1982年年初,王先生打电话约我到他家里,高兴地告诉我,经他多方努力,文物出版社将《明式家具珍赏》一书列入出版计划,香港三联书店作为联合出版方。不久此书的工作小组成立了,王世襄作为编著者,在文字工作之外,还要落实家具选用;文物出版社派出了一位编辑组织协调,还安排一位摄影师到现场拍摄家具照片;王先生同时聘用朋师傅做家具的修复,我做家具的实测图工作。我们这个工作小组在各种现场连续工作了三、四个月,大家的手头都有了可贵的第一手原始资料。我在进修做室内装饰项目设计的同时,绘制完成了大部分明式家具的测绘图,进修结束回到上海后完成了全部测绘图工作。
1985年,《明式家具珍赏》中文版在香港出版,(图4)并在香港举行了首发式,此后又出版了多个语种的版本。多年的心血得到了回报,王先生心情愉快,他产生了更多的出版编著计划。(信函复印件五)各地各种企业纷纷联系王先生,希望与他合作共同制作仿明式家具的产品。王先生在给我的信中写道:“‘珍赏’英文本已出版。三联出了四个本子计:(一)香港本,(二)英国寒山堂本,(三)美国本,(四)泰国本。……法文本也已出来了,咱们合作的这本书,除了经济上吃了亏,总算是成功的。公认是前所未有的权威著作,总算为中国人争口气。外国的文物工作者、博物馆界,室内装饰家,家具设计者及制造商几乎人手一册。国内外的家具厂颇有人希望我出来当他们的顾问或合作开家具厂(以仿明为主),总之是要利用我这块牌子。根据目前情况确实有销路,有利润,天津还有熟悉此业的人愿意帮我做,外资也有办法。不过我已将七十三岁了,精力不够了,何况我还有许多书要写,我究竟只是一个书生而不是企业家。假如真能搞起来的话,一定要有我信任的而且年富力强,精明强干,同时又踏实肯干的骨干才行。因此我想到你,不知你是否感兴趣。现在姑且言之听听你的意见,见面可以再详谈。最近也有人表示愿意出资帮我建立明式家具博物馆,究竟有多少诚意,也还不能说,待事实来证实吧。其实博物馆可以和仿古家具厂合起来搞。仿古上马了,以后不妨生产新式家具。总之,希望听到你的想法。”
5 明紫檀大画案照片
6 明紫檀大画案照片
7 明紫檀大画案照片
8 明紫檀大画案实测图
9 明紫檀大画案测绘稿
王世襄的明式家具博物馆梦想
当时有一位台湾的企业家已和王先生洽谈组建明式家具博物馆,同时建立一家家具生产企业,计划已到非常详实的程度,后因场地没能落实而作罢,这也成为王先生的一大遗憾。
明式家具博物馆的组建计划没有成功,后才有王世襄收藏的明式家具进入上海博物馆的故事,上海博物馆成为得到我国民间收藏明式家具最多的博物馆。1998年,王世襄重访上海博物馆,再次看到自已多年的收藏有了好的归宿,感到安心了。“上博陈列我收藏的家具,搞得不错,不仅弥补了过去只有外国博物馆有中国家具陈列,中国反没有的缺憾,而且在规模上还超过了它们。所以我们很满意。”
本专题王世襄信函和《明式家具珍赏》测绘稿由叶柏风收藏
叶柏风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