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盖
2012-12-24韩少功
小品文选刊 2012年11期
太平墟有一个大宅院,久经风吹雨打,已成断壁残垣,主人不知去了何方,留下这个地方建成了一所村办小学。宅院大门外有一堵青苔斑驳的方墙,正好挡住院门,就是人们常说的“照壁”。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过:“天子外屏,诸侯内屏,礼也。”(见《大略篇》)说的是帝王之家照壁在外,大夫之家照壁在内,是很有讲究的。
照壁没有多少安保的意义,只是对门外视线的遮挡,以便避开公众的观看。比较而言,这里的下层贫民院房一般来说就既无内照壁亦无外照壁,敞敞的大门朝天,大概粗茶淡饭乃至家徒四壁一类也没有什么需要掩盖。由此可见,藏有藏的资格,看是看的权利,只有富人和官人,才有视阈的超量占有,才可以不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家,而自己一出门就可以透看别人的家,享受目光的无所不及。
现代社会里单向透光的玻璃幕墙是照壁的升级形态。还有警卫线、黑帘轿车、专用电梯、电视监视眼、保密文件等,这些其实都是照壁的延伸,显示出观看权利的不同等级。领导人一般都配有单独的办公室,是不可以被随意观看的,于是便多了一些神秘和威重之感。一般低级职员则常常像是宽大办公室里的大宗鲜货和混装物品,彼此间的隔板也很低,以便电视监视眼下无所藏匿,或者领导前来时,可以一览无遗,统治首先在目光里实施。
公共话题是大众一种广义的“看”,因此常常指向这个世界最为宝贵的东西,比方说性,是个人生活最要遮盖的部分;比方说高层政治,是社会生活中最常遮盖的部分。很多作家和记者都深谙此理,动笔就往这两大热点使劲,即便重复即便粗劣,也永远会有热销的魔力。这也证明遮盖可以刺激对展露的追求,“欲盖弥彰”是之谓也。遮盖几乎是展露的一种变式,为观看提供更为恒久和强大的动力。
有一次,我在餐桌上遇到一位奇人,是一个普通交通警察,听我的朋友高君提到一位领导,立刻指出其名字记忆的错误。高君不服,与警察抬上杠了。警察仗着酒威一口气说出该省全部省级以上官员的名字,让高君傻了眼。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他们的调查研究与生计没有任何关系,完全是业余爱好,是一种佐餐的口舌之乐,如此而已。
选自《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