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种监测方法对稻纵卷叶螟成虫的监测效果

2012-12-24马池芳邱来玉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10期
关键词:卷叶螟测报成虫

马池芳,邱来玉,陈 君,陈 伟

(1.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农林局植保站,浙江椒江 318000;2.台州市椒江区三甲街道,浙江椒江 318014)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主要病虫害之一,在浙江每年发生5-6代,一般以早、晚稻穗期分别受4(2)代、6(4)代为害为重,近年,随着单季晚稻面积扩大,插种提前,5(3)代发生与危害亦较重[1]。由于气候条件适宜、加上耕作制度变化等原因,该虫在椒江区大发生频率增加,对水稻安全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而准确、及时掌握稻纵卷叶螟发生动态是做好该虫防治的关键。目前,传统稻纵卷叶螟成虫监测一般采用田间系统赶蛾法,该法测报手段落后,存在着赶蛾时间早、工作不方便且十分辛苦等诸多缺点,对于当前各地测报人员缺乏,乡镇植保干部不稳的现状不相适应[2]。为探索稻纵卷叶螟成虫监测新方法,笔者通过对4 a来的智能测报灯灯下数据观察发现智能灯灯下稻纵卷叶螟蛾峰与田间人工赶蛾蛾峰非常吻合。现将整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佳多智能测报灯1盏,1.5 m长的竹竿1支。

1.2 方法

试验于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三甲街道坚决村水稻田进行。试验设佳多智能测报灯和田间人工系统赶蛾2种方法。智能测报灯从每年4月1日开灯到10月20日关灯,每日记载稻纵卷叶螟蛾量;田间系统赶蛾选择长势均匀的水稻田6块,于每年5月25日至9月20日进行隔日系统赶蛾,并记录单位面积平均蛾量,进行为期4 a监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2种监测方法对稻纵卷叶螟成虫高峰期比较

试验结果 (表1)表明,采用田间系统赶蛾法,稻纵卷叶螟各代次4 a累计共有25个峰次,而智能测报灯出现24个峰次,仅相差1个峰次。相差的该峰次主要是当时田间蛾量太少,667 m2仅为23头,而引起灯下诱蛾不明显。从表1同样可看出,采用智能测报灯和采用田间人工赶蛾,对稻纵卷叶螟峰次的确定非常接近,智能测报灯与田间赶蛾峰期相同或提早推迟1~4 d。由此可见,采用智能测报灯监测稻纵卷叶螟消长规律是较为可靠的。

2.2 2种监测方法对稻纵卷叶螟高峰日蛾量比较

试验结果 (表2)表明,2008-2011年,2种监测方法监测到的成虫高峰日蛾量,除2010年7月22日峰次量相接近外,田间赶蛾日平均蛾量明显高于灯下日诱蛾量。如2010年7月6日峰次,每667 m2田间蛾量1 613头,灯下只有50头。同样从全年各代次高峰日累计蛾量看:2008年田间赶蛾2 830头,灯下358头,蛾量之比为7.9∶1;2009年分别为583和274头,蛾量之比为2.1∶1;2010年分别为3 886和457头,蛾量之比为8.5∶1;2011年分别为500和136头,蛾量之比为3.7∶1。由此说明,灯下诱集能力有点偏弱,采用智能观测灯监测稻纵卷叶螟成虫消长规律,在发生量中至偏轻发生时,总体不如田间赶蛾效果明显。

表1 2008-2011年2种监测方法稻纵卷叶螟成虫高峰期比较

表2 2008-2011年2种监测方法稻纵卷叶螟成虫高峰日蛾量比较

3 小结

本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智能测报灯能有效监测稻纵卷叶螟成虫田间种群消长动态,监测到的各峰次和田间人工系统赶蛾基本一致,说明采用智能测报灯监测稻纵卷叶螟成虫在测报工作中是可行的。当然,智能测报灯在稻纵卷叶螟发生偏轻时,上灯数量较少,因而测报上,2种监测手段应相互结合,才能较准确地掌握虫情。从本试验看,智能灯诱集数量相对较少,这可能与其趋光性弱、夜间天气状况不同等有关。

[1] 张左生,钱冬兰,章强华,等.粮油作物病虫鼠害预测预报[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61.

[2] 刘万才,姜玉英,张跃进,等.推进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事业发展的思考[J].中国植保导刊,2009,29(8):28-31.

猜你喜欢

卷叶螟测报成虫
太仓市近年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及防治进展
棉大卷叶螟识别与为害症状
综合流量法在金沙江下段水文测报中的应用
储存条件对花绒寄甲成虫寿命及产卵量的影响
栗山天牛成虫取食、交配和产卵行为
夸夸咱们的测报员
崇明区稻纵卷叶螟历年发生特征分析
柿树害虫枯叶夜蛾防治效果试验研究
浦东新区梨树上四种刺吸式口器害虫成虫发生规律初探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测报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