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县红枣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2-12-23王建利
王建利
(佳县林业工作站,陕西佳县 719200)
1 佳县红枣生产的自然环境条件分析
佳县地处陕西省东北部,黄河中游晋陕中段西岸,北临榆林、神木,南临吴堡,西接米脂、绥德,东临黄河,与山西省临县隔河相望。县境南北长85km,东西宽23.9 km,总土地面积2 026.7 km2。
境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东经110°48″,海拔675~1 339.5m,最大高差664.5m,全县依据不同的地貌特点分为三大地貌类型区。即北部丘陵片沙区、西南丘陵沟壑区、黄河沿岸土石山区。红枣主要分布在黄河沿岸土石山区,该区年平均气温8.5~8.9℃,≥0℃的积温4 246℃,≥10 ℃积温3 812.6 ℃,平均无霜期157d,年平均降雨量395 mm,其中7、8、9 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4%。由于佳县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生产出的红枣个大、肉厚、色深、营养成分高,品质优良。佳县现有枣树533.4km2,木枣是佳县的主栽品种,占70%以上,其中挂果面积400.1km2,年产红枣2.5万t,红枣年总产值7.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9.6%。红枣是佳县的主导产业,是黄河沿岸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1-2]
2 佳县红枣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品种分布及生产现状
佳县红枣资源分布广泛,无论河川、坝地、滩地、台田、梁峁、坡洼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黄河沿岸土石山区及西南黄土丘陵地区(见表1)。全县红枣分布形成两大区域。
一是黄河沿岸土石山区,包括螅镇、坑镇、店镇、木头峪、峪口、佳芦镇、朱家洼等8个乡镇。该区域靠近黄河,有不少的河淤坍塌地,土壤比较肥沃,枣树栽植历史悠久。加之海拔较低,温度较高,昼夜温差大,红枣品质优良。该区红枣栽培历史悠久,泥河沟村集中分布的千年以上枣树上百亩,至今枝叶繁茂,果实累累。这一区域以木枣为主,木枣是佳县的地方品种,品种分化严重,类型多样,如油枣、佳县长枣、方木枣、条枣、板条枣等,面积占到佳县红枣面积的60%,产值占农业总收入的87%。
二是西南丘陵沟壑区,涉及康家港、大佛寺、乌镇、刘家山、金明寺、通镇6个乡镇。该区内土壤多为黄绵土,其土质较好,但温度较低,物候期较晚,适宜鲜食品种或兼用品种生长,该区域地形地貌复杂,现栽培的品种主要以赞皇大枣、骏枣、梨枣等外引品种为主,分布面积占佳县红枣面积40%。
表1 佳县红枣面积分布情况
2.2 制约佳县红枣生产的主要问题
2.2.1 主栽品种退化,品种搭配不合理 螅镇、坑镇、店镇、木头峪、峪口、佳芦镇、朱家洼、刘国具8个乡镇位于黄河沿岸土石山区,该区是优良制干品种的优生区,目前的主栽品种为木枣,而木枣栽培历史悠久,有上千年的栽培历史,品种严重退化,变异类型多样[1],果形、大小、品质和结果特性等方面差异很大,红枣品质参差不齐,优质果率低,效益差,产量不稳定。目前,该区木枣的平均每667m2产量为410kg,单株产量只有11kg,平均每667m2产值仅1 400元。
佳县西南丘陵沟壑区的大佛寺、乌镇、刘家山、金明寺、通镇等乡镇,是鲜食品种和兼用品种的优生区,目前主要以外引品种为主,如骏枣、赞皇大枣、梨枣、帅枣等,该区品种数量多而杂,但品种优势不明确,没有明确的主栽品种。
2.2.2 以根蘖苗栽植为主,种苗质量较差 佳县红枣苗木来源全部依靠根蘖苗,由于以地方品种为主,枣农在栽植时多就近挖掘根蘖苗定植,而由于木枣类型多,退化严重。栽植的根蘖苗混杂现象严重,苗木规格不一,生长参差不齐。
2.2.3 管理粗放,标准化生产程度低 佳县老枣区依然采用传统的红枣栽培模式和栽培技术,红枣生产科技含量低,管理手段落后。佳县虽然制定了红枣栽培的地方标准,但推广力度不够,加之,城市化建设速度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劳动力严重不足,红枣的标准化管理难于执行。特别是老枣区,在分户经营条件下,多数群众完全依靠自己多年的经验进行管理,新品种、新技术普及率低。
2.2.4 经济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陕北枣区春旱秋涝的气候特点是制约红枣发展的主要因素,雨季多集中在7~9月份,正直红枣成熟期,导致红枣裂果发生,收入大幅下降[2]。2008年全县因裂果腐烂造成减产40万t,直接经济损失7.6亿元。同时,枣尺蠼、枣镰翅小卷蛾、枣飞象、桃小食心虫以及枣锈病的危害造成减产。2010年调查全县受各种害虫危害减产率达41%,每年因虫害造成的损失达7.5万t。
佳县经济薄弱,红枣基础设施条件差,如道路交通、烘烤设备、采摘技术等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枣农遇到突发性灾害性天气束手无策。全县现有烘房200多个,每个烘房年烘烤能力4 000t,而全县年产红枣25万t,远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对于鲜食或兼用品种来说,没有冷库贮藏,市场供应周期短,特别是交通不便的地区,鲜食枣卖不出去,价格低廉。
2.2.5 体制机制不健全 一是各级政府尚未形成有效的红枣生产激励机制,以及鼓励政策少,资金、技术投入不足。二是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安全监管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导致红枣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三是红枣合作经济组织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功能还不健全,生产、经营还是主要依靠家庭为单元进行,果农组织化生产程度较低。四是县乡、村级红枣技术推广机构技术推广力量薄弱,技术储备不够,新技术推广应用率低。
3 佳县红枣生产发展对策
3.1 两大栽培区明确和发展优势品种改变
佳县红枣栽培区可分为两大区域,一是黄河沿岸土石山区,该区年平均气温较高,湿度大,是制干品种的优生区,而且是晚熟制干品种的优生区,主要推广近几年来从木枣类型中筛选出的优良品种,如“佳县长枣”、“陕北长枣”、“方木枣”等品种。这些品种是佳县黄河沿岸土石山区的优势品种,但目前推广面积还很小,不足10.067 万hm2,应采用高接换头、建立示范园等方法加大新品种的推广力度。二是西南丘陵沟壑区,该区是鲜食品种和兼用品种的优生区,推广的品种不宜太多,选择1~2个优良品种作为主栽品种进行推广,如蛤蟆枣、早脆王等。
3.2 全面推广红枣标准化生产技术
围绕制约佳县红枣产业发展的技术难点和关键环节,如裂果、病虫害防治等,邀请科研院校专家进行科技攻关,开展试验示范。依据国家质量安全标准,制定和形成配套的产业化生产标准,规范产前、产中、产后的标准化建设,指导枣农实施优质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及有机食品生产。成立果品质量与安全监测站,各乡镇设监测室,对生产资料选用、生产、包装运输进行全程监控,确保红枣达到优质无公害、绿色标准。
山地枣园采用水平沟或返坡梯田整地,鱼鳞坑栽植,地膜覆盖的栽植模式,提高保持水土能力。山地枣园每667m2栽植45~50株,株距保持在3~4 m;平原或滩地枣园一般采用密植栽培,株距2~3m,行距3~4m 建园,每667m2栽植90~110株。采用自由纺锤形或开心形树形进行整形。并在土、肥、水管理、花期管理、无公害病虫防治等方面进行科学管理,标准化操作,确保枣园高产、稳产、优质。
3.3 加大科技培训、技术推广力度
以现有的农技服务体系为依托,加强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对县乡级科技人员进行培训,并积极组织县、乡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发挥现有科技人员的作用,培训并扶持红枣大户和标准化栽植示范户,使种植户掌握标准化管理技术,科学管护,提高红枣栽培的作务水平。
3.4 加大投资体系建设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和枣农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体系,财政新增财力应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红枣示范园建设、技术培训、和硬件设施建设等。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退耕还林(草)等项目资金,要向良种技术推广、烘房建设和改造倾斜。各级金融机构要增大信贷规模,支持龙头企业建立红枣初级加工厂和交易市场,帮助枣农解决烘烤难问题。
4 讨论
佳县是我国红枣生产主产区之一,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受秋季阴雨影响,裂果损失严重,挫伤了枣农的积极性。生产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完全可以依靠中长期气象预报,适时采收和及时烘烤等措施来解决,红枣是佳县的主导产业,群众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佳县政府高度重视红枣产业的发展,“十二·五”期间,规划面积发展到6.67万hm2,面积增加了,硬件设施投入也应增加,特别是红枣烘房建设投入,是红枣丰产增收的关键。
[1] 曲泽州,王永惠.中国果树志·枣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2] 高文海,李新岗,王长柱.木枣优良株系的选择研究[J].果树报,2009,26(4):48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