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比较看宁波服务业竞争优势培育

2012-12-23戴娜林绍芳

浙江经济 2012年14期
关键词:生产性宁波服务业

□文/戴娜 林绍芳

与苏州、杭州、无锡和青岛等相关城市相比,宁波服务业发展总体比较优势相对较弱,生产性服务业比较优势显著,生产性服务业是今后提升宁波服务业竞争优势的最大发展空间

作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宁波市近年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把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作为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战略重点来抓,服务业已经成为宁波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但与苏州、杭州、无锡和青岛等城市相比,无论是从总量还是增速上服务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总体比较优势相对较弱。值得一提的是,宁波市生产性服务业比较优势显著,生产性服务业是今后提升宁波服务业竞争优势的最大发展空间。

在发展比较中呈现相对滞后

近年来,宁波市服务业总量持续扩大、增速保持稳定,对经济社会贡献日益突显。2011 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419.4 亿元,总量为2006 年两倍多,年均增速达12%。服务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投资快速增长、“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加快构建、集聚效应凸显,前进中见好态势更加明显。服务业已经成为宁波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地方财力的稳定器。

但是,宁波市服务业发展在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还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与相关城市比较,服务业发展步伐相对滞后。2011 年,宁波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和增速均落后于青岛、无锡、杭州和苏州等地,总量上,四大城市三产规模已经上3000 亿元,而宁波还位于2000 亿元以上的级别。增速上,宁波仅10.7%,落后于增速最高的城市苏州2.2个百分点。宁波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与长期以来形成的以临港重化工业为核心的产业结构体系有关,同时也与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有关。二是服务业自身转型升级不快。宁波市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较大,软件和服务外包、工业设计和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尽管发展势头良好,但是仍处于起步阶段。2011 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近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不足5%。三是产业竞争能力不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服务业大企业、大集团数量不多,高端服务业企业集聚效应不强,物流、金融、信息产业等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有效融合发展机制尚未形成。

与国内相关城市的比较优势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巴拉萨(Balassa)于1965 年提出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简称RCA 指数)。用公式表示:

在服务贸易中,Xij 表示i 地区j 产业增加值,Yi 表示i 地区GDP 总量,Xwj 表示全国j 产业增加值,Yw 表示全国GDP总量。一般而言,如果RCA>2.5,则表明该国或该地区服务业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如果1.25≤RCA≤2.5,则表明该国或该地区服务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如果0.8≤RCA≤1.25,则表明该国或该地区服务业具有中度的竞争力,如果RCA<0.8,则表明该国或该地区服务业竞争力弱。从对各项指标的计算结果看,得出以下三点结论:

一是宁波服务业具有中等竞争力。从历年RCA 指数看,1994 年以前宁波服务业竞争力较弱,RCA 指数均位于0.8 以下。1994 年,宁波被确定为行政副省级城市,宁波进入一个新的战略发展阶段,经济实力迅速提高,服务业发展上了新台阶,从竞争力较弱逐步发展成中等竞争力,1995 年以后RCA 指数均在0.9 以上,2011 年RCA 指数达到0.93。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一、二、三产比例由1990 年的 20.8:56.8:22.4 调 整 到 1995 年 的13.5:56.2:30.3,2011 年 三 次 产 业 比 例4.2:55.5:40.3。

二是宁波服务业比较优势仍然相对较弱。“十一五”初期,宁波服务业在五大城市中仍具一定比较优势,RCA 指数在杭州和青岛之后,明显高于无锡和苏州。但是整个“十一五”期间,宁波服务业比较优势逐年趋弱,2009 年RCA 指数被无锡赶超,2010 年被苏州赶超,与杭州和青岛的差距也逐年拉大,2011 年宁波市RCA指数为0.93,居于五大城市末位,服务业比较优势相对较弱。六大城市中,江苏省的苏州和无锡两市“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发展十分迅猛,尤其是苏州在大力度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下,以集聚区带动服务业发展的苏州模式实现新的跨越,“十一五”以来服务业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5%。相比之下,“十一五”期间,宁波服务业比较优势明显弱化,年平均增长率仅为13%,服务业占GDP 的比重为40%左右,“十一五”期间比重基本没有提高。

三是宁波生产性服务业比较优势强。分行业看,宁波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具有中等比较优势。传统服务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比较优势明显,2010 年RCA 指数0.96,比2006 年提高了0.12 个点,仅次于青岛,五大城市中位居第二位。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比较优势不明显,这两大行业比较优势以苏州和无锡较强。现代服务业中金融业比较优势明显,2010 年RCA 指数1.42,仅次于杭州,五大城市中位居第二位,房地产业和其他服务业比较优势明显较弱,尤其是房地产“十一五”期间比较优势明显下降,2010 年RCA 指数0.8,比2006 年下降了0.26 个点,位居五大城市的末位,其他四大城市“十一五”期间房地产比较优势均有所上升。宁波市生产性服务业比较优势明显,生活性服务业比较优势相对较弱。2010 年宁波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达到40%,居五大城市之首,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占比较高,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比重相对较低,居于五大城市末位。生活性服务业比重相对较低,2010 年宁波生活性服务业比重为42%,低于青岛、无锡和苏州等地。

表1 2006 年以来宁波及相关城市RCA 指数

突出重点培育竞争优势

加快服务产业升级,提升服务业竞争优势。要在巩固提高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文化创意、科技信息、商务中介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对新兴服务业要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对金融、通信、研发、设计、创意等行业在明确行业要求和经营资质的前提下降低准入门槛,消除对民营中小企业过多、过严的限制,放宽对民间服务企业在经营范围、经营方式上的要求,让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现代服务行业运作。

发挥比较优势,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基于生产性服务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宁波自身的比较优势,宁波有必要提出“生产性服务业适度超前发展”的战略目标,明确提出通过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带动整个服务业加快发展及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思想。制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目标和重点行业,并从财政、税收、投资、信贷和资金扶持等方面予以支持。积极引导与推进企业主辅分离,重点围绕研发、销售、采购、物流、商务等领域推进主辅分离,建立主辅分离“行政绿色通道”,向主辅分离企业提供高效行政服务,对已经分离出来的发展较好的企业,给予奖励,对新分离出来的企业,扶持其发展壮大,打造完整的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链。

加快集聚区建设,促进集聚集约发展。苏州市41 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有近一半在开发区内,苏州鼓励各类资本投资集聚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把集聚区打造成专业人才的高地、要素价格的洼地。集聚区服务产业发展要学习苏州实施差别化战略,依托本地优势产业,顺应周边企业发展需求,在为当地优势产业提供支撑的同时,迅速做大做强。集聚区要大力引进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大公司,采取公司品牌和集聚区品牌相互促进的发展战略,培育区内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推进模式创新,加快培育新兴服务业态。依托宁波港口、民营经济、块状经济优势,重点发展传统优势民营本土总部、开放型经济跨境经营总部、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总部、现代服务业高端总部等“四大”总部形态和总部经济集聚区;全面启动智慧物流建设,加快建设智慧港口、智慧物流创新基地,积极推进第四方物流平台的功能拓展;加快大宗商品“三位一体”建设,进一步确立区域性大宗商品集散中心和资源配置中心地位,重点发展液化品、塑料、有色金属、钢材等四大交易品种,努力构筑以交易为灵魂、物流为支撑、金融及信息等配套服务为保障的大宗商品“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开展电子商务试点。通过各种模式创新,全面提升商贸、物流、金融和科技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猜你喜欢

生产性宁波服务业
一图读懂宁波
观图释义:《红楼梦赋》与《〈红楼梦赋〉图册》的生产性传播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谈《网络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项目教学实施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产业集聚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影响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