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养老产业初探

2012-12-23徐正库

浙江经济 2012年14期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机构

□文/徐正库

(作者为浙江金基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如何在商业操作与解决社会问题中找到平衡点,在未富先老的特殊国情下找到养老的正确路径,是养老产业当前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中国社会老龄化问题不期而至。养老问题迅速成为社会承载压力,传统的居家养老正在受到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的挑战,机构养老因保障机制不健全,数量不足,从业人员素质低而备受质疑。养老产业正处在战略机遇期,但在政府扶持政策尚未定型、传统养老观念与创新养老机制的认知还不一致、社会化养老的商业模式未被认同的情况下,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如何在商业操作与解决社会问题中找到平衡点,在未富先老的特殊国情下找到养老的正确路径,让我国养老产业在兴起之初就尽可能地走在正确发展的道路上,是当前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老龄化加速下的服务缺失

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具有经济支撑力小、基数大、老龄人口高龄化过渡期短等特点。养老产业长期以政府为主导,养老机构多为非盈利性单位,老年护理服务和管理水平不高,老年生活和养护用品市场发展滞后,老年休闲娱乐市场需求量与软硬件设施差距巨大,老年理财正处于起步阶段。

问题一,人口的快速老龄化。我国已经步入“快速老龄化”阶段:2009 年,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增长到1.13 亿人;预计2020 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5 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2%;2050 年,老年人口将超过4 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超过30%以上,80 岁以上的老人将达到9448 万人,占人口比例的21.78%。随着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逐年降低,人口老龄化速度将不断加快,跨过中度老龄化门槛的地区逐年增多,其特点是“跑步”迈入“老龄化”。

问题二,养老服务体系缺失度高。随着人口老龄化及“421”家庭结构的形成,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养老服务等问题所引发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是我国养老床位总数仅占老年人口的1.59%,不仅低于发达国家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3%的水平;二是保障面相对较小,服务项目偏少;三是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布局不合理,机构“一床难求”与“床位闲置”的矛盾突出;四是养老服务专业人员缺乏,投入不足,监管不到位。五是是养老保障体制与体系建设不完善,存在着养老方式单一,养老资源供需失衡,配套政策、机制尚不健全等问题。

现有养老模式的不同特点

当前主要采用家庭、居家、机构、异地等方式养老,其中牵涉到的传统、伦理、责任、质量、继承、标准和专业化等诸多问题有待梳理。

——家庭养老。家庭养老是“在家养老”和“子女养老”的结合,是指由家庭成员提供养老资源的养老方式。家庭养老是一种代际责任模式。在经济供养上,家庭养老是代际之间的经济转移,以家庭为载体,自然完成保障过程,无需过多社会压力,是让老年人最具安全感和亲情感的传统晚年生活场所。但如今,家庭养老已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未富先老,使家庭养老环境承载过重;二是家庭结构小型化,使家庭养老负担加重;三是观念转变,使家庭养老趋向弱化。社会发展在肯定个体价值和个人幸福合理性的同时,动摇了传统的家庭伦理基础,游离“养儿防老”的观念,导致了当代中国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

——机构养老。机构养老是由综合性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资源的基本养老方式,包括老年社会福利院、养老院或老人院、护老院、敬老院、老年公寓等形式。其服务特点:一是公益性。机构养老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城市“三无”及农村“五保”老人,由社会公益部门、企业及其设施,提供养老服务的基本养老形式。二是全程性。服务不仅要满足老人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还满足老人医疗保健、疾病预防、护理与康复以及精神文化、心理与社会等需求。三是高风险性。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平均年龄大,衰老、伤害、疾病、突发意外等风险高;同时养老服务业还是个投资大、回报周期长、市场竞争激烈的高风险行业。

——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按照我国民族生活习惯,选择居住在家庭中安度晚年生活的养老方式。它以社区为平台,整合社区内各种服务资源,为老人提供生活帮助、康复卫生助餐、娱乐休闲等服务,是介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养老模式。

——异地养老。是老年人到外地居住的一种养老方式,包括旅游养老、度假养老、回原籍养老等。异地养老是一种新兴的养老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企业和老年人所认可,在欧洲已渐成趋势。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老年人逐渐倾向于异地养老的原因,是可以选择舒适的自然环境,功能齐全的养老设施、良好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保险服务等,形成一定的经济和需求聚拢效应。同时,相关的国家政府与商界也看到了异地养老互利多赢的产业发展前途。

拓宽思路:市场化是方向

从国内市场来看,养老产业尚处于“沉睡”阶段,养老服务产品的供给不足、比重偏低、质量不高,这些都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很多商机有待开发。未来5-10 年间,中国养老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家庭结构变化,独居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多,老年护理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拓宽思路吸纳社会力量发展养老养生产业势在必行。

——针对养老服务非专业化、服务质量低、服务人员素质差、服务供给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建议政府和市场联手构建适合老龄化社会的服务体系。在构建针对老年人专项卫生服务体系的同时,加强老年人口医疗和护理保障制度建设,提高保障质量,改善不同老年人群间的保障水平。整合教育和卫生管理部门资源,有计划地在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开设与养老服务专业的课程,推行养老服务职业资格管理和岗位认证考核制度,加快培养老年医学、护理学、营养和心理学等多方面的专业人才。

——针对公益性养老保障体系覆盖面小、保障力弱、结构不完整、保障单一、系统脆弱等问题,积极吸引境内外社会资金,运用商业模式促进养老产业健康发展。通过基金的方式专注于养老领域“全产业链”的投资,开发建设和运营老年公寓、老年社区;研发生产经营与老年疾病、护理、康复等相关的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用具;构建老年服务、培训、教育体系与机构等。整合国内外金融、保险、社保基金、民营养老机构、专业养生、养老服务体系,联手建立合资管理与运营平台,吸收境内外投资资金,采取多样化的商业模式,共同促进中国养老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针对要克服养老系统的福利运行、养老保障的政府行为、养老服务的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局限性,积极鼓励社会机构按照市场规律参与和发展养老产业。积极培育福利与赢利、机构与市场、基本保障与高端服务、政府职能与商业运营相结合的,能够满足不同层次需求,覆盖社会各种老年群体的三维养老体制与养老产业。国家应采取优惠措施鼓励社区等社会机构建立现代公司制的养老服务机构,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行双轨管理。并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运作,真正实现市场资源的择优配置,使各类社会福利机构能够自主运营,自负盈亏、快速发展。

——针对我国养老产业起步晚、基础差、任务重,但是市场大、需求多、前景好的实际,以政府职能部门为主轴,以金融、保险、社保为支撑、以国有及民间有志于养老产业的各方力量为基础,共同探讨适合国情和市场需求的养老地产发展模式。当前国家制定了“居家养老为基础”的政策,养老住宅的开发与建设迫在眉睫,居家养老所需的社区养老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问题亟待解决,满足居家养老和其他社会需求的高质量、高度职业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机构急需完善,有利于推进养老产业健康发展的盈利模式亟待开发。

同时,中国特色养老产业的形成面临着合理地处理家庭结构与养老负担、现代意识与传统观念、社会发展与家庭伦理等一系列矛盾。一是要针对家庭结构小型化的特点,科学调整养老的责任结构,在合理分配家庭与社会责任的同时,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余热,通过为老年人创造发挥余热的机会,用老年人擅长的知识、经验服务社会,换取养老储备,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挖掘老年人自我养老的潜能。据统计,中国60 岁以上老人中有45%左右在隐形就业。二是针对现代社会价值观的更新,创新结合居家养老与社会机构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模式,既保持传统的“孝文化”,又减轻“421”结构的家庭养老负担。中国有42.8%的老人拥有储蓄存款,要通过宣传与示范,让老年人用积蓄补贴养老成为时尚,把传统的资产承续转变成精神赡养下的资产合理使用。三是针对社会发展的新思维,依托商贸类企业建立消费型养老投资平台,通过整合商家需要稳定的客户、消费者需要稳定的投资回报、社会需要稳健的产业创新等不同的需求,以及商务平台、银行保险、信托机构、产品生产与经销商、物流仓储等资源,形成以养老为需求目标的新产业链。推广住房抵押倒按揭养老模式,利用消耗身前资产得到稳定的养老保障,转变传统的遗产传续观念。

猜你喜欢

老龄化养老机构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养老生活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