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施工中常见的几种钢筋连接误区分析
2012-12-23罗仕庆
谢 波,罗仕庆
(贵州省防雷减灾中心,贵州 贵阳 550002)
防雷施工中常见的几种钢筋连接误区分析
谢 波,罗仕庆
(贵州省防雷减灾中心,贵州 贵阳 550002)
该文详细分析了新建建筑在利用自身钢筋作为防雷装置时的几点方式和方法,指出一些常见的钢筋连接施工误区,提出新建建筑钢筋连接成顺畅电流通路的重要性,在新建建筑钢筋设计、施工、检测、验收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新建建筑;电气通路;钢筋连接
1 引言
现代建筑多利用建筑物自身钢筋作防雷装置,如利用圈梁钢筋作均压环,利用柱筋作引下线,利用基础钢筋作接地装置等。防雷设计规范对钢筋的连接尺寸作了严格规定,即双面焊大于或等于6d,同时要求各钢筋连接成电气通路。然而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大多数施工人员在钢筋连接的问题上常存在一些施工不规范现象。笔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指出新建建筑钢筋在防雷焊接过程中几种常
图1 避雷带与引下线连接方法
在图1、图2中,击中在避雷带上的雷电流均可以沿着左右两个方向通过引下线进行泄放,提高了雷电流的泄放速度和时间。避雷带与引下线连接常见的连接误区主要如图3所示,击中在避雷带上的雷电流沿着一个方向泄放时由于连接弧度>90°,泄流顺畅,而相对另一方向的雷电流由于连接弧度<90°似乎会造成泄放不畅的情况。见的不规范连接方式。
图3 避雷带与引下线连接误区示意图
2 新建建筑避雷带与引下线的焊接
雷电击中避雷带时,大部分雷电流将就近沿着引下线泄放至大地,而雷电流属于瞬间电流,具有较大的冲击性,按电感原理,其泄流通路在弯曲部位弯曲弧度应>90°,以免产生较大感抗,同时也可以方便雷电流得以迅速泄放,故避雷带与引下线连接时必须形成顺畅的电气通路(规范连接方法如图1、图2 所示)。
图2 避雷带与引下线连接方法
3 新建建筑同一柱子内引下线之间的焊接
利用建筑物柱子钢筋作引下线,既可以节约材料,同时也不影响建筑的美观。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同一柱常用两根柱筋(对角或靠外一侧两根柱筋)作为建筑引下线,为使两根柱筋间电位相等,除了利用箍筋与柱筋进行点焊或绑扎外,其两根柱子之间的可靠连接也很重要,连接情况如图4、图5所示。
在图4、图5中,通过1根引下线的雷电流可以顺畅流至另1根引下线,2根引下线真正实现等电位,其中图4施工难度稍大,图5施工较简易。同一柱内引下线常见连接误区主要有图6、图7、图8所示3种。图6所示方法采用钢筋U形焊接,部分雷电流从引下线1流至引下线2,但与接地装置之间未形成顺畅电气通路。图7所示方法中引下线1与引下线2均未形成顺畅电气通路。图8所示连接方法中雷电流从引下线1流至引下线2时形成顺畅电气通路,雷电流从引下线2流至引下线1时未形成顺畅电气通路。
4 新建建筑用作均压环的外圈梁与引下线之间的焊接
在部分高层建筑中,外圈梁钢筋用作防雷击雷装置或均压环,使金属门窗上产生的雷电流可以通过圈梁流至引下线。一般情况下,用作防雷装置的外圈梁钢筋主要是靠外侧的两根面筋,这两根面筋除了须按同一柱内两引下线连接方法进行等电位外,其与引下线的连接方式也很讲究。其连接情况应如图9所示。图9连接方法中,圈梁上产生的雷电流可以顺利通过引下线流入接地装置,有些施工人员为方便施工,采用图10连接方法,这种方法圈梁上产生的雷电流不能顺畅流入接地体,同时引下线上的一部分雷电流能顺畅流至圈梁上,使金属门窗上产生雷电流,加重了雷击的危险,因此应尽量不采用。
5 新建建筑卫生间等电位与引下线的连接
随着家用电气的增多,家用电气除了在插座上做接地线外,由于安全需要,多数建筑在室内卫生间均做了等电位汇流接地装置,为起到应有的泄流效果,卫生间等电位应就近与引下线作可靠连接,连接情况如图11、图12所示。
卫生间等电位连接主要注意漏电流形成顺畅泄放通路,常见连接误区主要如图13、图14所示,其连接方式使等电位处产生的漏电流未就近与引下线形成顺畅电气通路,当连接不当时,有残余雷电流窜入卫生间内,引起人员及设备的安全。
6 新建建筑引下线与基础钢筋之间的焊接
引下线与基础钢筋连接分为引下线与条基钢筋之间的连接和引与线与混合基础(条基与桩基)钢筋的连接两种情况。一般情况下,独立条基主要利用两根外侧面筋作防雷接地体,其面筋间的等电位应按引下线等电位方式进行连接。混合基础除了条基面筋进行可靠连接外,引下线还应通过面筋或直接与桩筋进行连接(如图15)。连接时应形成顺畅的电流通路。
在混合基础防雷接地钢筋连接过程中,地梁面筋与桩筋须构成良好的等电位,有时为节约材料,可通过承台钢筋连至桩筋,连接时也应注意电流通路的顺畅,防止钢筋连接错误而产生地电位反击现象。
7 结束语
利用建筑物钢筋作防雷装置已成为现代建筑设计施工的一项技术内容,在按照防雷技术规范进行设计施工的同时,各防雷装置钢筋形成畅通的电流路径同样至关重要,只有把握好各防雷装置钢筋的连接方式及方法,才有助于提高防雷装置的整体效果,增大人员及设备的安全。
[1] GB50057-19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M].北京:计划出版社,2000.
[2] 苏邦礼 .雷电与避雷工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
[3] (08D8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与施工-防雷与接地[M].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2008.
[4] (03D501-3)利用建筑物金属体做防雷接地装置[M].2003.
P429
B
1003-6598(2012)02-0040-03
2011-12-27
谢波(1966— ),男(白族),工程师,主要从事防雷技术服务工作。